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十面网,清取皮岛,天工开物

是年,杨嗣昌合十余省之力,增兵十二万,撒开十面大网,合剿起义军。张献忠入湖广,李自成入川,两人各自为阵,高迎祥死后,二人生嫌隙,义军开始分裂。清军攻取皮岛,毛文龙经营多年的抗清战略要地,完全失去作用。熊文灿接替卢象升总理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五省军务,全面推进“十面网”。科学巨匠宋应星所著科学巨制《天工开物》发行,该书实乃中国之百科全书,影响后世数百年。

杨嗣昌开“十面网”

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深得崇祯信任,为了回报崇祯的厚恩,杨嗣昌献上“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打算以此战略镇压农民军,该计划需要西南、中原、江南诸省通力配合,还需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出于对杨嗣昌的信任,崇祯支持了他的提议,向全国摊派剿饷和练饷,天下臣民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杨嗣昌

在杨嗣昌的计划中,由熊文灿总理各省剿匪军务,和洪承畴相互配合,应该来说,杨嗣昌的计策还是很够用的,农民军都已经开始联合协同作战了,官兵如果还是各省管各省的,那么,地方督抚们就会把义军向邻近省份驱赶,只要不是在自己的地面上就不管。

先前虽然也有如卢象升、洪承畴这种管理五省剿匪事务的人,但是,还是做不到统一部署,统一配合,杨嗣昌的方略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杨嗣昌亲自坐镇中枢,以崇祯对他的信任,朝廷里不会有人背后捅刀子,再派熊文灿这种熟知杨嗣昌战略的将领,负责具体的事务,能最大程度保证战略的施行,而且,还有新招募的十二万官兵,作为机动部队,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

杨嗣昌计划一出,义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之后的发展却不太如杨嗣昌所料,而且,杨嗣昌在辽东问题上所采取的议和之策,最终影响了他的仕途,从而十面之网,变成了十面破网。

皮岛陷落

时间到了1637年,皮岛的作用已经,没有什么战略意思,这一点,在毛文龙死后,就已经注定,因为,皮岛是靠一批悍勇之将,能打能跑,游击于敌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毛文龙一死,手下之人,心中很是不安,渐渐生出二心,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先后降清。

皇太极之所以想要打下皮岛,实在是因为皮岛,曾经在皇太极心中留下那些不快的记忆,毛文龙时代的皮岛,经常在后金背后捅刀子,每次都给后金给去不小的损失,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对毛文龙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却又毫无办法,毛文龙根本就无法被歼灭,女真人擅野战,能正面击败所有的对手,但毛文龙偏偏不跟你玩,论起游击战,女真人都加起来,也不是毛文龙的对手。


如今,毛文龙死了,袁崇焕也死了,皇太极将皮岛收入囊中,意思已经很明确,他不再惧怕任何的对手,只是需要时间,以满清今日之实力,有能力进兵关内,有了大炮的配合,甚至拿下北京城,也不是问题,但是,明朝国土太大,兵马人口太多,女真人又太少,经不起消耗,是以,清兵几次攻入河北,每次都只是劫掠,正是有此顾虑。

现在就发起全面总攻,可能最后只能是给他人做嫁衣,皇太极是个有耐性的人,如果等下去,能让女真人彻底征服中原,他愿意等,哪怕自己看不到,只要子孙能看到,足矣!

奇书问世

徐光启和宋应星都是明末伟大的科学家,两人都精通诸多领域,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终于问世,此书所收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有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

各种器物和物品的制作都详尽的收录书中,有了《天工开物》,无论做哪种行业,都得心应手,农民有了它,能解决很多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手工业者,也能找到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真的是一部宝书。

此书传到日本、欧美之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西方人都把《天工开物》当成了中国的百科全书,连达尔文见到此书之后,也推崇备至,对书中论桑蚕部分引为权威著作。

1637年,皇太极并不急,他在等,等待机会,李自成在官兵的围剿之下,形势不太乐观,但是,官兵始终无法灭杀,明廷的方略历来不持久,谁上台,谁就有了新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