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睡午觉?好事,研究表明你生的可能是个聪明宝宝

研究表明:孩子不一定非得午睡,而且不喜欢午睡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大脑发育成熟的表现。

在妈妈们的世界里,生存的意义像飘在天边的云,遥不可及;但孩子今天中午睡觉了没,却是一个实实在在、让人纠结不已的大难题。

孩子不爱睡午觉?好事,研究表明你生的可能是个聪明宝宝

最近在贴吧里看到一个叫萌萌的网友发的帖子:她的儿子4岁,现在正上幼儿园小班的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的时候,她儿子总是哭着喊着不肯去上幼儿园,细细了解后,原来在幼儿园每天必须午睡,而他从3岁开始就没有午睡习惯了。孟孟在上班,心疼孙子的姥姥就每天到了中午就把孩子接回去。

孩子马上就变得超爱幼儿园,而且在学校表现非常优秀,但是孟孟觉得这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坚决不同意再中午去接儿子回家。孩子的情绪又一落千丈,每天一上幼儿园就哭,午睡也哭,在幼儿园也各种不配合,老师就发孩子午睡不配合的照片到群里,孟孟怕打扰别的孩子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悦,只好又接回。

现在第二个学期了,孟孟看到当初抵触上幼儿园的孩子都适应的特别好,唯独自己的孩子,还是这样,无奈地只好在网上发帖求助。

其实关于这件事,我特意去了解过,后来得出结论:孩子不一定非得午睡,而且不喜欢午睡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大脑发育成熟的表现。

原来睡眠模式分为三个:

第一是多阶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就是每天不管白天晚上睡眠次数多,刚出生的婴儿就是这种睡眠模式。

第二是双相睡眠(Biphasic Sleep),就是每天睡两次觉,晚上一次,中午一次。1岁左右到6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种睡眠模式。

第三是单相睡眠 (Monophasic Sleep),就是每天只睡一次觉,成年人就是这样睡眠模式。但是有研究表明,3岁以上的孩子有50%的比例,5岁以上的孩子有92%的比例也是遵循第三种单相睡眠模式。

孩子的大脑如果发育得足够成熟,就可以像大人一样遵循单相睡眠模式了,他们不再需要利用午睡来缓解大脑疲劳和控制情绪了。

如果你的孩子不午睡也能神采奕奕,情绪良好,吃东西也都正常,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大脑已经发育得像大人一样完整了,所以不喜欢睡午睡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是聪明的表现。

如果一定要强制这种孩子午睡,就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1、强迫孩子午睡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伤害。有的时候孩子根本不困,家长还强制的要求孩子睡觉,不睡觉就说孩子不听话。这实际上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自己想睡觉的时候,自然就睡了。强制的要求孩子睡觉。

2、强迫孩子容易引起不良生活习惯。孩子在自己不困的时候,被家长强制要求睡午觉,自己又觉得不太困的时候,迫于父母的压力,会躺在床上。但是他的心思不在睡觉上,只能无所事事的做一些小动作,比如啃手指,咬被子。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会出现尿频的情况。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强制孩子睡午觉,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从睡眠的自我调节机制角度出发,过多的午睡会减少儿童晚间的睡眠需求和睡眠冲动,从而降低晚上的睡眠质量,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发挥。”


其实很多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孩子午睡当然有好处,对于恢复孩子的精力,和保持情绪的稳定确实有作用,但这仅仅是针对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而已。那些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被强制午睡带来的坏处早远远超过午睡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