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请垂帘听政吧!大臣们集体闯进后宫

西晋司马氏失去中原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在江南建立东晋。东晋自建立起,权力就把持住豪门大族手中,还出了桓温这个差点效仿曹操的大权臣,东晋政权竟然还能偏安江东,前后存续了104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其中,一位传奇太后功不可没,她就是康献皇后褚蒜子。

褚蒜子【324-384】,河南阳翟人。父亲褚裒平定苏峻之乱时有功,被封为都乡亭侯,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的家族在晋朝是很有名的士族,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

建元元年(343年),她丈夫刚当上皇帝的这一年9月,褚蒜子为晋康帝生下皇子司马聃,然后命运对她开了个残忍的玩笑,建元二年(344年)九月,晋康帝去世,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因为儿子年纪太小无法执掌国政,褚蒜子以皇太后身份摄政,第一次走向前台。

褚太后是没有什么野心的,摄政十三年好不容易熬到儿子成年,将朝政交到儿子手上,自己安静的退到深宫之中,吃斋念佛去了。东晋的皇帝难做,权力都在权臣手上,皇帝手中的权力少的可怜,大部分时候只是一个精神象征,褚太后只想离这纷扰复杂的朝堂远点,再远点,然而命运再一次作弄了她,刚刚才长大成人亲政不到4年的儿子又去世了,还没有留下一个继承人。

朝中大臣商量一下迎立晋成帝的儿子、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琅琊王司马丕继位,哪知道这货迷恋烧丹炼汞,长生仙术,登基才3年史称晋哀帝的司马丕就修炼有成去见堂弟晋穆帝司马聃了。也不知道当时有没帮褚太后捎几句话上去。

褚太后第二次被请出来摄政,立了哀帝的弟弟司马奕为皇帝,这时候权臣桓温北伐失败,为了转移国内的埋怨,就想通过废立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便以司马奕阳痿假借他人子混淆皇室血统为由,逼迫褚蒜子下诏废掉皇帝。咸安元年【371】十一月,褚蒜子受桓温所迫,无奈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桓温迎立褚蒜子的叔叔琅琊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此时已经五十二岁了,自然不需要太后临朝,褚太后如愿以偿的去修身养性去了,这一次褚太后出来摄政前后将近7年。

可能东晋皇宫风水不好,本来身体好好的司马昱当上皇帝后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然后由他十一岁的儿子太子司马曜继位,桓温摄政,但是,第二年【373】桓温也死了,褚太后第三次被请出来临朝摄政,之后直到太元元年【376】,褚蒜子还政给十五岁的司马曜,才彻底告别朝政,归居崇德宫,继续她的烧香拜佛事业,此时褚太后已经前后摄政24年,自己已经53岁了。

褚太后摄政期间,一直为平衡朝廷势力而努力,虽然没有内朝的勾心斗角,但外朝一直刀光剑影不断,摄政之初就面临庾家为故荆州刺史庾翼的二儿子庾爰谋求荆州刺史职位的企图,东晋时,荆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让一个没什么经验的毛头小伙守御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稍有不慎东晋小朝廷可能就玩玩了,在朝廷一片争执之中,褚太后就是支持何充,同意桓温执掌荆州。

桓温出任荆州后,权力威望不断增大,特别是桓温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甚至一度有意夺取帝位,晚年还一度逼迫朝廷加其九锡。褚太后虽然没多大权力,但每次重要时刻都被请出来,周旋于各权臣之间,小心的维持着各方平衡,保持着皇室的存续。东晋能存续104年,她功不可没。

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经历了东晋朝堂41年的褚太后在走完她传奇的一生,终年六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