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不是问题的问题?!(第4期)

①“老师,孩子发烧了,这周不能上课了,需要跟您请个假。”

②“老师,孩子这周有比赛,需要请假一次。”

③“老师,马上期中考试了,孩子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复习,所以需要请假一次。”

④“老师,孩子这周没有练好,我再好好监督他一周,下周再上课吧。”

⑤“老师,孩子这周姥姥来看他,所以请假一次。”

⑥“老师,孩子明天过生日,所以请假一次。”

⑦“老师,孩子的小朋友组织Party,极力邀请他去参加,我想给他请一次假,他们也需要有交往的圈子。”

……

作为钢琴老师,类似的场景实在是司空见惯。

作为琴童家长,相信也有过几多纠结,既觉得请假会影响学习进度,又下意识觉得需要请假……

遇到纠结怎么办?

一、凭感觉呗!

凭感觉最容易!管他结果怎样,我只遵从感觉,瞬间有了答案,心里真是豁亮!优点:爽!缺点:不靠谱(出错的概率很大)

二、我喜欢纠结……

纠结最心塞,左右总摇摆,正反结果都知道,决策偏不快。优点:喜欢沉浸在纠结中的人的福音;缺点:常常记住了纠结的感受却忘了纠结的是什么。口号:我喜欢纠结的过程,谁管纠结的是什么!

三、我习惯分析……

这是大多数冷静、理性的人的最爱,下一个决定最少要经历以下过程:信息搜集、加工→判断→得出结论,出错的概率低,或者常常可以找到最优选。

回到请假的事情上,第三类人可能会有以下思考路径:

先把请假的原因归类:不可抗力型、冲突型和冲动(拍脑门)型。

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对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请假无异议,不纠结,直接给老师打电话!

对于跟其他活动时间冲突的情况,先协调,看是否可以兼顾;实在不能兼顾,就权衡两个冲突的事件哪个更有必要优先考虑,明确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安排(比如请假或者取消另一活动)。

冲动型——算了,脑门还是不拍了……

但是还没完……

想想学乐器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相信绝大部分琴童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同时,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也没有争议,学习本来就没有捷径,请一次假就意味着学习进度又慢了一截,而且动不动都是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在拖延,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习惯的中断又需要成倍的付出才会建立,中断太过频繁就意味着习惯的改变或者破坏,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不自觉让孩子养成动不动通过请假来逃避上课的习惯,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同样,希望通过突击来恶补学校正常学业的行为也是极不科学的,提高实在有限,但心态却紧张了许多,对于考试时的心理也有不小的压力,这样看起来,比起平时努力、认真、高效学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会显得尤为不可取。

所以,第三类人在请假之后,还会有一个动作——约老师补课,争取把由于请假落下的课补回来,这才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对于觉得没练好而请假的情形的补充:没练好是有其原因的,假如由于自身的惰性,那就需要关注这方面的改进,同时,一周没怎么练习,都到了不好意思回课的地步,不及时上课只能是越练越错,耽误时间,延缓进度,得不偿失;假如是由于其他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反而更需要找老师求助。

请假非小事,决定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