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孔融,为什么还要灭三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仇恨?

一德格天1


我是小心,与你分享。

曹操杀孔融,其实是一场寒族力量与士族力量的冲突。

有人说,曹操杀孔融的原因是:孔融公开反对自己、写诗讥讽自己、公然出言辱骂自己,其实这统统不对。曹操是何许人?怎么会因为这些小事杀孔融,他真正杀孔融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后人控制不了孔融这支士族力量。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寒族”与“士族”的区别:所谓寒族就是普通的地主,但只兴起了一两代人而已,而士族是兴起了十几代人的强大家族。曹操是寒族出身,孔融是士族出身。士族向来是看不起寒族的,因此在曹操身边的那些士族人,比如:杨修、荀彧之类从心底是鄙夷曹操的。

曹操为改善这种现状,提出“唯才是举”,规定以后的选仕标准不再按照出身门第来划分。

曹操害怕自己的后人管不住这些自视甚高的士族集团,所以他晚年杀了许多人,比如:弘农杨氏的杨修、颍川荀氏的荀彧等人,当然也包括孔子世家的孔融。曹操这么做,无非就是害怕自己之后,无人能控制这些士族力量。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草皮死后曹睿即位。曹睿听从陈群的建议颁布《九品官人法》,规定以后选仕标准看门第出身,说白了就是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世家大族的利益。《九品官人法》的颁布意味着曹魏政权赢了,因为曹魏政权更加稳固;但是曹操输了,因为以后的选仕标准不再是“唯才是举”。


心岁了


孔融很有名,他有个祖先更有名,就是妇孺皆知的孔子!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便有名气。相信这位别人家的小孩,经常被妈妈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你看看人家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没错,"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主人就是这个孔融了。这么一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小孔融,长大后如何得罪了那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了?


不论曹操是“治世能臣”也好,“乱世奸雄“也罢。他有个特点是不可否认——爱才

欲成大事,不揽人才是不会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曹操深谙此道。身处乱世,他对“人才”的渴求比较广,因此他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人才,而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在他看来都是“人才”,“建安七子”均为曹操所用。

孔融做为“建安七子”之首,起初曹操十分器重他。不管孔融是遇到什么麻烦或者不痛快,曹操定为他设法周旋。孔融为北海相时,黄巾为乱,盗寇四起,境不能保,孔融便离郡而去,后来还是曹操荐他为大中大夫,在朝为官。


1、阿满的狼子野心

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儒家的正统,又生逢乱世,自许大志,表示要忠于汉室,拥护献帝。天下儒生无不以他马首是瞻。他荐贤举能,宣扬仁政;他的文章就像他的性格,锋芒毕露,褒贬鲜明。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汉朝廷罢三公(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设丞相、御史大夫以代三公职权,这显然是曹操的意图。不久朝廷就授曹操为丞相。“天下号令自丞相出”。此时曹操不仅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僭形已彰。孔融对此非常愤慨。看到曹操奸雄诡诈,愈发不能忍受,说话更是偏激,触犯了曹操。


2、“祸从口出”

因为从心里的抵触,所以孔融在朝堂之上公然和曹操唱起了反调。也许是处于惜才,又或许是不愿与天下文人为敌,又可能是此时的阿满羽翼还不够丰满。曹操对此多次忍让:曹丕霸占人妻,孔融出言讽刺。曹操颁布“禁酒令”以节约粮食。孔融又出来反对。曹操为了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同时也是为了统一大业更近一步。曹操决定远征乌桓。此时孔融又跳出来反对。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楛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

3、真正的“杀身之祸”

真正让曹操难以忍受的是孔融上奏的《宜准古王畿之制》,孔融在里面提出“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即,京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归朝廷直接管辖,不许其他诸侯建立封地。其目的是要尊崇天子帝王,扩大汉室实权,限制曹操势力的膨胀。当时曹操正封着“武平侯”,武平属陈郡,距许都仅三百里左右,如按孔融所说的去办,曹操就得徙封,到边远的地方去享受食邑了。这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相违背。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对他有所忌惮。害怕他阻抗自己的大业。这次曹操真的起了杀心。孔融此次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4、“孔融罪名”

曹操的本性“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当统治者对底下的官员表示不爽的时候,总有那么些揣摩上意的小人冒出来。

那个曾经被孔融毒舌过的御史大夫郗虑,看到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一看,这小子懂事。于是在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之下,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208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流传千古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成语,也是出自此次事件

这孔融自己虽然不怕死,但是却因此连累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他们还那么小,一个八岁,一个九岁。于是决定为他们争取一下。

