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简单谈一谈“欧楷”的特点:险峻,清秀,挺劲,刚硬。稍微有些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它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写的不像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近代临《九成宫》比较好的名家作品(为了简明扼要,不介绍作者生平,有兴趣的话自己了解):

1. 姚孟起临《九成宫》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姚孟起被公认为学欧古今第一人。就字体而言,平正无险峻,不是完全的欧楷,形体上比较刻意追求一致,难免失去欧楷的意境,趣味。但毋庸置疑,人家写的确实好,功夫深。

2. 黄自元临《九成宫》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有人说黄自元的子没灵魂,我不敢说。黄自元的点画清楚,结构清晰,篇幅工整,感觉是“赵味的欧体”,或者说是馆阁体。也没有兼顾“欧楷”的所有特点,你能说他写的不好么?

3. 康雍临《九成宫》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很明显,比《九成宫》原贴的字“敦实”“含蓄”,整齐浑厚,没有险峻和清秀之特点,但你能说人家写的不好么?

4. 田英章临《九成宫》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一说田英章,就说田氏楷书(注意我的用词非“田楷”)是印刷体,一点也不能学。在我看来,人家也是功夫很深,写的确实很好,点画标准化,清秀,结构稳定,符合现代人审美,不过也没完全兼顾“欧楷”的全部特点,你能说人家写的不好?

5. 卢中南临《九成宫》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卢中南的字,含蓄,灵活,淡雅,但你说那是正宗的欧楷么?你能说人家功夫不行写的不好么?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问题来了,这些人都临的很好,为什么还不像呢?

1. 首先从《笔迹学》来讲,不可能一样

这是客观规律没法去违背,即使临摹的再像,也会有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签字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他唯一。但在学习上,并不是说不像就写得好,还要去追去像。

2. 欧阳询都不像欧阳询

纵观欧阳询的作品,不论是《皇甫诞碑》、《化度寺》,还是《九成宫》、《虞恭公碑》、《兰亭记》、《阴符经》、《窦娘子墓志》,它们都有所不同,各有特点,唯有《九成宫》似乎刻意了一些,这与此碑产生时代背景有关。

3. “欧楷”的高度

欧阳询是欧楷的奠定者,他是立“法”的人,这种高度需要深厚的书法积淀,高深的书法认知,以及相应的书法发展时代背景,这不是临摹能获得的东西。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千人学欧阳询,千人千面;千人学今人,千人一面。如果说欧阳询是“三千水”,那么写得好也不过是取了“一池水”,“一盆水”,“一瓢水”,甚至是“一杯”而已。这是何等的高度,临欧这甚多,可谁完完全全继承了所有特点呢?难道他们不努力?难道学识不够?

所以啊,评价别人的“欧楷”作品,别动不动就说你这不是欧楷,你这是印刷体,你这没有险峻之感,你这没有灵魂,云云。这就一下子暴露了你那点可怜的书法知识,没深度的见解都是拾人牙慧。

不求与古人似,不能不似;不求与古人合,不能不合!虽然这是不可能完全像客观事实,但是还是要好好努力,忠于原贴,忠于古人,要无限去逼近古人,要把“一杯水”换成“一瓢水”,甚至“一池水”。

为什么你临的“欧楷”《九成宫》不像原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