運動中常見急性損傷處理與預防:抽筋,肌肉拉傷,韌帶損傷

肌肉痙攣(抽筋)

抽筋是肌肉遇寒冷刺激、精神過度緊張、身體過度勞累、大量排汗、缺鈣等多種原因所引起的過度收縮所致。發生抽筋時,肌肉堅硬、疼痛難耐,往往無法立刻緩解。

處理

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側的大拇趾。慢慢伸直腳,然後慢慢的用力伸腿部。待疼痛消失時用雙手對小腿肚子進行按摩

預防

夏季長時間運動時,要注意補充鹽分。冬季鍛鍊時,要注意保暖。游泳下水前,應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時,不要在水中停留時間過長。疲勞和飢餓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肌肉拉傷

多見於突然加速和衝刺的運動中。

分級

1級(輕度):局部疼痛,用力時加重,力量有輕微下降,局部輕微腫脹、瘀血、壓痛。2級(中度):除有上述症狀外,程度上嚴重一些,肌肉力量明顯下降。3級(重度):肌肉功能喪失,在肌肉上能觸摸到凹陷。

原因

準備活動不充分。用力過猛。肌肉協調性差。電解質平衡紊亂。肌肉訓練不當。

處理

休息。冷敷。加壓包紮(讓肌肉在伸展的狀態下包紮固定,以防影響肌肉收縮,這是防止受傷的肌肉反覆損傷最關鍵的一步)。抬高患肢。完全斷裂者需手術治療。

預防

作好準備活動。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的鍛鍊。運動負荷要合理。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韌帶損傷

易發生的部位:踝關節、膝關節和手腕關節。

以踝關節扭傷為例

1 級:韌帶存在拉伸,僅在微觀上有韌帶纖維的損傷,疼痛輕微。

2 級:部分韌帶纖維斷裂,中等程度的疼痛和腫脹,活動度受限,可能存在關節不穩。

3 級:韌帶完全斷裂,存在明顯的腫脹和疼痛,關節不穩定。

處理

休息(不同損傷程度休息及固定時間不同)冷敷加壓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