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教授欧楷八法引申之侧法(点)详解总结

上期回顾:田蕴章欧楷永字八法浅析

上文介绍的“

永字八法”的八种点画,是

欧体楷书中几个基本点画,由于汉字形体复杂,仅凭上述几种点画框架,尚需更多种画来表现汉字多变的形体和复杂的结构。然而,“永字八法”毕竟能够起到点画入门的向导作用,所以接下来补充介绍的点画仍是以“永字八法”为基础,向着更宽更深的点画领域进行探索,故称为“八法引申”。我们通常称汉字的点画也不过是点、钩、横、竖、撇、捺、挑、转折等八种。这好像在“永字八法”中都被概括了,其实不然,每一种点画都有着若干不同的形体类别和不同的用途,并且随着这些要求而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笔法。譬如,侧法(点)中就有左点、右点、上点、下点、竖点等等;勒法(横)中又分长横、短横、实横、虚横等等。故此,初学者应以“永字八法”作为点画入门,进而扩充掌握更多的笔法。以下我们就点画问题向大家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常识与技巧。

1. 侧法


(1)左点,此法用于“心”、“京”、“宫”

等字的左点。它的写法是:快速下笔,露锋入纸,引笔下行,先快后缓,收笔时,笔锋向左靠,写出沉重之势,然后向下拉笔,切出斜角,最后用笔尖向右侧回锋。见下图。



(2)竖点,此点形似短竖,故称竖点,实

则写法与竖笔并不相同。此法乍看似直,细看仍侧。起笔时与竖画相同,露锋横切,至引锋下行时则与竖画不同,其势略向左斜,下端稍

细,下笔回锋先左后右,笔尖轻带而过,以示

与后面点画的连接之意。此法多用于“户”的首点,如“宗”、“宇”、“密”等字。见下图。

宗字|客于“戈”字的最后一点。写法是:笔锋微藏,切出方角,重落、速行、急收,近于“啄法”(即短撇), 而比“啄法”更短,行笔更快。如“我”、“武”、“咸”等字。见下图。



(3)打点,欧体楷书常用此法,而又多用于“戈”字的最后一点。写法是:笔锋微藏,切出方角,重落、速行、急收,近于“啄法”(即短撇), 而比“啄法”更短,行笔更快。如“我”、“武”、“咸”等字。见下图。


(4)长点,又称反捺。长点有时与捺笔混用,因所使用之处常可作捺。写法是:下笔虚,行笔实,渐渐加粗加重,上端略呈弓状,下端微显鼓形,至收笔处,先收笔锋上端,顺势斜切而下,再向左下方回锋,此点宜长宜重。如“不”、“食”、“深”等字。见下图。




(5)右点,写法与“永”字的点相同,往

往写在字的最先一点或最后一点,比其他各点

的力度皆强。所不同的是最后一点应力度更

强,这是楷书中用途最多的一个点。在笔腹落

纸时更应加重略缓,使之有千钧坠石之感。如

“以”、“出”、“分”等字。见下图。



(6)挑点,此法起笔时与“永”字的点相同,因多用于上方,起连接的作用,故末端不用顿笔和回锋,而是向左下方轻抬笔锋,挑出尖角。此时稍用偏锋,即笔杆稍向右侧,笔尖偏挑而出,但尖角不可过锐过长。如“凄”、“逆”、“壮”等字。见下图。




(7)两向点,写法是:快速露锋斜切入纸,随之下按,笔腹稍向下沉后立即向右,斜翘笔锋,轻挑而上,呈两头尖形,点中微凹。此点专起牵引作用,使其前后呼应,显示灵动开扬。如“心”、“谷”、“乎”等字。见下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