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厌学”了?家长赶快修正你的这些错误言行

突然有一天,孩子对你说:妈妈,我讨厌学习,不想上学了。

你是意料之中?孩子本就成绩差;还是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原本可是好学生。

其实厌学并不可怕,有问题就会有解决的办法,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也曾厌学呢。

可怕的是如果孩子没有亲口说出自己对学习的排斥和恐惧,许多家长仍沉浸在自己的管教方式里,不断地对孩子的成绩提要求,对学习施压力,对心理无休止地摧残。

就如我在请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悲剧重演文章中所说:看起来是一份”保证书”惹出了大祸,但其实没有人发现小叶已经“厌学”了,他发出过信号却无人理会,直到最后让自己真正地相信“我无路可走”了。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

说明他厌学了?


近来,厌学已成为引起各方重视的社会问题。有心理研究机构就曾对初中一年级抽取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孩子竟然占到36%

这些症状表明孩子可能厌学了:

01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没意思

02学习没兴趣,想法逃避学习

03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04心思敏感,易烦躁不安

05讨厌他人甚至厌恶自己

06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

厌学却又不得不上学,对孩子是身心的折磨,极易导致情绪、健康等许多方面出现问题。

值得一提,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厌学症状的比例正在提高,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就如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学霸"英子,她热爱和向往的学习是天文和充满未知的宇宙,因此拼命抗拒妈妈为自己定下的大学目标,最后竟然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脱妈妈的威逼和纠缠。


家长哪些言行

导致了孩子厌学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厌学原因归结在贪玩、沉迷游戏等等,所以看到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成绩不好就“来气”。

有这样一位虎妈: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小学生苏天培的妈妈脾气暴躁,对小苏望子成龙心切。她无法忍受儿子学习不好,如果儿子成绩没达到她的预期,她会在小区里当着众人对着儿子怒吼,甚至骂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狼爸:

这位狼爸来头还不小,他是清朝道光皇帝。他的大阿哥不用功、学习不好又说话狂放,道光皇帝一次怒火中烧飞起一脚,将大阿哥误伤致死。

以孩子为圆心,还围绕着三个外部力量:家长、学校和老师,同学和朋友,而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尤其是家长,很可能正在成为孩子学习之路的"绊脚石"。我们的不当言行一点点熄灭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何不能好好学习。3位西方心理学家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反映当今家庭教育的重大问题。


1.家长奉行“伪挫折教育”,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如果孩子说考了95分,家长会说,一次考好又算什么,不是还有考100分的吗?如果孩子看动画看得很开心,家长又会说,你今天复习过了吗?有这个时间不会再多看一会书吗?

家长的每句话都在打断孩子的快乐瞬间,破坏孩子的快乐体验。

为何父母总是要打击孩子?是不是父母们真的见不得孩子开心呢?因为家长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的快乐是没有意义的,读书就该是辛苦的,不快乐的,只有苦难才能造就更美好的未来。他们习惯性地把孩子的快乐等同于浪费时间。

家长的这个固有观念,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平时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刻意给孩子创造封闭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安排繁重的作业量。孩子被困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浸没在学习的苦海里。

但家长并没想到,刻意打断孩子的快乐体验,人为地为他们制造困难,其实是一种“伪挫折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逆商,更有可能给他们留下心理创伤。

家长最先做的是要把眼界放宽,把思路改变,会发现自己所称赞的学霸们,基本上都是身处快乐的学习氛围,并具备自我发现快乐的能力的,因为只有快乐才是读好书的真正的源泉。


2.家长超纲的高要求,让孩子充满恐慌感

许多家长不懂孩子学习的规律,盲目追求高分,无视孩子的能力与难度的匹配性,误以为补习的题目越难,孩子的获益越大,于是常常逼孩子去做一些超纲的题目,或者去上一些超出孩子现阶段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的课程,这就把孩子推进了学习的"恐慌区"。

身处学习"恐慌区"孩子容易屡试屡败,并逐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觉得自己花再多的力气成绩也不会变好。这样长久下去,孩子不但容易厌学,还会自暴自弃,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3.家长的责难,让孩子的学习和心情都坠落到的低谷

孩子的成绩是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这次考好,下次也许不尽如人意,再下次又考好了。也有孩子学习偏科,文科名列前茅,理科却总落在人后。这让很多家长的心情随之飘忽不定,只能容忍孩子的“起”,却无法承受孩子的“落”。

比如我前面举的例子,苏妈妈日常式训诫,道光帝的威严呵斥,都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

再看看大部分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一开始还能保持耐心,一旦发现问题,就按捺不住开始责备。如果孩子依然无法有效解题或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就会从埋怨升级到谩骂,甚至动手打人。

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父母如此没节制地情绪宣泄和责难,让学习变成一件会让自己挨骂挨打的事,尽管已经全力以赴了,还是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和期望,最终导致孩子想不厌学都难了。


如何让孩子爱学习

1.稳定情绪,给孩子安全感:不随便责骂孩子,安静地对孩子的生理、行为和作息等问题展开排查;多与孩子一起做一些能让他身心放松的事,以打消他的害怕和负罪感。

2.只报有针对意义的补习班:如果发现孩子的基础知识有了大面积的滞后或"漏洞",再有针对性地请家教或报补习班,来做比较系统的查漏补缺。

3.让孩子感受良好的学习过程:少批评、不强迫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多花点力气、多点耐心来陪孩子一起走在寻找兴趣、坚持兴趣的路上。

4.把学习的过程变得像打怪一样好玩:和孩子一起把学习的进度设计成像游戏通关一样,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激励法,同时也避免让我们自己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