看到两个孩子依旧在玩他们的游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差使说:“希望可以保全两个孩子的性命”。这是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孔融一听还是自己的孩子有道理。没想到他们小小年纪就传承了他父亲的气度与智慧。




鼎鼎九公主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至于曹操为何要杀孔融还灭其三族,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孔融自视清高,经常对曹操的政治路线,军事决定公开表示反对,时不时还讽刺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怎么会容忍这样一个人公开反对自己。

第二点,要知道曹操也是一位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道出了曹操的志向,而且这首诗是曹操北征大胜归来创作的。归来之际,文武百官无不阿谀奉承,满足曹操的虚荣心。可唯独孔融上书一封,暗讽曹操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这更加剧了曹操和孔融之间的间隙。

第三点,孔融喜欢宴请宾客,宴席少不了的就是酒。当时曹操下了禁酒令,可是孔融不但不听,还在大醉之后跑到丞相府找曹操理论,各种讽刺侮辱曹操。于是,曹操直接下令处死孔融。

本来曹操是打算处死孔融一人的,但是有人告诉曹操说孔融的子女个个天资聪慧,未来可期。于是,曹操决定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将诛杀孔融改成灭三族。

总的来说,孔融有才华,但是太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这也就是他被灭三族的原因。


小空话历史


我是阅微草堂笔记,我来回答

提到曹操为什么灭了孔融三族,首先就不得不分析一下曹操的为人。

曹操自黄巾起义时崛起,之后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与群雄逐鹿中原,翻遍史书也不得不赞其一声真豪杰。

身处战乱年代,身为曹魏军政集团的最高首脑的曹操,不得不为自己,为整个利益集团深思熟虑,因此他必须要确保

自身的绝对权威。另外,从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见他自身性格上的果决与狠辣

所以他可以对一般小事给予宽容,一旦出现影响自身权威的的人,他必会果断以重罚极刑来巩固自己的权威。

从孔融的行为来说,他已经触及了曹操的逆鳞。作为孔家后代的孔融,其本身也是当时名士,是建安七子之一,一言一行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但是孔融是利用其影响力来个曹操对着干的。比如曹操颁布禁酒令,孔融却大肆饮酒,日日宴请,并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当曹操远征乌桓时,孔融又写文章讽刺他不仁不义,欺负弱小。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两件

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发现了曹操的深层目的并不是匡扶汉室,而是借天子之名图谋曹氏霸业,这与自命忠君的孔融从政治立场上存在着分歧。但是孔融一介文人,无一兵一卒在手,又自觉政治影响力强大,曹操不敢动他,所以就大唱反调

如此行径,自诩当世英雄的曹操又如何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后,还能留他长久,自然要以他为典型,力求永绝后患

如何能做到杀鸡儆猴呢?自然逃不过汉朝最严酷,震慑力最强的刑罚--夷三族。


阅微草堂笔记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1]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曹操评价孔融: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具体分析孔融被杀并株连全家主要原因: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后,对当时的权臣曹操的态度傲慢、冒犯无礼,常常触犯曹操,而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曹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日积月累曹操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古史今鉴


1曹操杀死了孔融,是因为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曹操,才使自己人头落地。

2简而言之,孔融和曹操并不是一个派系的人。虽说曹操已掌大权,但孔融等人还是忠于汉室。所以,曹操想要称帝,这些人必须除掉。

当然,孔融本身也是恃才傲物的一个人,多次多曹操不敬也是一个原因。

3孔融的死不是偶然的,是实力派和正统派你死我活针锋相对博弈的结果。然而无情的事实是,没有实力就没有一切。曹操为了自己的霸业,绝不能容忍和他阳奉阴违的人,更不能容忍唱对台戏的人。顺倡逆亡,政治,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4曹操爱惜有才能的人,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不能反对他。尤其不能反对他挟天子令诸侯打天下成霸业。

5孔融之死,

当从中汲取教训,人贵有自知自明,君子为人处世自当审时度势,不可持才自傲,目中无人率性而为。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孔融是孔子后代,孔融儿提时就有孔融让梨的美名,不管真假宣传也好,而且就在本朝凡事孔子后裔均可封衍圣公,可见封建王朝对孔子后人的尊崇与厚待,世代享有此遇。可见孔融的影响力,按现在咋也得给个政协副主席待遇。但凡读历史都知道,皇帝稳固政权必杀开国功臣或有人脉的人,这是铁律。曹操虽不是皇帝但大权在握他挟天子令诸侯世人尽知,孔融沐皇恩浩荡,族群得此永久殊荣,自然骨子里不和,实际上即使表面顺从圆滑本质上也不属于同道,唯一的就是远离朝政,享受祖先带来的荣耀富贵,否则被杀是迟早的事。按李永乐老师讲的孔融的人脉与政治资源终究会对曹操的权利带来实质阻碍干扰,这就像历史上的唐太宗杀兄暂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用李永乐老师讲的当初的皇帝0.5必须干掉小于或者等于0.5的功臣或者有人脉实质不同到的人。这对于皇权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你把杀他他就杀你或者影响你的权利运作。

