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评书界里,谁能称得上“大师”?举例说明一下?

娱乐小练儿


在中国的评书界,能够被称为大师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应该不下三五位,都可以称之为评书表演的大师级人物。

首先,袁阔成先生就是第一位评书艺术的表演大师,也是当代的评书泰斗,评书界唯一的、正统的、嫡传的传统说书艺人。在近现代评书艺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袁阔成先生的评书表演艺术,代表了当代曲苑评书表演的最高水平。

第二位评书艺术大师,要算是著作等身的已故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单先生虽然不是正统的门里出身,但先生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终成一代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单先生的段子是最多的,也是目前为止,听众最多的。还要打开收音机,基本都可以听到老先生略带沙哑却浑厚的声音,辨识度极高,也极有听众缘。难怪很多听众把单田芳先生当做当代评书艺术第一人。

第三位,我选刘兰芳先生。刘先生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站出来重新说袍带书的第一人。一部经久流传的《岳飞传》,已经让刘兰芳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成为了很多人士幼时的深刻记忆。但刘先生后期的水准比不上前期的光鲜,大概是因为执掌了曲艺界、诸事缠身的缘故吧。

第四位,还是选择田连元吧。田先生相比于上述几位老先生,略显晚了些,知名度也不及三位先生。不过田先生还是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表演水平赢得了听众的认可与尊重。

排在第五位的,要算是传统世家的连丽茹老先生了吧。虽然连书经常有语气不连贯、时隐时断的缺处,但不妨碍其传统的家世功底,也是连派艺术的传人。


极品龙颜



评书界构成大师水准的,应该远远不止一位。

大师则大师矣,然则大师中的大师却是争论已久的事儿,炒到里焦外嫩持续奥热,依然是莫衷一是。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就是我们十分敬畏和仰服的大师。计有: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陈清远,连丽如等等,都是享誉已久的、公认的评书大师。

围绕着袁阔成袁老和单田芳单老两个人之间的泰斗之争却一直争持不下,一时间也恐怕难以说服彼此,成为了评书艺术圈最热度的话题。

评书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民间热度一直不曾衰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刘兰芳女士首开先河,一部《岳飞传》让久已沉寂的书坛再次鼓荡起劲吹的东风,也让这部听众数以十亿计的评书走遍神州大地,传遍犄角旮旯。袍带书、短打书再次回到人们的视听,重新掀起了国粹艺术的高潮。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兰芳担纲评书大师一点也不为过。且她本人也籍凭这部书登上曲艺圈的领导岗位,说而优则仕,也是一条曲径通幽的途径。

紧接着,袁阔成、单田芳、陈清远、田连荣、杨谦祥等等一干老艺术家纷纷登台亮相,使人们再一次耳闻目睹了评书艺术表演的空前盛世。

而评书表演最高的成就,要算是袁阔成老先生的一部《三国演义》。这是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书坛神迹,成为了中国评书艺术的杰作,代表了目今为止中国评书艺术的最高峰。故而袁老被挚爱评书艺术的人们推上了古老艺术再度焕发活力的巅峰,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就是对袁老最好的认定与褒奖。也实质上成为了我们公认的当代评书泰斗。

而另一个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先生,一样也是十分杰出的当代评书艺术的表演大师,具有最广泛的听众基础,也是评书作品最多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他的评书,从三皇五帝到解放以后,几乎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尤其是单老的剑侠书更是将这一艺术向前又推进了一步。老先生的《白眉大侠》可谓是当代短打书的最高代表。


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单老的《百年风云》和《大隋唐》。

也还有一些评书艺术的后起之秀纷纷竞逐亮相,比如张少佐,比如孙一,比如王刚,比如叶景林等等。但总体来看,这些新生代的评书表演者还不能彻底扛起评书表演的大旗,距离老一辈的评书大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假以时日,希望他们能迎头赶上,给我们带来惊喜。

但也不得不说,事实上评书艺术现在是后继乏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相继告别了艺术舞台,后继的人们还不能接过老先生们传下来的衣钵,评书表演出现了空前的冷落和稀差,实在是古老的评书艺术的损失,也是文化艺术人才的凋落凋敝,更是国之瑰宝文化精粹的莫大损失。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中国的评书界现在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一提起评书人们耳畔中回荡起来的还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几位老一辈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的声音来,这不是人们怀旧确实是现在的年轻评书演员人才实在是匮乏的很,也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向老一辈评书名家致敬。虽然这几位老艺术家中的袁阔成、单田芳已仙逝,刘兰芳与田连元也已年事已高不会再有新作品了。但他们过去留下的评书经典足以让人们永远的怀念和喜爱。

