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父母不称职——孩子遇到问题不敢求助父母

说到“遇到问题不敢求助”,我想请大家再做更多的思考。为什么一个孩子遇到问题不敢求助于父母?父母不应该是他长大过程中最亲密的陪伴者吗?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其实一个孩子在将内心闭塞起来之前,会挣扎一番的,是有一系列的征兆的。父母是否在乎过孩子给你的这些信号呢?我们经常会觉得,小孩子的思想不重要,小孩子说的话不足为信。这个想法本身就导致了你和孩子的沟通不畅。这个问题是后话。我们这里想说的是,一个孩子不敢求助于父母,是因为之前每次求助于父母,得到的父母的态度都是恶劣的。父母或许会说,我也没多恶劣啊!我只是有一点情绪而已。父母须知道,如果在遇到问题时,你第一时间是把自己和孩子对立起来,想要说教他,而不是第一时间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他、给出最真诚的建议,那么,他求助于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仅没有意义,还惹一身骚。所以长此以往,他就会将内心闭塞起来,并且在青春期或者后续某些重要时刻,做出一种滞后的反抗。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态度,事后引起来的一连串影响却是巨大的。

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不敢求助于父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父母情绪受影响,害怕更大的亏欠,害怕还不起。所以,要让孩子敢于畅所欲言,下一部分我们会专门谈到。这里还想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孩子(或者一个成年人)该求助的时候不敢求助,会有什么后果。我们都知道2011年有一个叫药家鑫的孩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这件事惊动了社会舆论,无数人为之惋惜,并希望反思我们自己,来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这件事情有很多层面值得分析,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亲子教育部分。药家鑫在开车的途中撞伤他人,因害怕担责而又刺了对方8刀,致人死亡。我们要讨论的是,他是在怎样的内心活动下做出了这些决定?除了法律常识不足,更重要的是,他遇事没有求助父母和他人的习惯。因为什么?怕被批评,怕亏欠,怕还不起。为什么他害怕这些?因为在他的意识中,父母从来没有接纳过他的情感和情绪,只要他犯错,不是拿戒尺打,就是关小黑屋。这种军事化的管理使他不容许自己犯错,以至于他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获奖无数。可是,这类孩子的弱点恰恰是不知道犯错之后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自己和他人。这种思维习惯是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养成的。

这类的案例数不胜数。我在给大学生讲《心理健康》这门课的第一堂,会给他们讲如何避免怀孕,以及发现怀孕后的心理建设与处理方式。之所以讲这个内容,一方面是为了给大家提神,在谈笑中对心理学有更大兴趣;另一方面,我见过太多因为怀孕早期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孩子最终不得不生下来送人的情况,让人特别痛心!所以他们需要在发现这件事的第一时间来做出最正确的处理,才能避免后续更大的麻烦发生。因为很多孩子,无处求助!这是很残忍的事实!他们的父母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他的情感,也不懂得疏导他们的情感,一旦孩子出现情感问题,就会用道德去绑架,比如“我给你花这么多钱是让你谈恋爱的吗?”“小小年纪不干点好事”“女孩家,不自尊自爱”之类的,简单粗暴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父母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