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现在的孩子适用吗?

梦里花开fcm


古话流传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原因所在,就看你怎么去理解和借鉴。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得拿出棍棒来强行管教,也不是捧在手心里或藏在温室里,使用棍棒和宠溺都是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效果自然也意料之外,因为你不知道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孩子,也许更加叛逆,也许性格古怪,也许是“巨婴”,也许……甚至扰乱社会、违法犯罪。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思维,本质都是单纯善良的,孝与不孝、好或坏,父母其实就是镜子,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如何,对别人怎么样,孩子看得到,也感受得到。


Jing1228


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现在的孩子不适用,就好比一句古话“老方子不治少病”一样。

现在的孩子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同龄人都要懂得更多,他们是敏感而又早熟的一代,在棍棒的教育下,你可能教育出来的不是个孝子,而是个叛逆的孩子。

父母应该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如果孩子犯错了,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和孩子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懂事。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学,于是将其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回到办公室以后,见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该结束了。”

其实每个家长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对粗暴的教育都会有一些反感,但是当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一着急,不仅不讲究方法,甚至还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要知道教育的方法是尊重,棍棒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还是按照几十年前老一套的模式动不动就棍棒教育,你教出来的可能是一个特别逆反的孩子。

如果孩子犯错了,当然可以批评,但是不能采取讽刺挖苦、翻旧账、打骂等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对孩子批评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批评的最终目的。

下面我介绍几种批评孩子的方法:

第一种,用委婉的方式批评,这样孩子容易接受。

第二种,用爱来感化孩子代替批评。

第三种,用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批评 。用沉默来代替语言,实际上是对孩子无言的谴责,让孩子有自我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想想孩子犯错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呢?孩子犯错了,家长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正孩子的错误,而不是棍棒教育 。


寒梅落雪


解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得先思考一下自己或周围的人的经历。

回想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是因为父母打我们而变成孝子的吗?还是因为现在的我们理解了父母当时的心意?

因为怕挨打而顺从父母的人,到了今天有了谋生能力后,对父母当年的打骂还是没有一丝怨恨吗?是打心眼儿里尊敬着父母吗?

这个唯父母命是从的孩子还是真正的人吗?他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吗?有了独特的见解,他敢在组织里提出来吗?

一个没有独立思想的孝子于家于国于今日还有什么意义?

而反过来从父母角度:

生一个孩子就是为了给自己添一个傀儡?

根本不在意子女感受,只要求子女完全服从自己,这种幸福会不会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用武力威慑一个孩子获得的顺从,光荣吗?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表现?

棍棒相向时到底是父母情绪的发泄还是真的在教育?

当我们入土的时候,是希望子女是真正的缅怀我们,痛哭去了最爱的朋友,人生导师,还是希望子女想可算都走了,终于可以作自己的主了?


成长必修路线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古话能延续至今,说明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棍棒”需有度,这句话的运用是要有一定前提的。

上世纪末,我国受西方“快乐教育”的强烈影响,我们反对体罚,拒绝打骂,取而代之的是讲道理、鼓励和夸奖。但是很快我们发现一味的快乐教育,让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冷漠、脆弱,所以我们又开始思考我们这句老古话的意义。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是体罚教育的反对者,但是面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他屡次劝说无效,终于在有一次他气急败坏地打了那个学生一巴掌,没想到那个学生居然因此变好了,以后对马卡连柯还特别的尊敬。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都明白,有时候一味地民主教育、道理教育是行不通的,必要的惩罚和强迫是有必要的;作为家长,我们有时候也难免会打骂孩子。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一定的“棍棒”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度和前提。

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有些家长,盲目认为“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不管青红皂白先打一顿,殊不知这样的打骂不仅不会“成材”“成器”,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起到反作用。

1.弄清事情前因后果。

有些家长一听说孩子这次只考了89分,就把孩子痛打一顿,殊不知这次考试卷子比较难,全班90分以上的寥寥无几。

2.不能以身份来震慑孩子。

不能因为你是家长或者你是老师这个身份就打孩子,无论是打罚还是劝说,都应该站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有些家长自己一天到晚玩手机,而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打一通,这种不能以身作则,而只能以大人的身份来震慑孩子,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棍棒”要有度

家长和老师不能盲目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就凡事棍棒伺候,或者就下手无轻重,甚至往死里打孩子,这样只能给孩子留下阴影和伤害。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讲究以理服人,对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但是在屡次劝说无果以后,适当的惩罚说不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劝说和适度惩罚相结合

