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行政机构如大藏省厚生省文部科学省等行政文化是不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aventinus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历5000年而屹立不摇,是因为文官系统发达。士阶层不绝,文明才所以延续。

在我国古代,有高效的行政体系,帝国置于皇帝统治之下,政令自皇帝出。

我国官僚体系,以及行政体制在秦帝国时期,已经非常成熟,秦始皇帝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这比西方国家推行的[郡县制]要早的多。

秦帝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中央上:太尉主管军事,丞相辅佐皇帝,同时也制衡皇帝,起到监督实政的效果,防止皇帝滥权,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宿卫侍从,殿门以内。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皇帝车马和马政。庭尉,掌管刑狱,是秦朝最高司法之官。典客,掌管,掌管“蛮夷”事物,宗正,掌管,掌管皇族事务。 治栗内吏,掌管掌管国家财政。少府,掌管山海地泽和管理手工业制造,掌管天子私用的府库及私人的收入。

地方上:郡县制度。

【三省六部】制度起源于汉代,隋唐时期已经完善。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下,帝国中枢的运作流程。 皇帝没有起草议案的权力,只有同意的权力(表面上是这样啦)。 门下省,还可以把审批议案驳回。 三省制的巅峰在太宗一朝,安史之乱后渐坏。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三省制都是摆设一样的存在。 到后期,往往出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白了皇帝随便派身边信得过的翰林学士去特事特办,分了三省官员的权,这种事情多了,就破坏了制度的完整。


日本学习我国的【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二官八省制度】

三省六部制形成时期,就是日本派人到中国认真学习典章制度的时期。由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开始,学了100年之后,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文武天皇颁佈《大宝令》,设立新朝廷官制,称为二官八省制。二官是神祇官和太政官,八省是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个省。



不过日本的八个省既是工作内容,其实大体上等于中国的中书省加上六部,只是日本将三省六部制抄走之后将「部」全部升一级变成「省」,然后就沿用到今时今日,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因为改行内阁制废除太政官之后,省就成为日本政府最高级的部门。

宋代裁撤门下省,尚书省,保留中书省,目的为了阉割相权,加强皇权。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我们今天行政意义上的省,是指元代开始的。

明朝初期,裁撤中书省,废丞相,设置内阁制度,设三司,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

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清朝的行政疆域



清承明制,康熙初年把明的两京十三司制又改回行省了,省级单位有省、五大将军辖区、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等,到光绪末年清朝共有二十二个省级行政单位。地方最高长官也为总督、巡抚了。 看看你的家乡在元、明、清分别属于哪里?有没有变化?


子非魚


对的。首先你要知道日本的这些东西叫省。而我国唐宋时期也是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而尚书这本书本意就是上古之书。即夏商周时代的古老典籍。后世设尚书省。从职能来看,也是代皇帝发布昭令。所以其实也暗含以德佩天的意思。天之德是什么?好生,上善,宽厚。所以古代中国取名都是有意义的

当然还有叫寺的,为何。主国之重典。大理寺,洪胪寺等等。有的说古代寺表示廷正所以叫寺。这个我先不说,但你看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代早就知道寺之供奉含义。即:以德佩天。德行天下(当然,本人信佛,不要用畜生祭祀,这是造恶业)

那么厚生劳动省,出自尚书,厚德尚生。日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以仁立国,族名就是和,大和即大宽大爱之意义。还有爱菪,爱媛,爱知,一千年禁肉令。都是有意义的


护法天瓶


日本文化全方位借鉴中国,但也有自我拓展和发扬的。你问的这个问题,他们确实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吾是四五六


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从现实情况看,日本的文字、日本的饮食、日本的茶道都有着中国的影子!


竹福欣语


日本文化全方位借鉴中国,但也有自我拓展和发扬的。你问的这个问题,他们确实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