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赵四小姐:军阀混战时的混乱爱情

他年轻有为,风流倜傥,一声令下,鞍前马后数千万将领为他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她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知书达理,是一个极美貌与才华一身的女子。

这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人,竟因命运的安排交叉在一起。

更未曾想他们的爱情佳音会流传百年,至今成为人们拜读的对象。

为了这个男人,她甘愿抛开所有,放弃自由,去面对断壁残垣的狭小房间,过上生死未卜的幽禁生活。

他们的未来会怎样?没人知晓,她也不愿去猜测,只知与他相伴便是最美好的时光。

就像泰戈尔先生所说:“对于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可能是全世界。”

对于世界来说的人是张学良,而某人便是与他相伴到老的赵四小姐。

一:缘起此时,一眼定终生。

1926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社会变革时期,民国战乱,家国情怀,儿女情长……

无不一让写段历史显得可歌可泣,肝肠寸断。

那一年赵四小姐年仅16岁,初出茅庐的她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显得格外好奇谨慎。

这一天,她陪着姐姐们来到了蔡公馆参加舞会。

面对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舞场,这对于刚刚踏入社交圈的赵四来说,无疑让她有点不知所措,无从适应。

她便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观望着舞场内形形色色的人群。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时,一位身着军装,五官俊郎的年轻军官走了进来,他便是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一踏进公馆,目光便被眼前这个清丽脱俗,又颇有学生气息的赵四小姐吸引住了。

由此,这段爱情佳音拉开了序幕。

张学良走向前,微笑的向她伸出双手,绅士的询问道:

“这位小姐可否赏光,与我共舞一曲?”

当时,年仅16岁的赵四小姐,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少女年纪,面对着眼前的这位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的年轻军官,她很难不动心。

于是,她羞涩的点了点头,并将手伸了过去。

两人四目相对,含情脉脉的走入舞池中央,伴随着舞曲节奏的起伏波动,赵四小姐此时此刻的心犹如小鹿一般乱撞,怦然心动。

可正当跳得尽兴之时,张学良的手下走了过来,对着他耳语了几句,公务在身,一舞未尽,张学良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向佳人告辞。

留下了赵一荻,独自一人站在舞池中央,她含情脉脉的望着张学良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情不自禁的泛起阵阵涟漪,脸上也露出羞涩的笑容。

少女怀春,此时赵四小姐已对张学良产生深深的爱慕之情,缘起此事,便一眼定终生。

从那以后,两人经常相约一起谈心,打球,但鉴于张学良当时已有家室,两人便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直至1928年6月4日的这一天,一个惊人的噩耗传来,令张学良悲痛万分,心急如焚。

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直到这时,张学良才不得不向赵四小姐告别,回到东北主持大局。

而另一边,赵四小姐也决定斩断情根,遵从家里人的安排,与另一名门之子订婚。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故事似乎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但相反这才是这段缘分的真正起点。

有时看两个人的缘分,属实有点莫名其妙,好像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也不是任何人所能掌控的。

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二:爱是给予,并非索取。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有我陪伴。

回到东北的张学良一方面忍受着丧父之痛,一方面又操劳着军事要务,身负重任的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不久之后就病倒了。

重病卧床之时,他修了一封信给远在天津的赵四小姐,希望赵四可以来看看他。

饱受相思之苦的赵四小姐收到书信后,心急如焚,满是担心,自然是想迅速赶到张学良的身边,去看望他。

于是,她匆匆忙忙的收拾了两件行装,告知了父亲后,便火速离开家,只身前往东北。

谁也未曾想,她这一走不仅竟轰动了整个天津,也成为了赵四小姐与这个家永久的“离别”。

1929年的9月25日,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四女绮霞(赵四小姐原名),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19条及第22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

简言之就是父亲赵庆华与女儿赵四断绝父女关系,从今往后断绝来往。

这则新闻在大公报上连续刊登了五天,可谓是轰动一时,也震惊了远在东北的赵四小姐。

赵一荻顿时慌乱了,她从未曾想过要离开家,更未曾想过她的这次出走在父亲眼里竟然成了“私奔”,甚至不惜代价的将她逐出了家门。

曾经风光无限的赵家四小姐竟一时间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也是让人惋惜。

不用每日缠绵,时刻联系,你知道他不会走,他知道你不会变,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爱情吧!

而张学良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同样也震惊了,他从未想过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既然一切因果由他而起,他便决定复起责任,迎娶赵四小姐进门。

不过,张学良十分敬重他的妻子于凤至,对于迎娶赵四这件事上,他始终是要争得于凤至的同意。

起初,于凤至是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男人娶三妻四妾也是正常的事,可作为妻子的于凤至来说,无论怎样也不想与其他女人分享同一个丈夫。

后来,于凤至还是抵不过张学良的软磨硬泡,同意了赵四小姐进门。

不过,她与张学良和赵四之间有一个约定,就是对外,赵四没有夫人的名分,只能以秘书之名陪伴在张学良左右。

就这样,赵四小姐每日都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虽无名无份,却乐得其所。

有人笑她傻,有人笑她痴,但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因为对于她来说,不管张学良有过多少女人,不管他曾今爱过谁,不管谁曾经爱过他,对于赵一荻来说,他就是她的唯一。

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一直都是默默的,不惊不扰,她从不在乎名分这一说,只是能一直观望着他,就心满意足了。

三:幽禁半生,一世情缘

很多人都觉得相聚的时光太短,原来走得最快的并不是时间,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那种快乐。

1938年11月,张学良迎来了人生中的低谷,他被秘密幽禁了。

原本是一代英姿飒爽的军阀将领,如今却沦为“阶下囚”,失去人身自由,过着终日不见天日的绝望生活。

在此期间,能留下来陪伴张学良的自然是他的结发妻子于凤至。

而赵一荻为了照顾年幼的张闾琳,不得不在张学良的安排下前往香港生活。

赵四小姐在香港的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她除了每日照顾儿子,就是听戏看剧,可她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终日愁眉不展,不见笑容。

因为她的爱郎张学良此时正受着牢狱之苦,情况不容乐观,而赵一荻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除了担心,束手无策。

这样忧心忡忡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

直到有一天,于凤至病倒了,不得不离开张学良,前往美国治疗。

至此,张学良便又成了孤身一人,于是他便修了封电报给赵四小姐,问她是否愿意前来陪伴自己?

