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00多字的调查结果,告诉你“读书无用论”的谎言正在被打破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年,机械和机器人将取代中国近5%的工人。

使用了机器人的企业占比从2008年的约12%上升到2017年的37%。仅从2015年到2017年,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占比就从8.1%上升到13.4%。机器人使用率上升主要影响到教育水平最低的工人。在这两年中,机器人取代了9.4%的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具有大学学历的工人的需求上升了3.6%。

2018年,中国25-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17%,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

这是两份统计资料,因为口径不同,可能会有些偏差,就不具体去算了,大概的看一下也可以知道,这被取代的9.4%比需求的3.6%绝不可能是5.8%的关系,绝对数值的对比可能会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距。也就是说失业人数将会是新增岗位的十多倍。

和以往不同经济不景气时减少的岗位不同,这些失去的工作岗位将永远不再回来了,因为被一种新的、需要人员更少的工作方式取代了。与以往的产业升级不同,以往可以将这些失业人员再培训,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这次变革将渗入各行各业,提升各个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而这个要求绝不是象以往一样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的。

增长的工作岗位又是这些失业人员根本不可能触碰到的,因为新增的岗位绝不是低学历的人可以驾驭的。

此消彼长下,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感想?

可以说这是一场切实的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劳动要求。要达到新的要求,读书是必须的,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接受了“读书无用论”,那么很可能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学校。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如果不是有自学习惯的,会经常学习一些新技能的人,将很快失去系统学习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不能理解一本书的系统结构,对文字排列比较密集、包含代数符号等特殊符号的书有眩晕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对这类书籍有莫名的恐惧感,潜意识里甚至不想看到或者触摸。在电脑上学习时也有类似的状况,当面对技术资料时会出现晃神、眼睛失焦、突然不知道从那一段开始看等。

简单的说,就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人类社会正在处于变革的前夜。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无人驾驶、5G、人工智能这些以前只在电影里出现的技术,在现实中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传统的故事、规则正在失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虚无主义日益盛行。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年代,不学习、不读书、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都是十分危险的,这种危机已经悄悄的向一些最低端的工作渗透了。如果你还相信“读书无用论”,想着只要有把力气就能生活的过的去,结果可想而知。

未来,“稳定”可能会是你享受不到的奢侈品。所以选择安逸,拒绝成长,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如果在“读书无用论”熏陶下信以为真,早早放弃了,你很可能会失去学习能力,在变革的时代,这是十分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