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0190年,迁徙西都献帝忍眼长安道,悲哉东汉弘农鸩酒洛阳桥

公元0190年《中华史诗》

刘协夜惊醒,初平元年春,

沛籍同高祖,生母王美人。

本初望公路,讨董同盟军,

曹王桥韩孔,超邈遗岱信。

迁都挟君臣,书简弃州郡,

荀爽杀贼心,何颙司徒允。

太皇太后薨,献帝泪掖门,

弘农别唐妾,李儒跪捧樽。

春萌的历史大数据表明,公元0190年是庚午马年,即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此年中华史诗包含的重要人物及相关事件排序如下:

第一段:

刘协夜悸醒,初平元年春,

沛籍同高祖,生母王美人。

注释:初平元年(0190年),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挟持着,从洛阳一路奔波到了长安,此年又是一次更改年号,这都是王朝不稳的表现,春在诗中不是指季节,而是为了照顾年轮的诗韵,

不论是在洛阳还是在长安,刘协从没有安稳的日子,半夜心悸而醒不仅仅是文学的描述。

注释:汉献帝出生在洛阳,而他的祖籍是在沛郡,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刘协是汉朝的最后一代君王,而开国皇帝刘邦也是沛郡的祖籍,三百多年的历史跨度,又是一份久远的巧合。

注释:刘协的生母是王美人(王荣),婴儿落生后她就被何皇后(何莲)害死了,灵帝因为何皇后的卑劣而厌恶长子刘辨。董卓的废长立幼是演义之词,很可能他知道汉灵帝的遗诏,当然,这只是东方黎明的一家之言。

第二段:

本初望公路,讨董同盟军,

曹王桥韩孔,超邈遗岱信。

注释: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两位兄弟出自于四世三公家族,大家对他们再熟悉不过了,两人虽然同父异母,但传统意识将他们归于亲兄弟关系。在讨伐董卓的联军中,袁绍从军事实力到家族影响都是领军人物。

注释:在所谓的十八路诸侯中,很多是属于传说或是杜撰,真正能载入正史的,只有十二路诸侯,初平元年(0190年)正月,他们从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在当时被称之为关东盟军。袁绍做为总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还有后将军袁绍、典军校尉曹操、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当时的曹操都不算不上实力派,别说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了,纯属于张冠李戴的演义段子。诗中的本初望公路

一句是双关语,除两个人名之外,还有抒情的色彩,即袁绍望着大路走来的浩荡联军、心潮起伏,而此段诗句用二十个字,囊括了十二路诸侯数十万军队的全部内容。

第三段:

迁都挟君臣,书简弃州郡,

荀爽杀贼心,何颙司徒允。

注释:董卓见到关东集团的浩荡盟军,真正感觉到正义之师、势不可挡,于是就挟持着献帝君臣,驱赶着洛阳百姓迁都长安。刘协再次经历了颠沛流离,看到了百官士卒之死,体会了难民流亡的劫难,同时让他痛心的,还有祖先留下的万千书简沿途散落,最后荡然无存。

注释:东汉名士荀淑有八个儿子,被称之为八龙,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荀爽,荀爽敏而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却隐居十年、潜心著书,朝廷多次诏他做官都不肯出山。此次,军阀董卓为给自己贴金,几乎是抓去荀爽入朝做官,先是任命为平原相,之后拜为光禄勋,三日后再提升为司空,荀爽看到董卓凶残霸道、胁迫天子,而又推辞不掉强加的官职,于是,荀爽与司徒王允、长史何颙,策划刺杀董卓,但是未及动手时,此年荀爽却暴病身亡。

第四段:

太皇太后薨,献帝泪掖门,

弘农别唐妾,李儒跪捧樽。

注释:汉献帝刘协此年还是个孩子,他是奶奶董太后带大的,继位前曾被称之为董侯,应该对祖母的感情很深,中平六年(0189年),董太后郁郁而终,刘协每当想起祖母都会很悲痛,尽管董太后在历史上名声很差,但是对孙儿刘协是真心疼爱的。

注释:汉献帝登基后,他的哥哥汉少帝刘辨被董卓废掉,改封为弘农王,初平元年(0190年),董卓派郎中令李儒杀死刘辨,李儒捧上毒酒,刘辨提出与唐姬等人诀别,弘农王的妻妾恸哭不止,董卓再派来宦官催促,李儒举起御樽跪在刘辨了面前,弘农王一饮而尽、气绝身亡。郎中令李儒声泪俱下。

原文摘选:丁亥,车驾西迁,董卓收诸富室,以罪恶诛之,没入其财物,死者不可胜计;悉驱徒其余民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翻译浅解:十七日这天,汉献帝西迁长安。董卓逮捕了洛阳城中富豪,加以罪恶之名后处死,将他们的财物充公,死难者无计其数。董卓驱赶着余下的数百万百姓,都往长安迁徒。命令步兵、骑兵在后逼迫,人踩马踏,再加上饥饿和抢掠,百姓不断惨死,尸体堆满沿途。董卓自己留驻在毕圭苑,让手下纵火焚烧所有的宫殿、官府和百姓的住宅,两百里内,屋宇俱毁,不再有鸡犬相闻。

2019年10月26日周六12:36:59

己亥猪年农历九月廿八

李翠:录入整理于北京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