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说说普通百姓的纳妾

皇帝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象征,他们金口玉言,"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还有令无数人艳羡不已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以说享尽了人间荣华,阅尽了人间美色。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曾将原六国宫中与各地挑选出来的佳丽上千人,全部收入阿房宫中,由此开启了古代皇帝后宫佳丽数千人的序幕。

到了汉朝,汉元帝宠幸三千,东汉桓帝蓄美五千。这么多的美女,难怪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进宫三年皇上仍不认识,因此才有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更是为了维护汉朝和匈奴关系稳定功不可没。

这之后,皇帝为后宫选宫女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皇帝,一个是隋炀帝,他后宫宫女5000人,再加上各地行宫的宫女,宫女总数超过1万人。


而这还不算最多的,最高记录的保持者还要数风流的唐明皇李隆基,当时从都城皇宫到各地行宫的宫女人数竟达4万多人。4万多人是什么概念?一年只有365天,一个人即使活上100岁,也只能有36500天。这4万多名宫女即使累死李隆基,他也不可能全部宠幸一遍。

宫女被选进宫,从青春年少一直到年老色衰,这其中的孤寂和悲凉常人难以想像。杜牧有一首诗《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描写了宫女那种孤独而又哀怨还有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到了宋代以后,一直到封建王朝结束,皇帝们们后宫的宫女便逐渐减少,再也没有一个皇帝挑战"万人"的记录,甚至明孝宗朱祐樘终生只有一位皇后。


当然,这并非说明皇帝们不再好色,食色性色,何况皇帝呢?只是他们较以前的帝王们更务实了,这也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皇帝有三宫六院,皇帝以外的其它人呢,官员和商人们当然不可能有皇帝那种排场,但是可以纳妾。这种现象在现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不仅不可能存在也不具有合法性,但是在古代是颇为常见的,一直到民国时代男人仍然存在着纳妾的习惯。


纳妾到了最后,成为了一种财力和实力的象征,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财产,便可随心所欲地把无数个女人娶进家门。如果日子久了,看不上这些小妾了,还可以一张休书把女人赶出家门,再娶新欢。


这是有钱有势的人,那么普通老百姓呢?不是不能纳妾,而是没有办法养活。当然,在明代的法律上有明文规定:凡男子年满四十而无后嗣者,得纳妾。

这是因为中国有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而且那个时候医学条件落后,没有子嗣便一律认为是女人的原因,于是再娶一个老婆,无论怎么样,都是为了给祖宗延续香火,香火如果断了,那便是大逆不道。

这也给中国古代男子纳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使纳妾变成了一种堂而皇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