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与斯巴达的霸权之争: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言

雅典和斯巴达作为希腊半岛最具有实力的两个城邦,自建立之初就不断缠斗,两方都想要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各城邦的领袖。希波战争开始后,雅典联合大多数城邦组建了提洛同盟,斯巴达则牵头成立了伯罗奔尼撒联盟。

雅典帕农神庙

双方组建同盟的目的都很明确,为的就是共同抵御波斯帝国的入侵。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同盟并没有因希波战争的结束而宣告解散。相反,雅典却在担任同盟盟主时尝到了甜头,悄悄动用设立在雅典的同盟金库来发展自己的城邦。在事情败露后,雅典以武力的方式镇压了提出反对意见的下属城邦,使希腊半岛的局势开始混乱起来。

这时雅典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担心雅典最终将要称霸整个希腊半岛,故而公然站在了雅典的对立面。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并继续进行扩张计划,提洛同盟内的各个城邦不得不在雅典的威胁下与伯罗奔尼撒联盟宣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就这样打响了。

描绘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绘画


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最初共有35个城邦加入,巅峰时期共有250个城邦加入。雅典明白希腊半岛各城邦人口不足的劣势,所以格外重视海上力量。在提洛同盟建立之初,希腊就向同盟提供了一百五十艘战船,由其他各城邦负责提供一百五十艘战船。但各城邦的经济条件都不相同,为了提高军备打造效率,所以雅典变更策略,由各同盟城邦交纳打造战船的费用,由雅典负责建造生产。这些金钱被放置在提洛岛上的金库之内,提洛同盟之名也因此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逐渐利用所谓的"同盟金"向其他同盟城邦收取"保护费"。对于那些拒绝交纳"保护费"的城邦,雅典将会派出战船进行武力威胁。同时,这种"保护费"的金额也在不断上涨,给许多城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也成为加速提洛同盟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后来雅典直接将金库移动到了雅典境内,雅典想要称霸希腊的野心已经完全暴露在各城邦的面前。

提洛同盟金库所在地提洛岛

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内主要包含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诸多城邦。斯巴达作为联盟盟主,拥有指挥同盟内各城邦作战的权力。伯罗奔尼撒联盟采取民主投票制度,每一个城邦都有一个投票权,在提案得到多数城邦认可的情况下才可以付诸行动。如此对比,伯罗奔尼撒联盟内的制度显然更加合理的多。

斯巴达的重步兵在希腊半岛可谓是无人可敌,温泉关战役后,斯巴达人的名声更是名扬四海。虽然希腊重步兵也名扬天下,以合理的方阵和娴熟的战术配合见长,但与斯巴达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斯巴达的海军却远远不如雅典海军。《海军与斯巴达霸业兴衰》中曾经提到:

"直到公元前430年,斯巴达及其盟军远征扎金苏斯,战舰只有100艘。须知,在斯巴达联盟中有号称希腊第三海军强国的科林斯,战舰总数才区区100艘。而雅典早在公元前460年就拥有战舰200多艘,公元前428年,则达到250艘。这一年,雅典海军可以同时在密提林、伯罗奔尼撒半岛开辟两个战场。"

古希腊重装步兵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海军差距。斯巴达虽然也有少量海军,但这些战船主要是从商船改造而来的,不仅战斗力低下,机动性也远远不如雅典海军的战船。而且斯巴达战船的任务主要是运送勇猛的斯巴达战士,而并非直接在海面上与敌人的战舰进行交战。虽然斯巴达的许多盟友都拥有庞大的海军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提洛同盟海军力量之间的差距,但海上力量总体上依然不如提洛同盟。

综上所述,提洛同盟更善于海战,而伯罗奔尼撒同盟则更善于陆战。在战争开始前,雅典人认为只要修建足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堡垒,就能够有效组织斯巴达人的推进。而斯巴达人认为,只要避免与雅典人在海上进行决战,就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赢下这场战争的胜利。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雅典古城

雅典坚壁清野,拒绝与斯巴达发生直接冲突

公元前435年,加入了伯罗奔尼撒联盟的科林斯城邦与殖民地克基拉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克基拉自知不是科林斯的对手,于是向雅典请求援助。此事本为科林斯的内部事件,但却因雅典的加入导致冲突放大化。碍于雅典的强大实力,科林斯不得不选择退兵,并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内部会议上提议对雅典进行制裁。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关系随之开始恶化。

克基拉,也就是如今的科孚岛

四年后的普拉提亚争端彻底激怒了斯巴达人,在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的提议下,各城邦派遣六成以上的兵力组成联军,发起对雅典的进攻。这项指令为斯巴达国王所下达,可见斯巴达人希望仅凭一战就将雅典击溃,也可以看出斯巴达人对于这场战争有着十足的信心。但斯巴达人还是过于乐观了,对雅典开战,等同于对整个提洛同盟开战,战火很快就会蔓延至整个希腊半岛,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结束。

