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簡單談一談“歐楷”的特點:險峻,清秀,挺勁,剛硬。稍微有些書法常識的人都知道,這裡不再贅述。但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它的特點,為什麼就是寫的不像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分析一下近代臨《九成宮》比較好的名家作品(為了簡明扼要,不介紹作者生平,有興趣的話自己瞭解):

1. 姚孟起臨《九成宮》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姚孟起被公認為學歐古今第一人。就字體而言,平正無險峻,不是完全的歐楷,形體上比較刻意追求一致,難免失去歐楷的意境,趣味。但毋庸置疑,人家寫的確實好,功夫深。

2. 黃自元臨《九成宮》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有人說黃自元的子沒靈魂,我不敢說。黃自元的點畫清楚,結構清晰,篇幅工整,感覺是“趙味的歐體”,或者說是館閣體。也沒有兼顧“歐楷”的所有特點,你能說他寫的不好麼?

3. 康雍臨《九成宮》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很明顯,比《九成宮》原貼的字“敦實”“含蓄”,整齊渾厚,沒有險峻和清秀之特點,但你能說人家寫的不好麼?

4. 田英章臨《九成宮》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一說田英章,就說田氏楷書(注意我的用詞非“田楷”)是印刷體,一點也不能學。在我看來,人家也是功夫很深,寫的確實很好,點畫標準化,清秀,結構穩定,符合現代人審美,不過也沒完全兼顧“歐楷”的全部特點,你能說人家寫的不好?

5. 盧中南臨《九成宮》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盧中南的字,含蓄,靈活,淡雅,但你說那是正宗的歐楷麼?你能說人家功夫不行寫的不好麼?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問題來了,這些人都臨的很好,為什麼還不像呢?

1. 首先從《筆跡學》來講,不可能一樣

這是客觀規律沒法去違背,即使臨摹的再像,也會有不同。這就是為什麼簽字具有法律效力,因為他唯一。但在學習上,並不是說不像就寫得好,還要去追去像。

2. 歐陽詢都不像歐陽詢

縱觀歐陽詢的作品,不論是《皇甫誕碑》、《化度寺》,還是《九成宮》、《虞恭公碑》、《蘭亭記》、《陰符經》、《竇娘子墓誌》,它們都有所不同,各有特點,唯有《九成宮》似乎刻意了一些,這與此碑產生時代背景有關。

3. “歐楷”的高度

歐陽詢是歐楷的奠定者,他是立“法”的人,這種高度需要深厚的書法積澱,高深的書法認知,以及相應的書法發展時代背景,這不是臨摹能獲得的東西。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千人學歐陽詢,千人千面;千人學今人,千人一面。如果說歐陽詢是“三千水”,那麼寫得好也不過是取了“一池水”,“一盆水”,“一瓢水”,甚至是“一杯”而已。這是何等的高度,臨歐這甚多,可誰完完全全繼承了所有特點呢?難道他們不努力?難道學識不夠?

所以啊,評價別人的“歐楷”作品,別動不動就說你這不是歐楷,你這是印刷體,你這沒有險峻之感,你這沒有靈魂,云云。這就一下子暴露了你那點可憐的書法知識,沒深度的見解都是拾人牙慧。

不求與古人似,不能不似;不求與古人合,不能不合!雖然這是不可能完全像客觀事實,但是還是要好好努力,忠於原貼,忠於古人,要無限去逼近古人,要把“一杯水”換成“一瓢水”,甚至“一池水”。

為什麼你臨的“歐楷”《九成宮》不像原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