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谋,汉宫飞燕舞。名为母仪天下,实乃红颜祸水

汉成帝刘骜是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被立为太子。 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


汉元帝病卧后宫,曾想改立多才多艺的刘康为太子。宠臣史丹入寝殿探病,跪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心肠软,大为感动,表示不会废黜太子,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汉成帝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汉成帝十分宠爱男宠张放,平日里整日腻在一起,耳鬓厮磨。还将其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在外出游玩时,汉成帝还假称是张放的家人。朝臣对此事颇为不满,各种言论传也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太后震怒,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汉成帝思念成疾,竟还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最终迫于压力还是放逐了张放。

成帝专宠结发妻子许皇后恩爱20年,导致后宫怨言颇多。汉成帝时,曾经有数次灾异现世,一连三年日蚀。大臣们归咎于王氏专权,而王氏的党羽谷永却将矛头移向许皇后,说是由于她“失德”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生活费被消减,一肚子的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想帮忙,于是背地里用巫蛊,恶毒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王氏家族得知后,转告赵飞燕。飞燕得知后大喜,遂揭发许皇后。许谒等人被处死,许氏家族的所有成员被流放。赵飞燕在控告许皇后的同时,把班婕妤也一并捎上了。但由皇太后出面保了下来。许皇后也因此受连坐被废黜,后来也被赐死,真是可悲可叹啊。


天现异象,汉成帝也冷落许皇后。汉成帝迅速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这是一位清丽脱俗,博通文史且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聪明女子。她既不忌别人得宠,也不恃宠而骄。在危险重重的后宫内,如一股清流。赵氏姐妹骄横妒嫉,为躲避后宫厮杀,就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正是她的明智之举,才最终得以保全自己,躲过杀身之祸。这样腹有诗书气的女子,输给起舞绕御帘的飞燕,输给妖娆入浴的合德,仿若是命中注定。

赵飞燕是阳阿公主家的舞女

,面目娇好,体态轻盈。汉成帝在阳阿公主府中看到了身姿轻盈、舞风独特赵飞燕。遂把赵飞燕召入宫中,大加宠爱,被封为婕妤,深受成帝宠爱。飞燕在后宫中势单力薄,又因为出身微贱,心中惴惴不安。入宫不久,她就把妹妹赵合德介绍入宫,被成帝封为婕妤。这样就可以和妹妹一起同气连枝,弥补家族势力的不足。


赵合德虽然舞姿不如姐姐,但是面容姣好,肌肤光滑,且性情温柔,深得成帝宠爱。成帝称合德的怀抱是“温柔乡”,让合德独住偌大的昭阳宫,有求必应。成帝日益宠幸合德,姐姐飞燕恼怒。合德知道后,劝成帝要雨露均沾。由于飞燕与合德是一对亲姐妹,成帝便不好过分地冷落飞燕。


皇后位空置两年,成帝想册立赵飞燕为后。太后王政君认为其身世低微,不是侯门之女为由给否决了。汉成帝仍不死心,便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赵飞燕成了侯门之女,才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其妹妹赵合德为昭仪。

为方便和皇后在太液池泛舟赏景,成帝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赵飞燕穿着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在合宫舟的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成帝亲自击节应和,乐官冯无方吹笙伴奏。正当歌畅舞酣之时大风骤起,赵飞燕凭借风势扬袖举袂尽情欢舞着,看起来好像要乘风飞去一般。身轻如燕,舞姿柔美,宛如烟雨中的仙子。成帝怕她真的被风吹走,急呼左右一把拉住了她。后来成帝命人修筑了“七宝避风台”,雕了一只大水晶盘,命宫人托举盘子叫赵飞燕在盘上作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此后,天象又出现异常。一时间人心惶惶,都认为是皇帝将有不测。刘骜极为紧张,移祸丞相。丞相自杀,刘骜自认为灾星已退,龙颜大悦,夜宿未央宫,缠绵不已。第二天早晨,成帝起床穿衣。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来得及披上身,就突然犯病。只见他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在床上,动弹不得。汉成帝沉湎于玩乐,酒色侵骨,终死在赵合德的怀抱中。孝元王太后“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赵飞燕也被罢黜,被贬为庶民,守护成帝陵墓,后不堪耻辱自杀。


汉成帝结发妻子许皇后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但不久都早夭;之后与班婕妤有一子,也早夭;后来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皆无子。而赵氏姐妹迫害后宫,虐杀怀孕妃子,甚至刚出世的婴儿,导致汉成帝最终绝后,皇位只能由侄子继承。当时有讥讽赵飞燕童谣道:“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做皇帝做到自己绝后,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此时的汉王朝已犹如破烂不堪的大船在风暴中飘摇。自汉武帝起,这些子孙只知声色犬马,无心国事,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而这些女子犹如昙花,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争奇斗艳。又好似奈何桥边的彼岸花,踏上黄泉不归路,消散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