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王二小”13岁牺牲,儿时玩伴为其守墓58年,秉承其遗志

生活在如今和谐繁荣的新中国,我们不能忘却从前炮火纷飞的艰苦岁月,中国正是在一次次胜利与失败中得到成长与壮大。

而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是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将日军的铁蹄赶出华夏富饶的土地是国人共同的心愿,为此,无数英烈在阵前阵后抛洒热血,将自己赤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战火之间。

这其中也涌现了不少少年英雄,“王二小”便是众所周知的一位,这个书中勇敢的少年形象,是由一位名为闫富华的少年为原型改编而成。年仅十三岁的他智勇双全,巧妙地将日军引入包围圈歼灭,自己却不幸遇害,人们无不感喟其壮烈英勇。

如今距离王二小遇害已70余年,他的儿时好友却仍然守卫着他的陵墓,用一生向世人讲述着王二小的故事,他就是如今已九十余岁高龄的史林山。老人缘何为一个童年玩伴守墓58年呢?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会明了个中情由。

相识于危时,兄弟情谊深厚

闫富华与史林山同为战乱之下的受害者,彼时中日两方战得火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无数家庭在一夜间支离破碎,史林山也并不例外。

史林山原名路五祥,9岁那年,父亲在战场之上壮烈牺牲,乱世之下,母亲一介妇道人家,实在无立命之本,不得已携弱女幼子四处逃荒。途径滚龙沟村时定居下来,本以为终于能安定地过几天日子,岂料第二年母亲就因积贫积弱而一命呜呼了。姐弟二人被村中姓史的人家收养,弟弟这才改名为史林山。也正是在这个村落里,史林山与闫富华相识。

闫富华是一户普通农人的儿子,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因此人称二小。生活虽然贫苦,所幸家人俱在,倒也是乱世间的一角安宁和乐。二小自小身强体健,头脑灵光,性格仗义活泼,因此村里的大小孩童都十分信服他,十足十一个孩子王。史林山来后,二小深为同情他丧父丧母的遭遇,便格外照顾他。两人很快称兄道弟起来,史林山总是亲热地称之为“二哥”

时隔不久,日军的侵略队伍逐渐逼近,村庄旁边开始驻扎军队与电台。心思活泛热络的二小带领着史林山和村中许多孩子加入了儿童团,自己则成为了儿童团团长,平时帮衬着家中放牛时,还兼任放哨的任务,一旦有陌生人靠近,便及时查看凭证或上报。

二小不幸遇害,史林山险死还生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阵子,二小与史林山始终兴致勃勃,为自己能为军队做出贡献而骄傲不已。直至1942年10月25日,90余岁的史林山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日的场景。那天,两人一如往常般,一边放牛一边在村中三道岗哨处逡巡,却意外地发现了一队疑似迷路的日本兵。眼见日军正兜兜转转地悄悄逼近村庄,二小当机立断,让史林山跑回去给村民和部队送信,争取转移和部署的时间,自己则留下来与敌人周旋。

知道事态严峻耽误不得,史林山转身欲跑,却仍惴惴不安,转身询问二小如何脱困,是否需要自己回来支援,二小却让他送完信跟随部队行动,自己要把牛先藏起来,再监视敌人行踪。这个村里的孩子王在最后关头仍然无比仗义,将危险大包大揽,而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伴史林山。送完信的史林山心内仍然不安,忍不住返回去找二小,却只看到他被日本军抓住的一幕。

不熟悉地形的日本军队要求二小带路。为了给村民的转移和军队的部署争取时间,二小带着日军在山中兜兜转转,最终来到了一处山顶,见日军神色逐渐阴冷不耐,二小料定已无生机,心一横便一把抱住了军官的大腿,意欲和他跳崖同归于尽。岂料旁边的一个日军立刻用刺刀深深刺入了二小的血肉之躯,将他挑下了山崖。

目睹了一切的史林山悲痛难当,却不得发作,只得晚上带领村人偷偷地将二小的尸体寻回。战乱见难以打制棺材,只得将二小的尸体埋在一个树坑中草草下葬,身上只盖了一片薄木片。史林山至今提起仍哀伤不已。

秉持二小遗志,守墓58年

二小死后,史林山愧悔不已,总认为是自己当时的“逃离”导致了二小的牺牲。他所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继承二哥遗志,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因此,史林山接任了儿童团长一职,长大后也不愿离开家乡,成为了村支书,带领着大家改善生态环境,修路拓荒,大大改善了村中的经济条件。

然而史林山对于二哥的思念仍然并未变淡,无事之时总会前往二小重新修缮的墓前喃喃自语,仿佛这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1960年,村中建立起了村史馆,二小的故事终于有了传承的方式,这令史林山十分振奋,他自告奋勇地报名成为了义务讲解员。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二小的故事,他开始苦练普通话,成为了村中极少数会说普通话的老人之一。

此后史林山便开始一遍遍讲述二小的故事,仿佛在他的讲述之中,二小的生命得以延续。他的解说从来不需要演讲稿,却字字情真意切,感动着每一位聆听的人

。史林山以一己之力竭力地扩大着传播范围,2015年,他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向全国人民讲述王二小的故事。同年,他列席阅兵式的乘车方阵,代表二小见证着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但他时刻牢记着,这并不是属于自己的荣光,每每提及必说是代二哥而来。

或许有人会认为,用自己的一生讲述他人的传奇并不值得,史林山却在其中找到了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使得每一个听过王二小故事的人都能铭记闫富华,记住今日每个华人的自由、幸福与安宁都是无数如同王二小一般的革命英烈的鲜血所铸就的。

六十余年来,重复了多少遍王二小的故事,他自己也并不清楚,但他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只要一天存活于世,便会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