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这位单亲孩子的故事

我有个朋友因丈夫出轨而离婚了,在孩子四岁的时候。

略过朋友离婚时期的狗血过程,我讲讲她的孩子,因为孩子是跟着她的,毕竟小孩不能没了妈妈的照顾。

这个孩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些胆小怯懦,可是却很懂事,老师也很喜欢他。

后来上了小学,突然就很反叛,成绩也一直很烂,朋友很无奈。

后来还把同班一个小孩的眼睛打伤流血了,虽然眼睛治好,但孩子却被学校劝退了。

于是,无奈转学,在他三年级的时候,而转学后,孩子状态也似乎好了一些。

朋友以为能安心下来了,谁知道,揪着的心刚放松下来,她就接到班主任老师电话说她儿子和同学打架,让她过去学校一趟。

她在单位赶紧请了假飞奔去学校,一路上想着等会儿要怎么和老师忏悔,求老师的宽容。

一路上想着孩子那么闹腾,一直以来受了那么多罪,她越来越愤怒。

看到孩子时,这些年来忍着的情绪爆发,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孩子总是这样折磨她,扬起手就要扇他。

班主任见状,眼疾手快地把孩子护在身后。

朋友不依不饶地要打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着:“让你不听话,你为什么总要给我惹祸······”

班主任老师用手挡着她,解释说:“不是鹏鹏的错,是别的孩子笑话他没爸爸,他才打人的。”

听到这话的时候,朋友的手停止在半空,突然失了神。

孩子躲在老师背后,听到老师替他说话,顿时失声大哭。

老师责备地说:“你这个家长到底怎么回事,什么都不问清楚就打孩子,有你这样教孩子的吗?”

朋友顿然羞愧难当,自从离婚之后,一直忙于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好好和孩子沟通。

孩子惹了祸,她就只知道向老师向学校道歉,有时问孩子原因,孩子一时半会儿解释不出来,她因为又得工作又得顾及孩子生活,她就很不耐烦。

久而久之,孩子藏在心底里的雷区,她一无所知,她只知道孩子一直给她惹祸,然后生气指责,不断地恶性循环。

直到这一次被孩子班主任发现,才知道孩子一直以来,很暴躁很不友善,只是因为别人取笑他,他没办法自己缓解这种屈辱感和无力感,就只能通过暴力来打压其他取笑他的人。

她意识到,问题是在自己身上,而不仅仅是孩子的错。

后来,朋友找了前夫,两个人虽然离婚了,但是在孩子教育方面还是比较一致的。

她与前夫商量后决定以一周为单位,轮流接孩子放学。

当然也很认真地和孩子解释了,爸妈因为感情破裂分开,可是无论父母在不在一起,都是他父母,这种关系不可能会改变,他们还是会很爱他。

这之后,孩子就又变成了那个懂事乖巧的小孩了,而且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所有孩子的本性都不坏。只有当儿童面临毫无准备,又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只有他独自挣扎着去应付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出很恶劣的行为。

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和情况,而是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和情景的方式。

比如朋友的孩子,因为突然被别人取笑没有父亲,他应付不了这种突发情况和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变现出恶劣的行为。

哪怕是我们成人,决定我们行为方向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

婚姻结束的本身、谁是过错方、谁分的财产更多点、后来的孩子跟谁生活等等,这些都不是伤害孩子的根本。

对孩子最高级别的伤害:

是生活在毫无征兆中改变,深深受伤,却无人理解;

如果父母离婚,对待孩子有三点定要做到:

1. 坦诚告诉孩子离婚的事实,可以不说离婚的原因,但一定要说明已分开,只是父母永远爱他。

最好双方一起向孩子公布父母离婚的消息,真诚并简洁地告诉孩子:离婚是大人间的选择,我们仍然是你的父母,还是会一样爱你,而且会永远爱你。”

2. 离婚后,不要让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太大波动,不要轻易搬家或转学。孩子的成长,环境稳定是关键中的关键。

3. 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论抚养问题、不要问孩子是爸爸错了还是妈妈错了、不要阻止孩子见爸爸或妈妈。

哲学家弗洛姆曾说过:“当一个不幸的婚姻面临解体时,父母认定他们的分离会剥夺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孩子的幸福。然而,研究表明,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给孩子最深思熟虑的爱和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婚姻和选择,并守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本文为“蜗牛育儿营”原创,抄袭盗用必究。

如果您认为我的文章还可以,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