政治、商业还有社会生活都是人为创造的,既然是人控的它就未免带有人性的味道,比如你过去是个穷小子没有人注意你,一旦你突然好起来了,你身边的至亲好友特别是比你强的都会不舒服,处处掣肘你,为啥?人性的弱点。政治上是血腥绞杀,生活上是彼此嫉妒拆台。


真佛无相


第一,曹操杀孔融,主要还是出于政治考虑,因为孔融一直反对曹操的政治路线,同时也是为了震慑、镇压以孔融为代表的保皇派,也有稳定后方的目的。灭其三族也是这个目的。

第二,至于仇恨,还真的谈不上。曹操作为北魏的奠基者,根本不会在意个人的所谓喜怒或者仇恨。一个满脑子个人仇恨的人,怎么可能有光明的前景,美好的明天呢。把曹操杀孔融,界定为个人仇恨,那也太小瞧曹操,以及孔融了。

曹操为什么在建安十三年八月杀掉孔融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孔融反对曹操的政治路线,有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1、官渡之战的时候,孔融一直宣扬袁绍势力强大,不可战胜的言论。战争期间,鼓吹敌人不可战胜,小了说,是扰乱军心,大了说,有通敌嫌疑啊。2、建安九年,孔融提出,按照古制,京都千里范围之内是不允许封侯的。而在建安元年,曹操已经封为武平侯了。这个潜台词就是,要把曹操赶出京都,远离权力核心。这是曹操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二、孔融有名望,杀一儆百,稳固后方。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孙,小时候就很聪明,“孔融让梨”的故事,那是家喻户晓啊。入仕之后,更是名满天下,在读书人中的名望很高,号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了三公,到六月,又被封为丞相。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把权力进一步的集中在自己手中。这种权力的进一步集中,引起了朝廷内的一片反对声。七月,曹操决定南征刘表,这时候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再加上,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直很好(刘备曾经帮孔融解过北海之围,而孔融也曾经劝刘备接手徐州)。

三、孔融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建安元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当时孔融作为士族的代表,曹操是需要利用他的出身已经名望,来为自己掌握朝廷大全服务的。但之后,随着曹操一系列统一北方战争的胜利,加上个人威望的进一步提升,孔融的这一作用逐步减少,乃至消失。

所以,曹操才决定在南征刘表之前,杀掉孔融。

关于曹操与孔融个人仇恨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孔融的确是经常讽刺曹操,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件事。

1、劝阻曹操杀太尉杨彪。袁术称帝后,曹操想乘机杀掉与袁术有姻亲关系的太尉杨彪。孔融劝说《周书》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杨彪和袁术只是亲家!曹操推托说是汉献帝的旨意。孔融讽刺说:莫非成王要杀召公,周公也不知道?潜台词就是,谁不知道现在献帝只是一个傀儡,这还不是你的意思啊。

2、曹操攻破邺城,曹丕纳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就给曹操写信,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了。曹操因孔融博学,但是翻遍了史书,也没有找到典故的出处。后来见到孔融后,便问他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孔融回答说:“根据现在你们父子办的这事儿,那时候应该也是这样的啊。”

3、及至后来曹操为了节约粮食,下令禁酒,说酒可以亡国,由此非禁不可。孔融又跳出来唱反调,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间有酒德,酒怎么可以禁?再说从古以来就有因女人而亡国的,怎么不禁女人?

这些言论,曹操肯定不舒服,但不至于为此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曹操是如何对待祢衡的。孔融最多也就是讽刺曹操,祢衡可是直接开骂啊。很著名的故事,祢衡击鼓骂曹,而且不单单是骂曹操,还把整个朝廷里,除了孔融之外的所有人,骂了一个遍。可以想象,当时肯定不少人建议曹操要惩处祢衡。但是曹操没有,而是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里。有人说,这是曹操借刀杀人。其实,真正有借刀杀人嫌疑的是刘表。因为刘表当时是比较宽厚的,也是比较仁慈,还有荆州八骏的美称。曹操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里,是知道刘表还不至于真正要了祢衡的性命。而且,祢衡对于曹操来说,杀之如同捻死蚂蚁一样,有什么必要借刀杀人呢。所以啊,曹操这等做天下大事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个人仇恨的。

