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什么关系?

活动中心17653708


唯物和唯心是说,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这个主要是黑格尔发展出辩证法以后才有的说法。黑格尔认为以往的孤立的静止片面的看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机械的教条的研究方法。形而上学,最早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立足点是对存在的研究,以往主要是指亚里士多德发展出的一脉世界观思考方法及思想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讲学笔记整理出《形而上学》。我们传统观念上也有所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说法。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四个字的出处。这里道就是超经验的,追求超世界的本源,这样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多是静止的、孤立的,限于唯心的。也就是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辩证法的特点就在于运动发展联系的看问题,这样黑格尔就把以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发展出来的对事物持一种永远不变观的哲学体系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当然,辩证法可以是唯物辩证法也可以是唯心辩证法,这个是要区别的,唯心辩证法发展出来的那一套仍是形而上学体系。这里形而上学的范畴就已经扩大了,就是理论体系的那一套的意思。在实践唯物哲学诞生后就把黑格尔的那一套也打入了形而上学的范畴。这里形而上学就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那个哲学体系范畴了。


质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属于技术类的问题,它可以用来为唯物主义的思想或者唯心主义的思想服务。事实证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技术观点。

其实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一种逻辑推理技术,因为他们都可以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些问题,只是跨越的时空不一样!

图中称为上学的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影响了几代人,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辩证法似乎没有时间的概念,他可以用来解释各个时期的所有问题,对其历史价值会有一个新的判断,所以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放到一起是最合适不过的。形而上学只能用来解决静止的,或者一成不变的东西。辩证法相对形而上学而言,他从更高的层次来说,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半。对立统一、有好的有坏,善于从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分析问题,这是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形而上学往往是用孤立的、单一的逻辑来解释世界的(其实也解释不了)。从发展的角度上看辩证法是形而上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对形而上学的一种扩展和补充。

图中人物为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祖鼻

图中为马克思,其思想也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许多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时代,面对着长期形成的思想和认识上的局限性,辩证的、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客观的和主观的各种学说,他们都处在松散的自成一派的状态。他们各自都在自圆其说,加上一些传统的教会神学等一些传统势力的干预,很难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全面的思想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和争论中度过的,马克思的很多文稿都是由恩格斯最后整理完成的

马克思就是把这些松散的各个门派的学说统一起来,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建立起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和学说,说他开创了人类认识上的新纪元也不为过。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客观存的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坚实基础。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科学的发展观,原因就在于此。

形而上学中的上学,是相对于由此发展出的其他学问而言的(其他学问为下学,呵呵)。我们可以把形理解成状态,事物始终处于运动中的状态、还是静止的状态?辩证和发展的观点似乎说明了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形而上学的补充。

所以,辩证法是形而上学之后的更高级的一种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的技术。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成形的。开始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比较少,对于自然中的解释,自然而然的主观解释占多数,里边儿难免有宗教神学的的色彩。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有些解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错误。其思想根源在于人们主观的意愿太多。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也难怪马克思著作里边儿的“批判”就比较多,呵呵。

唯物主义提倡的是以客观存在为研究问题的先决条件,而不是以主观的意愿(唯心主义)去解释世界,深刻认识并理解这一点,才是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上善苦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对世界基本构成不同侧面的认识概括。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构成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精神即中国古之心主导支配的,认为“心外无物”、“世界即我心”。都是人类对世界构成联系不同侧面认识成果,两者恰恰说明世界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构成的,两者内在联系已成为“哲学根本问题”,以现代科学观点,物质与精神或是“物质机构与其内理化活性”或“人身与心“之间辩证法的联系之道,老子认为是“难易相成”辩证法的规律《道德经2章》,也即毛泽东常说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其实世界是由天地人共同构成,随概念进步,天即天然精神,地是地上物质,人则以其”实践“参与世界构成,故世界是由“物质、精神与人实践“构成,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成为哲学“重大问题“。

因果辩证法就是哲学,毛泽东与基辛格谈哲学问题说“粒子也是可分的“就是“对立统一律“的因果辩证法,故通常认为哲学就是因果辩证法的学问。因果辩证法是什么?西方哲学认为是万物变化都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与否定之否定“规律,老子说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有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40章》三个循环链接过程,并说“无名(之法)是天地之始“《道德经1章》的始动法式机理,即世界万物发展变化固定不变的“法式机理“,简为天下万物都有“因果交错交替与循环提高延续”的变化根本法式机理,故古来称之为“形而上学“,并说“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意?即建筑在多个因果辩证法首尾相连之上的謂之道或规律,而以因果辩证法为纲领主导之下的謂之(朴散为)器,即纲举目张,才能在其主导下形成各种相关器物。这即是因果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相互联系。


春台96245986


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思想,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无论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都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合起来就是用什么哲学思想认识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认识论"。什么是科学的认识论呢?科学的认识论是怎么来的呢?科学的认识论有三个重要的词: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最早提出辩证思想的是黑格尔,他指出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他坚持唯心史观。马克思高度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并把它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世界上一切所谓的"发明创造"其实不过是发现了某一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把卫星送上天,无论是信仰上帝的科学家,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精英,用的都是同一个原理。只不过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事物内在规律,而另一方则认为是上帝的赐予。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毛主席紧紧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他的军队是人民军队,他指挥的战争叫人民战争,他的政治是宣传教育鼓舞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从而让星星之火燎原,演释了辉煌的历史画卷。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每一个人都要学习,不要把他看成仅仅是政治教材。


