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拿出珍藏64年的照片,各大博物馆争着收藏,照片中的人是谁?

引言

亲人朋友留给我们的一件小东西,在他们和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之后都能成为一件我们值得我们珍藏追忆的物品。在古代,由于交通十分不便,人们在和自己亲近的人分开之后,很难才能见上一面,一般多通过书信往来,如果想看见对方的样子,最为方便的就是通过对方的画像。

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画笔记录自己身边的人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古人更注重画中人物精神面貌的再现,写神要重于写形,著名画论家顾恺之就曾《论画》之中写到:“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眼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 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强调在绘画人物之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眼睛,因为一个人的情感思绪全是从眼睛之散发出来的,同时也说明了传神需要以精准的写形作为基础。


古代人物画

所以在古代想要完成一幅传神的人物画,是一件事十分耗费工夫的事。好在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果我们想要见到身在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样子,不需要一幅画,只需要一张小小的照片就可以了。

陈大权

在战争年代,一张小小的照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很多的有志青年都为保卫祖国当兵上了战场。由于那时的条件十分有限,人们很难像现在的人一样拥有一份详细的属于自己的档案。所以要是有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之后可能很难再找到这些人的下落。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在当时前线的人们都会和自己关系较好的战友互相赠与一样东西作为表明自己身份的“信物”,一般来说这件信物都是一张小小的照片。

就曾有这样一位这老兵拿出自己珍藏64年的老照片,这张老照片被各大博物馆争着收藏,人们都十分好奇照片中的人是谁?

这位老兵的名字叫作陈大权,和照片之中的人是战友关系,照片之中的人叫作邱少云,两位同志都是保卫国家的英雄。陈大叔这和邱少云在战场上认识,之后就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邱少云也是陈大叔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

相信不少人都应该十分耳熟邱少云这个名字,他曾是给一个时代的精神榜样,为了纪念他人们修建了邱少云纪念馆。在战争时期,邱少云和陈大叔十分有缘地分到了一个班中,因为两人都是从西南地区出来的,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可以交流的话题,于是两人关系很快就亲起来了,成为了好兄弟好朋友。不过在没过多久之后,两人就因为调到了不同的职位而需要被分开了。战场上面充满了危险,两个人这一次分开了很有可能就再也见不了面了。

一想到这里,两位人就想到了相互交换照片来做个纪念。

这也就是陈大叔珍藏的这张照片的来历了,这张小小的照片被陈大叔保存地很好,每当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邱少云,陈大叔就会把照片拿出来看一看。

在得知了这张照片的情况之后,有很多博物馆都联系了陈大叔,表示想要将这张照片收藏在博物馆做展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陈大叔将自己珍藏的这张照片无偿捐赠给位于重庆的邱少云纪念馆,他想让更多人可以目睹自己好友邱少云的风采。

这张照片之所以会如此珍贵,主要就是虽然有邱少云纪念馆,在纪念馆之中我们能了解很多关于英雄邱少云的光荣事迹,但是却没有邱少云本人的照片,就连之前的小学课本上面的邱少云的插图,都是专业人员在听过邱少云亲人对其的描述所创作出来的,陈大叔珍藏的这张照片捐赠之后,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雄邱少云。

结语

2018年的时候,88的陈大叔在家中逝世。即便这些英雄都相继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事迹我们将永远铭记。战争离如今的我们很远,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性。我们能过上如此幸福安逸的生活,离不开邱少云和陈大叔这些人的伟大付出,他们是我们永远敬重的英雄。了解这些爱国英雄的英勇事迹,不但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将他们作为我们的精神榜样,还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能够有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