综上,曹操杀孔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牵扯太多个人的仇恨。


不羁之舟


孔融出自孔家,孔家的民生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而汉之所以没落,世家大族功不可没。而曹操大力提携寒门,指望能够制衡,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取死之道之一。

其二,孔融空有名声,但是缺乏能力,但是又成天与曹操做对,日积月累之下,焉能不死。

其三,孔融没有足够的硬实力支撑,民声又大,还是反对党,正好杀鸡儆猴,所以死是必然的。

至于家族被清算,其实这都是附带的,基本上一个家族的当家人或者主家完蛋,基本上这个家族都不保的


下品


说到孔融这个人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我们就学习过孔融让梨这个历史典故。可以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典型的例子。孔融也因此给我们留下的是特别善良,尊敬兄长的这一美好形象。然而,孔融在四岁让梨的这一举动,其实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长大以后的孔融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呢?为什么他在最后竟然是因为不孝谋反之罪而被处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成年后的孔融,一块来了解一下孔融最终为什么会被曹操所杀死。所谓事出必有原因,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死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孔融,之所以最终会被曹操淘杀死的最致命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特别的恃才傲物,而且一点都不识时务,经常的去顶撞曹操,这才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孔融我们知道他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那可都是有文采的人呐,所以说孔融也是个有才者。其实正是如此,孔融确实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然而,他绝然而他却不是一个识时务,善于和人交往的一个政治家。他虽然有才能,但他却不具备政治才能,他虽然想在官场上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他却不是一个适合官场的人。因为他一点都不谦虚,他才气颇高,却恃才傲物可以说是目空一切。他虽然说对古代的一些治国方略啊也相当的熟悉,而且对于那些古人的言论啊,它都可以达到熟背的程度,因此呢,曹操也是特别的佩服她这样一个人。

可是呢,他这个人却口无遮拦处处与人呢是针锋相对,言辞比较犀利,而且比较挖苦别人,久而久之呢,他也就经常的祸从口出吧。我们都知道,在当时的袁术,可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政治家。他也是一心的想当皇帝,果不其然呢。有一年他就开始称帝了,曹操那也因为实力的问题,一时也无法将其消灭。要知道在当时呢,汉朝还没有灭亡,袁术就敢称帝了,其实这是不义的行为。据说在当时呢,朝廷有个太尉叫做杨彪,他与袁术联姻了。这个时候呢,曹操正是满腔怒火没有地方发泄了,于是这个时候就借这个机会迁怒于太尉杨彪。向朝廷奏表请求将太尉杨彪处死。话说在这个时候呢,孔融听说了这件事,于是立刻那就找曹操理论。他引经据典说什么父子兄弟呀,罪不相及呀,何况这个杨彪和袁术只是亲家关系啊你,你就说人家谋反,你这不是诬陷人吗?可以说,孔融说的话句句在理,曹操一时之间也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正是孔融的这番话,杨彪呢,才躲过一死!话说这个时候孔融竟然没有感觉到危险,正在步步逼近自己,反而得意忘形,觉得自己是好伟大啊,竟然能够救人性命。所以呢,慢慢的他就是和曹操唱反调,然后讽刺挖苦曹操。话说当时东汉末年的可以说是连年征战各地都出现了禁酒令,为了军事战争的需要呢?魏蜀吴三国曾经都多次下达禁酒令,也就是说禁止喝酒。所以说曹操当时也颁布了禁酒令,可是这一令法刚颁布出来呢,就遭到了孔融的极力反对。孔融竟然这样说,如果禁酒可以使天下安定下来,就可以避免国家灭亡,那么夏朝夏桀王还有商纣王他们是因为贪恋美色而亡了国,现在为何只禁酒而不禁止婚姻呢?孔融在当时可以说是特别的有名啊,他这么一说,这个别人都会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所以说这对禁酒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曹操当时呢也知道孔融也只不过是为了出风头,所以就忍了下来。

除了这些事情呢,据说还有一次曹操呢,准备去讨伐刘备刘表这些汉室宗亲,孔融知道以后呢,又提出了反对意见。首先,他说那刘备,刘表那都是汉室宗亲啊,你怎么能去讨伐人家呢?于是就说曹操这是以无义之师去攻打有义之师,肯定会失败的。在这个时候,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就找了一批人去给孔融网罗了一些罪名!盛怒之下然后就将孔融给杀害了,可以说孔融一生声望很高,但是却一点都不识时务,一点都不懂得收的道理。所以最终他被处死是源于祸从口出,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