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詩酒王侯恍若一夢

李煜(937-978),宇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南唐中主李璟子。961年即位。


974年,北宋大將曹彬統帥大軍渡江攻南唐。次年破城,李煜被迫投降。977年,至東京,封違命候。


978年8月15日,傳被宋太宗毒死。


他能書文、音樂、書畫,尤工於詞。大都描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創作則抒寫對昔日生活的懷念。感嘆身世,表現了濃厚的感傷情緒,與父璟之作合稱為《南唐二主詞》。

從金陵被克的那天開始,南唐的天空裡便再沒有了浪漫的抒情、再沒有了繁華的笙歌,落木蕭蕭聲中,一窺微雨落花下的李煜,不禁生出了一份愁怨與感傷!­


(一)、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為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字卻又千古傳誦不衰。李煜何其不幸,藝術之心融於君王之身,家國悲哀;李煜又何其幸運,亡國之痛抒寫悲憤之詞,永垂千古。­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濁面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其實李煜的一生就像一首詞一樣,上闕是那樣的香豔軟濃、旖旎秀麗;下闕是那樣的情真意切、深沉悲愴。­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在他稱帝之時,他的江山其實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李煜的父親李璟留給他的是憔悴的南唐,是不堪看的山河!而今,作為國君的李煜,溫爾文雅、一介書儒,難不成還能用一支墨筆去對付北宋數十萬的金戈鐵馬嗎?據史書記載,其實當時的李煜還是有所作為的,只是歷史統一的趨勢已然選擇了趙宋,一切的作為都是徒勞。­

早在之前,北宋就對南唐虎視耽耽,而李煜卻天真至極,心想只要以事君事父的態度來對待北宋,就可以偏安一隅,過歌舞昇平的日子。­然而他錯了,當趙匡胤說出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話時,他和他南唐的命運就已經註定。公元975年,北宋十萬大軍征討南唐,不久攻克金陵,南唐滅亡。­


亡國後,李煜所走的路坎坷、曲折、多舛。從“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到“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從“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裡浮生”到“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從“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到“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多情的李煜已被摧殘得發如雪,鬢成霜­。


在那個明月清風的七夕之夜,日夕以淚洗面的李煜迎來了自己四十二歲的生日,浪漫的月色和靜謐的夜色伴著朱顏的歌舞聲深深地喚醒了他的國仇家恨。他已管不得舊臣徐鉉的來意究竟如何了,亡國之痛壓抑著他的內心實在是太久太久,今天他只想真正地做一次自己。酒入愁腸,他蘸墨揮筆,用一江滾滾東流的春水將自己的靈魂與生命帶走。其實從李煜被封為“違命侯”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預料到自己今日的結局,只是沒有想到,時光竟會停留在自己生日的當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絕筆,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至此,那個歷盡坎坷、命運多舛的南唐後主消失在了那夜哀婉的歌聲中,但是,那個情真語摯、空前絕後的詞帝卻在後世詞人們的血脈裡站得愈高愈大。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人說:灰姑娘的夢想定格於一場華麗的婚紗,那是西方的愛情,而中國版的愛情卻是才子佳人的情投意合、纏綿緋側。梁山伯與祝英臺、寶玉與黛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他們無不是有盡之身對永恆之情的真誠啜飲!­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空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

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一首《謝新恩》飽含了李煜多少的悽愴與淚水,順著臉頰流下已打溼了他的稠衫。娥皇何幸,擔此深情!­

後主十八歲娶司徒周宗長女蛾皇為妻,即位後立為昭惠後(通常稱大周后),夫妻感情篤好。婚後十年,娥皇病逝。此詞便是李煜深痛哀悼亡妻大周后所作。據馬令與陸游所撰之兩部《南唐書》記載,後主“哀苦骨立、杖而後起”,並自撰誄文,文中有“蒼蒼何辜,殲予伉儷,絕豔易凋,連城易脆”等語,言極酸楚。­­


大周后帶給李煜的是紅袖添香的溫存和牽魂引魄的心靈相偎。“纖儂挺秀,婉孌開揚”,大周后的美麗是他無法釋懷的憂傷;“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大周后的才情是他無法忘卻的溫存。從“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到“瓊窗夢空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從“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到“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多情的李煜,多情的詞。詞能感人,也是因為是心靈的恣情一慟,一慟顯真摯、一慟照千古。縱然時光無言,也應記住這多情而又悲傷的十載!­

或許是上天的悲憐,李煜等來了他人生的另一位紅顏知己——小周後。­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洗盡鉛華,不事雕繪。小周後的美可以讓“六宮粉黛無顏色”;可以讓“花見花羞,魚見魚沉”;可以讓“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以狀其容”。­

人生最美的花不是塵世的,而是靈魂的,靈魂的花要開在精神的沃土,要開在心靈的深處。美麗如小周後,她當然懂得。可是,李煜整日不理朝政,詩詞樂畫、歌舞昇平,直到金陵被克。對於他的際遇,紅顏禍國和詩詞禍國都已成為淺薄之論,我們唯一願信的或許就是命運的陰差陽錯。李煜死後不久,悲痛欲絕的小周後也隨之鬱鬱而終。­她終究沒有違揹他們“生死契闊、不離不棄”的誓言。­­


有人說,詞中最是痴情者有三:南唐李後主,北宋晏幾道,清初納蘭容若。如此說來,他還開了痴情的先河。­

對於李煜其人,王國維先生曾這樣評價道: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也。不得不說,這是一箇中肯的評價。被喻為中國最後一箇舊式文人的王國維先生,想必是真正懂得李煜的。


徜徉在《唐宋詞全集》的書頁間,後主李煜這個清麗灑脫而又悲觀落寞的名字在他綺麗柔靡、深沉悲愴的詞風中,漸漸由漫漶變得清晰;又在我滿是感傷的淚眼迷離中,漸漸由清晰變得漫漶。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1/11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

2/11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3/11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清平樂》

4/11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相見歡》

5/11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感懷》

6/11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望江南》

7/11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絃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

忙殺看花人!


閒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閒夢遠》

8/11

東風吹朔日銜山,春來長是閒,

落花狼藉笛聲殘,笙歌醉夢間;

佩聲悄,晚裝殘,憑誰整翠鬟,

流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欄。

——《阮郎歸》

9/11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長相思·一重山》

10/11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子夜歌》

11/11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