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革命遗址——红军二、六军团哲庄坝战斗指挥部

遗址位于云南省镇雄县与贵州省赫章县交界处,在镇雄县场坝镇南面的巴溜村中寨三合头,距镇政府驻地 17 千米,背枕青山,前临坝子,周围绿树成荫,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1936 年 2 月,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约 120 个团云集于川滇黔边区,对长征到毕节的红军二、六军团构成极大威胁。为跳出包围,红军在滇黔边的镇雄、彝良、赫章间开展了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3 月初,敌以为红军即将由彝良西进或北进。9 日,红军出敌不意,掉头向东,进入镇雄花山,于11 日进至以萨沟。此时,蒋介石认为合围之势已成,即令中央军、滇军各部分头堵截,欲将红军围歼于镇雄、赫章间。敌人主力被调到镇雄一带,南下大门敞开,但红军被十倍于已之敌包围于镇雄、赫章间数十里的狭长地带。这里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给养困难,为红军二、六军团长征中处境最困难时期。形势险恶,11 日晚,贺龙决定改变行动方向,于 12 日突然向南行动,以镇雄巴溜三合头为指挥部,在哲庄坝伏击行动特别积极的中央军万纵队主力十三师,击毙击伤敌 120 名,俘敌 200 余名,缴获弹药 300 余挑,轻重机枪 7 挺,长短枪数百支,取得红军二、六军团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


伏击成功后,贺龙、肖克抓住敌人惊惧、迟疑之机,率部掉头西进,再入奎香,迅速南下,跳出敌人包围圈。

修复后的哲庄坝战斗指挥部


遗址三合头原为当地村民鲁家住房,坐北向南,偏西 19 度。由于年久失修,西头垮蹋被撤除,正房照面木板壁改为石墙,外形及内部结构维持原貌。2008 年,在巴溜启动革命老区建设工程,将遗址在原址按原貌修复,并立碑介绍遗址形成经过。遗址现为三合院,19 间 260 平方米,木结构草顶平房,已由村政府进行保护。遗址周围是村民住房及耕地,彝族、苗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已通乡村公路,附近有学校及多处革命遗址、古迹。特产有木漆、核桃。

来源:乌蒙回旋战纪念馆资料之《红色革命遗址选编》、中共镇雄县委宣传部、中共镇雄县委党史研究室


审核: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