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四位是评书界公认的大师,深受人们的欢迎。他们不但都有各自经典的代表作,而且也都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评书风格。袁阔成这一生虽然说的评书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每一部都是百听不厌的精品,尤其是他播讲的《三国演义》更是代表了中国评书艺术的最高水准,成为了后世难以逾越的泰山北斗。袁先生一部《三国》可封神,“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是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他的评书艺术风格人们总结为一个字:帅。“有井水处就有单田芳”,可见单老评书的听众有多么的广泛和多。据说单田芳先生一生共讲过一百多部评书,可以说老人家把一辈子的心血都用在了评书艺术的传播与研究上,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评书经典,他的《白眉大侠》《三侠剑》《连环套》《百年风云》等都被他的书迷们津津乐道,不夸张的说有很多人是听单老的书长大的,他的评书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而且还将继续对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力,单田芳的评书风格人们总结为一个字:怪。
“万人空巷”是形容刘兰芳的评书的。当年她讲的《岳飞传》《杨家将》深入人心、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傍晚五六点钟几乎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的把收音机调到同一个频道上,刘兰芳高亢悦耳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那时候电视机并不普及,收音机是那个时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工具,而刘兰芳的评书给了那个时代人们匮乏的精神世界以极大的欢乐与满足。由于刘兰芳播讲评书时非常卖力中气十足,因此她的艺术风格当占一个字:卖。
田连元先生是第一个把评书搬到电视屏幕上的艺术家,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电视评书第一人”。之前人们只能从收音机里听到评书演员的声音,虽然听得过瘾但还是感到有些距离和神秘感。自从评书搬到电视屏幕上之后,人们与评书演员的距离好像一下子拉近了,不但能清晰的听到他们的声音,而且举手投足尽收眼底,他们的惟妙惟肖的表演对观众无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尤其像田连元先生这种幽默风趣风格的评书表演方式更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开心与欢乐。田先生最杰出的评书代表作是《刘秀传》《水浒传》。田先生播讲评书时既风趣还又带点痞气,因此他的风格占一个“坏”字。
总之,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是中国最杰出、最著名、最有影响力、最深受人们喜爱、最当之无愧的评书大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伟大的评书艺术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郑非梦妙文


李鹤千、袁阔成是评书界的泰斗,他们把传统的坐式说书改成立式说书,并增加了动作表演,给评书带来了活力。1962年,两位艺术家被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我读小学的时候,在学校操场亲眼看到过袁老师的表演,他那天说的是《肖飞买药》。记得当他说到有个情节“啪”的一声……的时候,正赶上身后有个人跑过,他就随着“啪”声顺手一掌打在了那个人的背上,那个应场处理简直绝了,引爆全场一片叫好声。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场面仍旧记忆犹新。


归连


我开始接触评书是在唐山大地震那年,那时没别的娱乐活动,听评书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娱乐消遣了。

那时收音机还不是很普遍呢,有条件的家庭才会有收音机。第一次听评书是刘兰芳讲的杨家将,随后是岳飞传,胡杨合兵,讲的那真是太好听了,有时到饭时了,宁可不吃饭,也要把评书听完。

后来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又陆续播出了,说书的质量无与伦比,感觉那年代的评书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了。

后来又有好多说评书的,怎么也找不到刘兰芳,袁阔成说书的那种感觉了,所以,我心目中的评书大师非刘兰芳和袁阔成不可了。


秦宝海9


袁阔成可能是唯一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的人,单田芳咋咋呼呼的只能算个著名艺人,刘兰芳无非就是个投机分子太吵了哄小孩差不多,长大以后根本听不下去。其实王刚评书说的非常好,可惜一部夜幕下的哈尔滨出名之后就没有再说了。


十月1218532


中国评书界,能称的上大师级的当数袁阔成了。袁的评书《三国演义》,百听不厌。他把书中人物都说活了,听他讲过每一个出场的人以后,感觉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面前。说到《草船借箭》那一回,把书中描写长江大雾那篇散文,以最快的语言速度,滚瓜烂熟地全部给背了下来,好听。他的评书《大隋唐》,把书里那顺序排列的十几条好汉,一个一个描述的生龙活现,那裴元庆与宇文成都的互打三大锤,那雄阔海的力顶千斤闸,那李元霸力劈宇文成都,李元霸锤镇四明山,独取传国玉玺……等等等等,真是百听不厌啊,袁阔成,简直就是空前绝后的评书大师啊!


