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的先行者——托马斯杰斐逊——《美国历史知多少24》



托马斯杰斐逊被称为美国的民族之魂,他的一生都在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奔忙。他曾在上帝的圣坛上发过誓言,“永远反对一切对人类心灵暴虐统治的专制形式”,这句话概括了他曾经用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信仰与精神,后来这句话被镌刻在了美国首都华盛顿杰菲逊的纪念碑上,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博学多才,主攻法律

托马斯杰克逊1743年的4月13日出生于佛吉尼亚阿尔贝马郡的蒙迪赛格,他的祖辈是英国的威尔士人,他的父亲彼得是当地的中等种植园主,经营烟草种植,早年也做过土地测量员还是当地的第一任治安法官。

1739年32岁的彼得迎娶了当地的望族之女简-伦道夫,杰斐逊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杰斐逊小时候就十分聪明,没多久就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语。在他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继承了家庭的产业,包括五百英亩的土地与一百多名黑奴。

1760年,他考取了位于佛吉尼亚首府-威廉斯堡的著名高等学府--威廉玛丽学院,在这里他广泛阅读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与文艺作品,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学习时间达十五个小时,他深受当时盛行的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参加了校园里组织的很多进步团体。

1762年毕业后他又跟随学校著名的怀思教授继续攻读法律,于1767年取得了当地的律师资格。1768年杰斐逊担任了家乡阿尔贝马郡的治安法官,1769年他当选为佛吉尼亚州的州议会的议员,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在议会,他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并积极领导抵制英货的运动。

1773年州议会指派他作为联络委员会的成员,负责联系其他殖民地的爱国领袖。佛吉尼亚总督因议会从事反对英国的争取独立的活动,于是下令解散议会。为此杰斐逊发表了英属美洲权利概论一文,犀利地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的高压政策,提出“作为自由的人民,我们有权利要求自然法则赋予我们的权利,而不是长官的恩赐”,文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对北美殖民地采取的高压政策和法令,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此文一发立即在北美殖民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大量的翻印,广为传播。

1772年的元旦,28岁的杰斐逊与23岁的马莎维丽斯结婚。1769年,两人在威廉斯堡邂逅,一见钟情。马莎维丽斯善弹大提琴,杰斐逊善拉小提琴,据传曾有两位求爱者来到了玛莎的家里听到他们谈笑风生琴瑟谐和,只能是知难而退。婚后夫妻情笃,可惜仅仅短短的十年,玛莎即撒手人寰,杰斐逊为失去爱妻无限悲痛,此后再也没有续弦。


独立宣言执笔人

1775年4月,杰克逊坐着敞棚的四轮马车,长途跋涉地来到了费城。作为佛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杰斐逊文笔出众被选为《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人。他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工作干劲,接受了这项历史重任。从6月11日到28日,他独自呆在自己下榻的二层楼上,埋头写作,字斟句酌,充分体现他的创作才能。独立宣言的初稿经大陆会议讨论后,在7月4日正式被大陆会议批准并对外发表。

在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独立宣言》中,杰斐逊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自己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了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他们才在人们中间成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得征求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了损害这些目的的政府,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废除它而成立新政府。

几天后,这个包含杰斐逊为民主自由思想的宣言文件,就传遍了整个殖民地。广大人民以无比喜悦的心情阅读、传播并接受了它,使之成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争取自由独立而斗争的旗帜。

1776年10月,杰斐逊退出了大陆会议,回到了佛吉尼亚,投入到了佛吉尼亚州的立法工作中。他提出废除长子继承法和续嗣限定法两项封建法律,并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法案。

1779年5月,杰斐逊当选佛吉尼亚州的州长,他虽然恪尽职守,但因为没有军事才能,英军进攻佛吉尼亚时,束手无策,以致佛吉尼亚议会被破坏,他本人也险些成为英军的俘虏。杰斐逊因此受到各方面严厉的批评甚至诋毁,他于1781年辞去了州长的职务,回到家乡的府邸。他仔细考查了佛吉尼亚周围的环境,对于当地的气候物产水源分布以及政权建设、风土人情都密切关注,还了解当地宗教、奴隶制和印第安人的情况。他将几年调查所写的手稿编辑了《佛吉尼亚记事》一书,充分表达了他的民族自豪感和创建一个崭新国家的坚定信念。


从国务卿到总统

1783年6月,杰斐逊作为佛吉尼亚代表当选联邦国会议员,重返政治舞台。此后,在任国会议员期间,杰斐逊为加强中央行政机构做了许多工作。他向国会提出关于为合众国建立一个货币单位即货币铸造的备忘录。根据他的建议,后来国会采纳了十进位制,由此杰斐逊被称为“美元之父”。

1789年,华盛顿任命杰斐逊为国务卿。杰斐逊任内与当时的财政部长联邦党领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汉密尔顿是一个贵族论者,十分崇拜英国的法律和体制,主张在美国建立美国式的君主立宪,而杰斐逊则是共和制和议会制的拥护者,主张在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共和制,这种尖锐的政治斗争使杰斐逊感到厌倦。杰斐逊想辞去国务卿职务,在华盛顿一再挽留下,他答应留任到1793年年底。

1794年年初,杰斐逊离开了费城回到了他的家乡蒙地赛格,在1797年亚当斯任总统出山,被选 为副总统,主持议会工作。他写的著作《社会实践的许多原则》至今仍为人们所遵循。1800年总统选举中,他被当时的民主共和党,推举为后选人,并成功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在担任两届总统中,即1801年-1809年,他采取积极措施,削减军费平衡财政收支,改变了汉密尔顿利用国债建国的一整套办法,从而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他领导的政府奖励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将美国的国土向西拓展, 1803年自拿破仑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纳,为美国日后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杰斐逊于1807年签署了一项禁止奴隶进口的法案。该法案于次年元旦生效,尽管奴隶贩子仍不断的走私奴隶,但这一法案向废除奴隶制前进了一大步。

180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重返家乡,他晚年献身于教育事业,集中精力建立了佛吉尼亚大学。他事必躬亲,亲自筹划一切,设计校舍,指导建筑,制定课目,遴选教职员并自任校长,1825年7月4日,心力憔悴的杰斐逊去世。这一年恰好是《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的纪念日。人们发现他生前为自己墓碑写下的铭文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佛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佛吉尼亚大学之父。”,他没有把自己出任两届总统的经历写在上面,表明杰斐逊认为他担任总统期间所作出的贡献和成就,在一生中是微不足道的,还不如一所大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