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惊天灾难,不能忘记,更当警醒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惨绝人寰大屠杀,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惨痛虽已过去82年,但在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里,它一直就在昨天。

30多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是我们的民族之殇、历史之痛,更是永不消失的警世亡魂。

警钟长鸣——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得从“八.一三”淞沪会战说起。

1937年8月13日,中国抗日战争第一大会战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日军在先期部署上海的3000陆战队员顶住国军数倍兵力攻击后,迅速增兵强攻上海,国军亦倾尽精锐增援淞沪战场,双方正面相峙2月余。

11月5日,日军第10军10万人绕道上海西南侧后,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对国军形成战场合围态势。而蒋介石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调停,在11月8日晚迫于形势才仓促下令撤退,11月13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经过要图

兵败如山倒,大撤退变成大溃逃,国军未能按计划构筑起有效的梯次纵深防御,苏州、无锡相继快速沦陷。

11月27日,日军强攻江阴要塞,至12月2日江阴失守,日军全线突破锡澄线,兵锋直指南京。

12月12日,日军第10军率先由中华门突入,南京城破。

日军进入南京城

自12月13日起,直到1938年1月,持续6周的时间内,日军疯狂屠城,南京军民30多万人罹难。

从军事角度看,淞沪会战及此后的江阴、南京保卫战,国军在战略、战役、战术上均有失策失误。

战略上,蒋介石因考虑指挥和后勤补给方便,主动把与日决战的主战场由华北引向华东,却实际上限制了国军的战略回旋空间,正合了日军速决作战之企图,结果上海门户一破,便顺势拿下南京。

战役上,淞沪会战之初,国军以5师之众,竟让日军3000人固守待援数日,战役决心和战役部署都有明显问题;在会战相峙阶段,70万国军对阵30万日军,竟让对手从杭州湾侧后登陆,战役视野、战役判断和战役机动更是极为低质。

战术上,自上海至南京数百公里地幅上,国军一路仓促溃逃,指挥紊乱,让日军长驱直入;南京保卫战之初,唐生智收船封江,决心背水死守,却又在南京城破后仓皇撤退,导致大量部队无法过江,官兵化民藏匿,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可以说,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首先是当年国民党军事上的悲剧。

如今,我们回顾那场悲剧,最重要的是要吸取当年国民党军事上的教训,努力建设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固我国门,壮我军威,保神州大地永享太平,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再遭受侵犯。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从淞沪会战爆发到南京城破这几个月的生死关头,国民党统治集团既无斗争之决心,又存斗争之幻想。

从淞沪会战的战略企图来看,蒋介石的目的并不是求胜,而是求和。

蒋介石幻想利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国际影响,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没有集中精力于战略战役的指挥、部署甚至准备上,致使优势兵力濒海阻击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让日军从侧翼乘虚而入,以优势火力把拥挤的国军合围在逼仄的战场空间里。

上海沦陷后,蒋介石又碍于国际视听,不顾南京城门户洞开和部队兵败如山倒的现实,在兵力布势极为混乱、军心士气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幻想在南京做1至2个月的“短期固守”。导致部队阵脚未稳城门先破,延误了有序撤退南京军民的时间,让数万国军困在城内,冤死鬼手。并由于官兵化民藏匿,连带南京百姓被屠城6周。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可以说,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根子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对日斗争思想和准备上的悲剧。

如今,我们回顾那场悲剧,最关键的是要吸取当年斗争上的教训,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不对任何对手和外部势力抱以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南京大屠杀,注定了日军的最终失败。

日军当年在南京的兽行恶举,已经突破了人道主义底线。

从12月13日起的6周时间内,日军在南京汉中门、中山码头等地集体屠杀28次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次15万余人,强奸2万余案,纵火烧毁南京31%的建筑。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

更甚的是,在攻占南京期间,日军第十六师团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竟相约进行“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

两个禽兽一路从东杀到西,从句容杀到汤山时,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

当两人再次在紫金山下相遇时,向井敏明杀了106人,野田毅杀了105人,彼此的军刀都已经砍缺了口。两个禽兽竞因为不能确定谁先杀满100人,又以150人为限相约继续“竞赛”。


日军在攻占南京期间进行杀人竞赛

日军在南京罄竹难书的兽行,没有吓倒中国人,反而激起了中国军民更加坚定的抗日决心,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真面目。8年后,历尽苦难而弥加坚强的中国人民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最终让日本吞下了军国主义的苦果。

如今,我们回顾那场悲剧,也要从凶手日本军国主义的身上吸取教训。牢记忘战必危而好战必亡,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高度布局国际棋盘,坚定做人类尊严与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御强扶弱,携手世界人民开创人类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