手机用户71586820482


最早家喻户晓的评书艺术家是刘兰芳,八十年代初收音机尚未普及,她的岳飞传、杨家将已经通过农村有线广播走进千家万户。后来当了曲协老大,当官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作品了。本人最喜欢听袁阔成的三国。单田芳声音最有特色,虽然有些咤唬,但也挺有听众缘,是所有模仿秀必仿的人物。


第三条路正确的路


一、袁阔成(已故)

袁阔成(1929—2015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袁阔成先生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

二、单田芳

男,中国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一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1934年出生于营口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

出身于曲艺世家,儿时即学会一些传统书目。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任评书演员,1995年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从艺50年来,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

三、田连元

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长春市,评书表演艺术家,他出身说书世家。他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1966年3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1981年6月,《孙膑与庞涓》在本溪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在中央台播出。1985年《杨家将》在辽宁电视台试播成功。1986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文艺晚会并任主持人。

1988年开门收徒张洁兰。1990年赴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教。1991年为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开播撰稿并任主持人。1994年参加四届曲代会,又任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2006年7月3日,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田连元再一次当选主席。

2014年5月28日,田连元经历了一场车祸。田连元重伤,小儿子不幸死亡。2014年12月17日,田连元恢复良好,当月在沈阳复出。

四、刘兰芳

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随母姓。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五、陈青远(已故)

生于1923年,卒于1988年8月28日。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曾在锦州和辽宁电台播讲《烈火金刚》,引起强烈反响。1978年参加辽宁省曲艺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1982年为抚顺和锦州电台录制108讲《曹家将》;1985年和女儿陈丽君、陈丽洁为辽宁电视台录制《三请樊梨花》和《肖飞买药》。全国20多家和40多家电台曾播放其长篇评书《烈火金刚》和《隋唐演义》,《薛丁山与樊梨花》、《安良景投亲》等多部评书在全国电台、电视台播出。他的作品在全国市(地)电台文艺广播协作会上,多次被评为评书类一等奖。《三闹汴梁》和《三擒陈平》获“1985-1986年辽宁省优秀文艺作品年奖”。1986年5月,曾被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光荣称号。1988年11月,在锦州举办了“纪念著名评书艺术家陈青远先生从艺五十年”的纪念活动。其代表作《响马传》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六、陈士和(已故)

生于1887年,卒于1955年,中国评书演员。北京人。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陈士和曾向田岚云、潘诚立、王致廉、群福庆等学过说书中的武功,在说《崔猛》、《田七郎》、《向杲》、《老饕》等《聊斋》段子时,穿插一些武身段,抬手动脚,潇洒洗练,令人惊异,赢得了"武聊斋"的赞誉。

七、王少堂(已故)

生于1889年,卒于1968年。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说书神形兼备,描摹尽致,有声有色,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

八、连阔如(已故)

生于1902年,卒于1971年。中国评书演员。原名毕连寿,号连仲三,笔名云海客。满族。北京人。幼家贫。1924年在北京天桥摆摊卖卜。1927年开始学说评书,曾参加北平市曲艺工会。1933~1937年间,在报刊上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英烈传》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平、津撂地说书。1950年创办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1951年组织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任大队长。1956年随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出。后历任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等职。擅说评书曲目有《西汉》、《东汉》、《水浒》、《隋唐》等。

九、连丽如

连阔如之女。1942年生人,女,满族,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随父连阔如学艺,是连派评书的唯一继承人。十几年来为各省市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鹿鼎记》等十几部长篇评书,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多次到新加坡为"丽的呼声"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录制了《聊斋》、《红楼梦》、《水浒传》等大书,并应邀到美国、马来西亚演出,为中国评书走出国门打开了道路。她的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十、张少佐

1961年出生,河北定兴人,从茶馆书场走出的评书研究所掌门人。作为一个普通评书演员,1989年开始在茶馆说书到黑龙江、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地方电台说书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广播电视台上说书,通过不断努力,发展到全国200多家电台都设有《张少佐书场》。先后播讲二十余部长篇评书,如《特务名单》、《大明剑侠》(全国交换一等奖)、《光武争霸》(省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吕四娘刺雍正》、《童林传》等。其播讲的评书中既有传统评书,也有自己创作的,如《恨别长安》、《明史奇侠》、《特务名单》等。他曾多次在全国故事大赛中获奖。1990年被省政府列为"尖子人才"。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评书《童林传》(正续)、《三开保险箱》等。现任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跪射俑


评书界里著名的演员很多,如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等等。都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但,其中以袁阔成和单田芳是评书界中代表人物。非要选出大师的话,我个人觉得他们两人可以称之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