丁嘉一595


是一元的关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永生而全知全能生一即人类并万类之永生全知全能,后生阴阳和谐而永生全知全能,异动而生灭,故成三,始有这生死是非不停轮转之苦海,天灾人祸不断弱肉强食之生存法则掌控人类并万类,唯物唯心辩证法形而上下,皆因此生,莫衷一是,难以统一信仰和价值观。

二十一世纪是个大时代,人类并万类已觉醒初心初衷,正拨乱反正。德己圆,道正成,东方白,世界同,紫气生,生不息,乐永恒。

享爱情!


如石明贞


遇到一个哲学问题了。当成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一次复习。常年痴迷哲学不能自拔。心情不好就要看看哲学就觉得心理找到了朋友。日常生活当中,特别孤寂。


在说明这个几个问题前,先从形而上学入手,在这里普及几个基本的知识:

第一,形而上,最早来自于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器。

第二,形而上学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弄出来的。湖建人严复老先生,用的是玄学,也特别不喜欢日本人把这个叫成形而上学,估计是觉得对周易这个形而上有一点不太搭噶。具体怎么样,目前无从可考了。

第三,亚里士多德,这大哲死了以后,大概过了200来年,由安德罗尼柯把他专讲事物本质、灵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编集成册,排在研究事物具体形态变化的《物理学》之后,并名之为《物理学之后诸卷》,由词的问题,被大家理解成为“超物理科学”,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讨论的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很多基本问题。

第四,就是我们马克思了,这位高人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O了,形而上学就说明了的来龙去脉了。

后面,大概有那么人——主要是哲学跟思想界的人,对形而上学这个词,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确定下,并且把他的作为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经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片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跟上面这个刚好相反了。把静止的看成动态的,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就是不要把问题,事情看死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就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了。尿就是一个事情,活人,憋死了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面。实际又是一个事情,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事情的两个面。就是不要搞极端。


唯心与唯物这两个,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一定要把伟大的恩格斯同志的一句话铭记在心中。

“在认知论的领域里面讨论唯心与唯理是有现实意义的,脱离这个范围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可以把前面两个看着是世界观。后面这两个就是认知论了。世界不能静止的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就是辩证法的世界观)。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那里呢?在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相反的回答。唯心论认精神(意识,观念,主体)为世界一切的根源,物质(自然界及社会客体)不过为其附属物。唯物论认物质离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不过为其附属物。从这个根本问题的相反的回答出发,就生出一切问题上的纷歧意见来。  

在唯心论看来,世界或者是我们各种知觉的综合,或者是我们的或世界的理性所创造的精神过程。对外面的物质世界或者完全把它看成虚构的幻象,或者把它看成精神元素之物质的外壳。人类的认识,是主体的自动,是精神的自己产物。  

唯物论相反,认宇宙的统一就在它的物质性。精神(意识)是物质的本性之一,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发生的。自然,物质,客观世界存在于精神之外,离精神而独立。人的认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會上樹地豬


首先,要明确:唯物与唯物主义,唯心与唯心主义,根本就都不是一回事!

其次,辩证法,与中国远古的所谓的名家“惠子”,是不是很像近亲呢?现在已湮灭不见了吧!故,辩证法与什么偷借了中国的东西而冠了名的《形而上》什么学的,何足再提哉?

再其次,唯“物”主义中的这个“物”;唯“心”主义的这个“心”,都是指什么?谁弄清了?不过都是“人方亦云”而已!

还有,何为“主义”?主义,是用在“人生”上的吗?有人动辄就指责平民是“唯心主义”,不是笑话吗?主义,是政治,是治世的专有名字啊!

当我们將这些弄清之后,所“问”,就不存在了。


卜耐夫哲学


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什么关系》?我参与进来谈谈这个话题。这是个哲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先说说辩证法,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依附关系。具体作如下论述。纵观哲学发展史的斗争,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独立体系,总是依附于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是四军对磊,而是两个阵营。不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就是从属于唯心主义。固此,我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附从属关系。仅供评论参考。


李正生


鸡和蛋的关系。


凤之子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理论讲的是物质的起源说,唯物主义——指万物的起源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唯心主义——指万物的起源是以人类的意识为第一性的。个人以为这两个观点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完全没有必要的对立性,它们的存在可以这样去融合——既世界是物质为第一性的,而人类文明创造下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意识为第一性的。既大自然生态系统是万物起源发祥地,而人类文明是建立在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唯物主义中包含了唯心主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指人类个体的两种思维逻辑推理方式,辩证法是以其思维方式中,运用相互对应论证的方法,去解析和拆分事物,最后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是以思维方式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法,逐级向上伸展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类思考之后得出来的两个结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人类思考时运用的两个思考逻辑推理。前者是产物,后者是产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