科林斯城邦所在地

伯罗奔尼撒联盟共集结了三万五千人,浩浩荡荡向雅典杀去。此时的提洛同盟仅有一万三千人的陆军规模,完全无法与伯罗奔尼撒联军交手。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在得到敌军进军的情报后,选择设立节节防线,把所有的百姓都撤入坚固的雅典城中。在拖住敌军进军脚步的同时,派出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半岛各城邦的背后,并鼓动受斯巴达人压迫的希洛人进行起义运动,扰乱斯巴达的后方。

前文已经提到,伯罗奔尼撒联军更善于陆战,且最擅长野战,但雅典人却迟迟不肯出城迎战。为了激怒雅典人,斯巴达人将雅典人在阿提卡地区的农业基础摧毁殆尽。《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阿提卡地区农业的破坏及其影响》中曾经指出:

"在修昔底德和阿里斯托芬笔下,阿提卡地区在战争中饱受蹂躏,学者们通常将之视为一次浩劫,特别是狄凯里亚被斯巴达占领后,阿提卡的土地无法耕种,牲畜、财物被掳掠一空,城市被封锁,只能从海上高价进口一切物资给养。"

提洛同盟总指挥官伯利克利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雅典人虽然阻止了斯巴达人的推进,但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阿提卡地区的农业基础被破坏,直接导致城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破坏。阿提卡地区盛产橄榄和葡萄,这些也是雅典主要出口商品的原材料。

这些植物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长成结果,而且当时的雅典人也并没有掌握嫁接技术,所以在斯巴达人退兵后,阿卡提地区的农业情况也没有得到任何好转。斯巴达人在携带的粮食耗尽后,只好选择退兵,第一次交锋就这样没有任何结果的结束了。

阿提卡地理位置图

双方都陷入劣势局面,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言和

在随后的时日里,雅典与斯巴达一直维持着这样的战争模式。这种局势在公元前428年终于被打破,一切都因为位于密提林的城邦反叛了。

密提林的反叛对于雅典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丢失了重要的战略地区,还使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实力更加强大。雅典人为了继续抗争,开始对雅典公民征收战争经费,这也意味着雅典已经到了最后的危急关头。

公元前425年,雅典外派军队至西西里,阻止伯罗奔尼撒联盟将此地的粮食运回本土。在前往西西里的途中,提洛同盟组成的联军顺便攻陷了派罗斯,这反而使伯罗奔尼撒联盟感到了不安。在斯巴达人的指挥下,所有在外征战的部队都在第一时间向派罗斯挺进。刚刚离去的雅典人听到消息后急忙回防,双方为争夺派罗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前文已经提到,斯巴达虽然拥有海军,但多是运兵船。如果没有强大的战船掩护,运兵船也无法完成登陆。雅典人正是抓住了斯巴达人这样的弱点,才将他们阻击在派罗斯之外。与此同时,美塞尼亚人也加入了对伯罗奔尼撒联军的战斗,被围困的联军在粮食断绝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投降。

尝到胜利喜悦的雅典人决定乘胜追击,率领盟军攻入科林斯。本想转守为攻的雅典人却在进攻的过程中忽视了防御,被斯巴达人钻了空子,导致安菲波里沦陷。

安菲波里对于雅典人和整个提洛同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雅典建造战船的木材正是从安菲波里取得的。盛产优质木材的安菲波里一旦被斯巴达人夺走,雅典将很难继续维持战船的建造,雅典人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然而就在此时,斯巴达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希洛人起义运动,这使斯巴达无心再指挥联军作战。在这种背景下,双方都同意罢兵言和,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左方的战船即为雅典战船


结语

在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前,斯巴达就已经借助武力称霸了整个希腊半岛。斯巴达的军事实力有目共睹,所有的希腊城邦在面对波斯帝国的侵犯时都选择推举斯巴达人为领袖,主持对波斯的抗争运动。在波斯人退去后,雅典开始崛起,意图与斯巴达争夺希腊半岛的霸权。

所以说,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实际上是一次新型崛起的势力在挑战老牌霸权主义,双方之间会发生武装冲突是必然的结果。处于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内的其他城邦,其实就是雅典和斯巴达在争夺霸权过程中的棋子和牺牲品。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双方谈判言和而宣告暂时结束,雅典人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际。双方都在这场战争中折损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给每个城邦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虽然战争暂时结束了,但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不久又爆发了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一次雅典人就不再那么幸运了。


参考文献:

1.《海军与斯巴达霸业兴衰》,祝宏俊著

2.《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阿提卡地区农业的破坏及其影响》,张岩著

3.《同盟政治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生》,祝宏俊著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