俗话说教育要“严慈相济”,我们教育既要有“慈”的关怀,又要有“严”的管束。在孩子初期犯错主要以引导为主,后期适当责罚,不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父母出气的手段。

管理好情绪,理性的“棍棒”教育

很多家长,往往打孩子,只是自己一时火大,控制不了情绪。往往这样,并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的“棍棒”教育也是无效的,我们要做到有理性的惩罚。

根据孩子个性,“棍棒”教育需因人而异

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有的孩子生性胆小,批评两句就会谨记于心,;而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大,说两句无济于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在“棍棒”底下,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去讲道理。

总之,不能盲目追随快乐教育,也不能盲目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严慈相济,本着理智、有度的选择,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宝姐姐的教育小感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最近日本有个特别火的话题——育儿冲击画像,讲的是孩子在家作妖,导致父母各种崩溃的画面。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有些父母对孩子比较严格,可能会直接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而有些父母则觉得更应该以教育为本。

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应不应该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需要视情况而定。

朋友的孩子洋洋今年6岁了,带孩子逛商城的时候因为没有给孩子买心仪的玩具,洋洋独自一人趁妈妈不注意自己走回家了。为此朋友在商场足足找了1个多小时,就在朋友看商场监控的时候,奶奶打来电话说孩子回家了。

随后朋友匆忙赶回家,话都没说,上来就抓起孩子朝屁股打了几下,孩子边哭边闹,朋友也又气又心疼,觉得自己不应该打孩子。

在以教育为本的社会现在,到底应不应该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1、看孩子承担压力的能力

现代社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承担着不同的压力,成人在面对压力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调节。但对于孩子来说,当她们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情绪时则很容易变的内向,不愿意和外界沟通,长大后容易被困难击倒。

而那些从小受过父母挨打的孩子,则更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长大后的抗压能力也会更强。

2、性格差异

家庭氛围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如果父母经常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者父母之间经常吵架,那么孩子长大后也很容易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而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能够注意方式的选取和轻重的衡量,做到既不偏袒也不太过于暴力,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加理性。

至于能不能打孩子,家长需要把握好尺寸,当孩子太过于顽皮或者发生了原则上的事情,这种情况下,适当地打孩子会增加孩子对结果的深刻认识。

但不建议父母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随意打孩子,导致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性格内向,反而是害了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也要根据孩子情况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才更好。

 


慎独16416561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孩子适用,对他说咱们是讲道理呢还是挨打呢?他说讲道理,可是讲道理根本不怕,管不了,压不住!事实证明棍棒底下绝对出孝子,沈荣峻儿子考99分还挨打问那分为什么丢,人家孩子就是有出息,我小时候挨打最多,可是我最爱的人就是我妈,想她想的心扎疼。但是反对暴力打孩子,别把小孩打坏了!


桥南记忆


棒棍底下出孝子在以前可能还有点用,在现在很难行得通。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以前相对封闭的我们不得不接受这种洗礼。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当然,这也是基于以前没有更好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只能以这种最快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处理。

第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体罚甚至是打孩子有可能触及到法律层面,这个做法可是行不通的哦。通过这个棒棍可能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加恶化,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能不用棒棍还是尽量避免。

第三,现在的孩子聪明的很,打他可能会给他留下阴影,对他的身心成长非常不利,适得其反。

第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有哪方面的困惑,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作为家长的我们细心开导孩子、陪伴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一有什么就想到棒棍,我们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为什么会这样。

综合以上四个说法,棒棍之下出孝子是行不通的,还是另寻他法,多关心陪伴孩子吧!






小吴夜听


我孩子小时候不听话累积十次打一次,狠狠打了一次让他至今难忘,现在的人带孩子动不动吼两下笑一声,打两下疼三下,孩子怕你们才怪嘞!等叛逆来袭时就想棍棒出孝子,等你们老了就不担心他们拔了氧气管吗?[捂脸][捂脸][捂脸]树苗从小不扶正长大了硬掰直——晚了


云卷云舒17290


应该适用。

有些孩子确实是在棍棒的教育下成才的。而在溺爱中长成的孩子,不出格则已,一出格就捅大篓子。昆明孙小果之类人,就是没有棍棒教育的结果。

话又说回来,近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占社会的绝大多数,在四下祥和经济渐优的年代,一家只有一个宝贝疙瘩,谁还舍得“棍棒”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