收到电报后的赵四自然是喜极而泣,这也就意味着她终于有机会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爱郎了。

于是,她把儿子托付给了远在美国的朋友,自己草草收拾了两件着装后就立刻启程,前往贵州陪伴张学良。

最真的爱情是我在,最美的爱情是我懂。

当赵四见到他时,显然有些愣住了,眼前的张学良今时不同往日,只见他衣着朴素,无精打采的样子,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少帅如今看来好似老农一般。

赵四小姐即心疼又激动,平日里日思夜想的人就在眼前,可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长期幽禁的张学良,性情变得古怪又暴躁,他时常大发脾气,摔打桌椅。

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这人近来无趣的很,作夜又同edith(赵一荻)无故发脾气,规劝edith,我们又讲和了,我同她约法三章。”

赵四小姐面对着情绪多变的张学良,选择了隐忍和安慰,他不止一次的与张学良微笑讲和,还时常开导劝阻他。

面对着赵四小姐的陪伴与安慰,张学良竟在囚禁生活中找到了些情趣,也改掉了从前古怪的脾气。

渐渐的,他学会了苦中作乐,二人在幽禁期间开始养鸡养鸭,种菜种花,自给自足。

山中无裁缝,赵四小姐就自己动手为张学良裁衣织布,虽然手工粗糙,张学良却依然穿得心满意足。

在深山老林中,二人“游山玩水”,照互拍照,日子虽苦,但彼此间却有了唯一的灵魂伴侣。

漫漫长夜,赵一荻成为了张学良身边唯一一个可以说说真心话的人,共度患难,生死相依。

一次,赵四小姐因病住院,张学良无法陪伴,便独自在家,写信度日,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edith,咱俩从未分别这么久,今天是中秋节,昨天晚上,这山上的月亮好极了,我同我的小猫在球场上,走了有多个钟头的路,才回屋睡觉,假如你在家,该是多么好玩。”

中秋佳节,本是人月两团圆的重要日子,可今年,赵一荻并不在张学良的身边。

一个年近六旬的孤寡老人,对着一轮明月,思念着他的赵四小姐,这种孤独与寂寞不禁让人心酸。

多年的陪伴,张学良早已习惯了有赵四小姐的日子,这种陪伴从开始的两情相悦,到后来的相濡以沫。

不单是两颗心相互眷恋,更多的是一段情的长厢厮守。

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是需要勇气的,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我们的内心应该无比坚定。

1964年7月4日,是赵四小姐终生难忘的大日子,这一天她终于嫁给了张学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张夫人”。

当天的赵四小姐格外美丽,她身着礼服,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娇羞,犹如少女一般。

对于赵一荻来说,她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太久太久了。以往对于“张夫人”这个称呼,她只是望而却步,高不可攀,如今她终于等到了。

半生的陪伴,换来张学良的承诺,在赵四小姐心里是完全值得的。

而张学良对于赵四小姐,除了爱,更多的则是感激。如果当年没有赵四小姐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来到贵州陪伴张学良,很难想象,在如此艰难和压抑的幽禁生活里,他还能坚持多久。

此刻,张学良也应了自己的承诺,圆了赵四小姐多年的心愿,只是这一纸婚书来的太迟,当年的红颜少女,如今已变成了白发新娘。

赵四小姐对于张学良的付出,完全应合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或许爱一个人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需默默的守护,便是生活的真谛。

相扶相伴,风雨走过72个年头,临终前赵四小姐凝望着张学良,留下最后一滴泪说:

“我最亲爱的人,我要先走一步了,这辈子只爱过你,没有我在身边,你要好好活下去。”

她还是不舍,赵四小姐用真情“打败了”张学良身边无数的女人,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个。面对即将永久的分别,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滴泪,流进了张学良的心间。

2000年6月22日上午11点11分,赵四小姐走完了她人生最后一段路,享年88岁。

张学良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她的手,最后轻声地说了一句:她死了。

回顾赵四小姐这辈子,她倾尽一生只为爱一个人,爱过痴过,却无恨无悔,今生今世她的生命里,除了张学良,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的足迹。

一年后,张学良也随之离世,享年101岁。

上一辈子的恩恩怨怨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他完完整整的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路途,这一辈子他经历过太多太多。

爱一个人很痛,今生爱他,希望来生也可以在此一次。

回首张学良的情感故事,他的身边有过太多的女人,但自始至终,他最心怀愧疚的人的还是他的结发妻子于凤至。

如果说,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那么于凤至便是最好的夫人。

张学良的晚年曾来过于凤至的墓碑前祭拜,当看到墓碑上三个字“凤至·张”时,不禁潸然泪下。

他抚碑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可能这就是从古至今,人们常言的那句“多情男子皆遗憾”,凡多情者都有无情时刻,有时负人,有时负己,张学良也不例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做到两全其美,实在是空中楼阁,举步维艰。

历史成全了张学良和赵一荻,却辜负了于凤至,谁对谁错,是是非非已全部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半个世纪的征程,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洞悉当事人的心灵深处,爱情啊,让人欢喜让人忧,分不清对错恩怨,只有你情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