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四不”育儿方法没有用?问题出在这儿,早看早醒悟

近来,李玫瑾火爆育儿圈,剧情的反转在于很多宝妈说不管用,别又是“砖家”。

我家宝宝两岁,一直坚持“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的育儿方法,效果不错,除了开始实施时有反复,后来只要他开始想要哭就会告诉他“好好说话,哭没有用的”。宝宝就会秒停,“好的,我不哭了。”

可为什么很多妈妈说不管用呢?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就这个问题我跟很多家长讨论过,也观察了很多宝妈的带娃方式,说没有用的家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四类问题。以“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孩子哭闹为例。

李玫瑾教授建议的处理方式

背景介绍:孩子提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他要买小猪佩奇,家里买了无数,他还要买,不买就在商场打滚哭闹。

第一步,不打不骂,任他哭去,你不要管他。把他抱回家放到卧室里去(卧室比较安全),妈妈和孩子一对一,关好门。

分析:在公共场合,孩子情绪失控,打和骂会让他哭得更厉害,还会让他觉得没面子,伤害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步,四个不要,不骂,不打,不说教,你越说他越跟你闹,所以你要先安静下来,最后呢,不要走开,他闹给你看呢,所以一定要看着他闹。

分析:“四不”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哭闹无用最快捷的办法。这个过程很受煎熬,其实这就是跟孩子博弈的过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大多数家长都因为心软败下阵来。要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啊!

第三步,告诉他,孩子这事儿今天不行就是不行,你想哭就哭吧。他会哭到筋疲力尽。等他哭累了,拿热毛巾给他擦擦擦脸,孩子可能会以为你妥协了。这个时候跟他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分析:整个过程,没有打骂。只是用你坚定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无理取闹,我不心疼、不让步。告诉孩子你的原则和边界这很重要。

第四步,闹完以后,不能让孩子太压抑,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你能不能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没准可以考虑你的要求。

分析:能够坚持到这一步的家长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孩子躺赢,家长输在了这场哭闹的起跑线上。这个动作的添加让整个处理过程有张有弛,孩子也会觉得只要他有理有据以后还是有希望的。

说没有用的妈妈一般败在以下四种问题

1、孩子一哭立马就抱起来“哎呀,宝宝怎么了”

这种妈妈属于溺爱型妈妈,生怕孩子委屈了。孩子一般都是老人在带,妈妈陪伴的时间有限,亲情抚育的资本不够多,平常老人又多半是这样处理的。

2、孩子一哭立马大声呵斥“不许哭”,再哭就开打

这种家长一般是吼叫型妈妈,爱面子、脾气急,宝宝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哭闹,让这种妈妈觉得很丢脸,急于制止有控制不了自己的暴脾气,只有恐吓和打骂来的更直接。

3、孩子一哭立马“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这种妈妈一般是冷暴力型妈妈,孩子哭闹就会把孩子关“小黑屋”,养育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讨好型人格,很会看人脸色,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下次我再也不这样了。

4、孩子一哭立马说教“宝宝有事情好好说”

这种妈妈属于教师型,喜欢单方输出,而不是有回应的沟通。凡事摆事实讲道理,谆谆教诲,口头禅是“宝宝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奈何宝宝情绪失控,才不会管你三七二十一。

以上四种情况,都会遇到的一个干扰就是老人。有的是一听到孩子哭,老人就给买了;有的是才抱到卧室,老人就抱走了。这就需要把李教授的视频给老人普及一下,还要坚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养育者,老人要遵从父母的育儿理念。

综上所述,不是"四不”的方法出现了问题,是执行者和执行过程出现了Bug。不是孩子难管,是第一养育者不够坚定。

​我是不蒙不归,11年培训经验,育儿路上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