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矮化千年的“千古一帝”杨广

杨广,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儿第二子,从小便机敏聪慧,受到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杨广文治武功皆佳,大隋初年,天下并未一统,南方南陈依旧庞大,北方突厥时有寇边,各地世祖的叛乱还时有发生。开皇八年,隋文帝以杨广为行军元帅,率兵五十万出征南陈。杨广统军,纪律严明,杨广挥军南下,部队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常见。同时他又十分爱护军士,与部队同甘共苦。根据《隋书》记载,杨广在一次视察狩猎活动,正逢下雨,左右送上雨衣,他挥手拒绝,并说,将士们都湿了衣服,怎么能只有我一个人穿上雨衣。随即让左右取掉雨衣。在杨广的带领下,隋军突破长江天堑,攻破当时陈的国度建康,生擒了南陈后主与其妃张丽华。平定陈国后,拘捕了陈国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因为他们奸邪谄佞、祸害人民,在陈皇宫门前右边望楼下面将他们斩决,借此向三吴人民谢罪。并封存南陈的国库,天下称贤。

平定南陈不久,南方世家大族发动叛乱,杨广被任命为扬州都督,主持平叛。当其时,婺州人王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憎等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先起淮左、三吴、浙东、浙西,后又蔓延至浙闽,杨广统筹军务,转战千里,彻底平定南方,并且在他的治理下,南方成为了他登临太子之位稳固的大后方。

杨广即位迁都洛阳,带动很多区域的发展;在修建洛阳的同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条河水入黄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东)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直达淮河,这条运河至今都是主要的水路运输线,其好处影响到现在,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民力和钱财;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

杨广历史上最大的争议的主要在如下方面:

一、建新都,修运河。杨广为修建新都,开凿运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大运河为例,征民夫百万,以开凿运河。这条大运河的修建与当年的始皇修建长城一样,惹得民怨沸腾,虽然杨广在江南的多年经营,深知这条运河将对大隋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他也深知江南的富庶程度,同时,他即位时,中国也处在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万户约4000多万人,这个人口放在当今中国,似乎不多,但要知道,唐太宗贞观之治二十多年,在太宗死后三年,人口仅仅390万,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唐朝人口才突破900万,并且成为整个唐朝的巅峰。除去人口,隋朝粮食的富余也是数代闻名,隋朝实行均田制,极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建天下粮仓。以致唐太宗贞观年间参观隋朝粮仓时,曾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此言虽有夸大成份,供应几千万人很难想象,但隋朝的富庶可见一斑。正是因此,他有信心修建大运河,并且也只有当时的隋炀帝具备这样的能力,而倘若当时未有大运河,甚至可能其后世朝代没有一朝可以去开凿。没有这条运河,大唐盛世能否到来都犹未可知。从此一观,炀帝凿运河与始皇建长城一样,杨广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思维太超前必然受到诟病。

二、三征高句丽。三征高句丽可以说是杨广绕不开的一个人生污点。不是因为征伐异国,而是前后三次,带甲百万,硬是没啃下来,虽然后两次有国内叛乱等因素,但就是这几仗的失败,直接刺激国内造反运动持续高涨。但军武胜败是杨广军略上的失败,但这仗不能不打。自中原五胡乱华之后,中原式微,汉时四郡皆被侵占。而杨广大业年间的高句丽已成气候,辽东半岛上,高句丽一家独大,撵着新罗和百济两国打,并且时不时还有侵犯一下大隋边境。若不是当时突厥被隋军打的七零八落,一部突厥时不时去高句丽内搞点事儿,高句丽这颗毒瘤危害更大,即便如此,汉时四郡大部分都被侵占。但中原王朝出兵需要一个可以信服群臣的理由,于是,杨广假借高句丽不朝,出兵征讨。高句丽对于中原通俗些讲就属于,高句丽像一个孩童,打不过中原这个大人,但是时不时还要恶心你一下,吐你一口口水,历来如此。因为曾经胜了隋军,唐时就嚣张拿人头筑京观,但由于辽东城易守难攻,太宗时期周边也并不安宁,没有精力,直到唐高宗一朝,才彻底打服高句丽。而在《隋书》中,对这一块的描述,多为三征高句丽,损耗民力巨大,这也正是因为唐太宗也是希望收复汉土,希望再征高句丽,而《隋书》由魏征编写,众所周知,魏征为谏臣,魏征也寄希望以史为鉴,让太宗明得失。由此见得,远征高句丽,收复汉土势在必行,不然不会持续两代,多朝皇帝,而杨广的决策并无差错,只是进军方案上的不足。

三、兴办学校,开设进士科。杨广重视文化教育,重视文化传承,他四处搜集图书,并保护起来,《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而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而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仅8万卷。笔者认为,开设进士科是杨广的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流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隋朝吸取两晋的教训,实行科举制,但科举制对于世家的影响还未到达他们不能忍受的地步。但杨广增设进士科,真正给了一个天下寒门鱼跃龙门的方法。历朝历代都依赖世家大族维持朝政,寒门子弟很难为官从政,身居要位,大多数官位都是各个世家,各地大族把控,而这也是世家大族维持传承的根本。杨广明白这一点,包括很多君王都明白这一点,但能有勇气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皇帝不多,即便是唐太宗也不敢,只能重修《氏族志》发发脾气,也正如此这才有了女皇武则天屠杀世家大族,从而使寒门子弟登堂入室。

隋朝科举

科举放榜

杨广失败的原因及历史评价

杨广为人极其自信甚至自傲。年少成名,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从而使他自信可以应付一切难题,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可是却有些急功近利,他崇拜始皇帝,崇拜汉武帝,他迫不及待的希望恢复中原帝国的荣光,迫不及待的告诉世界大隋的强大,他的强大。可是这样的性格,最终使之灭亡了,大量的征发民力,太过急躁的想革除世家统治弊政,太过宣扬隋朝的国际地位,最终多项矛盾同时并发没有因势利导,国内乱成一锅粥,可即便如此杨广仍然认为自己在措施上并无问题,认为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杨广,虽然皇帝上位并不光彩,贪恋美色,私德有亏,但人无完人,始皇尚且喜杀戮,太宗上位亦杀兄逼父,因此以杨广统一全国,远征外侮,巡游国土,北至高句丽,西至西域,开凿运河,联通南北,兴办教育,重视传承,弊于一代,利在千秋的功绩而言,仍不失为千古一帝。至于隋炀帝这个谥号只是唐朝君臣为了彰显唐朝政权的正义,污蔑隋朝羞辱杨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