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黄昏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期间分分合合,但历史的潮流依旧是大一统,无论汉末三国如何征伐不休,五胡乱华怎样屠戮文明,五代十国如何纲常沦丧,最终,都会在战乱后形成更强强大的大一统政权。全国性的大一统朝代主要有,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其中,若说哪个王朝最为强盛,恐怕需要一番争论,而要说哪个王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了解,那一定是清朝。

因一些特殊的原因,清宫剧在电视上长期霸屏,我们为多尔衮负天下而不负孝庄的痴情所感动,为少年天子顺治和董鄂妃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绝恋而沉迷,我们看到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雍正的朝乾夕惕和乾隆的十全风流,圆明园的大火仿佛还在烧着,甲午的当头一棒,辛丑的屈辱无奈,这一切都发生在这样一个朝代,他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巩固了中华的疆域,他又制造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他创造了延绵一个半世纪的康雍乾盛世,又大兴文字狱彻底湮灭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他曾雄踞东方,也曾丧权辱国,究竟,这个帝国,是中华最后的辉煌,还是历史的退车?

紫禁城

帝国简史

清朝为满族人所创立,满族原名女真族。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国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创立八旗制度。1618年以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明,并迅速席卷辽东。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为。皇太极积极发展经济,学习汉文化,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对外不断用兵,先后政府漠南蒙古,朝鲜。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松锦之战后,明辽东防线彻底崩溃,大清冉冉升起,大明内忧外患。

1643年皇太极去世,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即位,叔父多尔衮摄政,大权实际掌握在多尔衮手中。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帝君王死社稷自缢煤山,大明结束了在全国的统治。农民出身的李自成进了北京城马上飘起来,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1644年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多尔衮指挥八旗军势如破足,席卷全国,先后打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政权,统一全国。1662年,顺治帝英年早逝(或者英年出家),八岁的玄烨登上皇位。

康熙帝在位61年,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反击沙俄,三征葛尔丹,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对内鼓励生产,积极学习汉文化,废除圈地,开科取士,将清王朝推向了顶峰。然晚年因力有不逮,政务松懈,儿子过多导致九子夺嫡,在康熙晚年大清帝国已经疲惫不堪。

大清铁骑

1722年,康熙四子胤禛杀出重围,走出雍和宫,入住紫禁城。这个一身是迷,贬多于褒的中年帝王,用了13年时间,将疲惫不堪的大清帝国重新带回巅峰,他推行诸多改革举措,背负一身骂名,却给儿子乾隆留下了锦绣河山,成全了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

1735年,呕心沥血13年的雍正帝离奇去世,史上命最好的皇帝乾隆登场。乾隆前期励精图治,效仿康熙,将清王朝带到了极盛状态。同时将新疆和西藏正式纳入版图,巩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但也正是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使国内日趋下降,宠幸和珅使吏治腐败,闭关锁国盲目自打,中国从此落后于西方。

乾隆去世后,嘉靖帝杀和珅为国库缓了一口气,但能力平庸的嘉靖帝无论如何努力,也未能扭转局势,道光即位后,更是碌碌无为,除了节俭以外,几乎毫无亮点,更是在英国的大炮下打输了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史。

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一些列事件,逐渐把这个曾经横扫八方的帝国打的国不将国,最后的几位皇帝,咸丰连道光都不如,同治偏爱妓院早早去世,光绪想法不错太太傻太天真,慈溪太后长期把持大权,虽然中间洋务运动使大清帝国短暂的回光返照,但甲午战败彻底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直至溥仪即位,天下大势已经变了,大清亡了。

帝国辉煌

大清帝国300年的历史波澜壮阔,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八旗铁骑,到风雨飘摇、任人宰割的末日皇朝。是非功过,后世又该如何评说。下面我们暂且忘记近代的屈辱,去看看这个帝国曾经的辉煌。

疆域空前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大清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花样百出的宫斗剧和闪耀千秋的《红楼梦》。他最大的贡献,是为今天的中华版图垫底了轮廓。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边上的一小块地方,从三皇五帝开创,到夏商周的传承,直至秦皇汉武的开疆扩土,中华帝国的版图基本确定了北至长城,西直阳关玉门关,南到岭南,东到大海的核心疆域,即所谓的汉地十八省。所谓的大一统皇朝,也是以是否完成汉地十八省的实际统一为依据的。西域地区从汉武帝开拓,中间分分离离,一直未形成有效的统治。蒙古地区及辽东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梦,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都不断的威胁着中原地区的统治。西藏长期独立建国,直至元朝才纳入版图,云南地区直至明代才形成稳固统治。而上述的一切,在清朝都基本解决了。

辽东地区作为满清发源地,自然随着满清对中原的统治而融入中原,形成今天的东北地区。蒙古诸部在满清分化拉拢的政策和无敌的八旗铁骑下,逐渐臣服于清朝统治,两族不断联姻形成了满蒙一家的格局,蒙古草原不再威胁中原王朝,长城从此成为摆设。西北地区经康雍乾三室不断经营,直至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整个西北地区彻底纳入版图,并将原西域地区命名为新疆。西南地区长期依靠土司制度管理,时而发生叛乱,直至雍正完成改土归流,广大西南地区从此稳定。西藏地区通过达赖和班禅而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权,完成实际上的统一管理。直至康熙收复台湾,大清帝国完成了整个中华大地的实际统一,对新疆、西藏、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的统治力度,远胜前朝。

大清帝国

帝国疆域的空前完整统一,是大清帝国留给中华民族最大的宝藏,极盛时期总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灭亡前夕的1908年也有1135万平方公里。

最后的封建帝国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也是封建时代最终的乐章。仅仅从一个封建王朝本身而言,大清帝国极盛时期不输任何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一样做到了八方来朝,一样做到了对周边国家的碾压,前期一样是世界第一强国。

清朝拥有延续150年的康雍乾盛世,封建经济达到巅峰,人口突破四亿,这四亿人口,是新中国崛起的基础。商业也获得长足发展,徽商,晋商遍布天下。然而世界大潮浩浩荡荡,在小农经济的世界里以天朝上邦自居的清帝国,错过了改变人力历史的工业革命,逐渐落后与世界,终究成为列强坚船利炮下的肥肉。

文明悲歌

作为落后的游牧文明征服先进农耕文明所建立的国家,大清帝国无疑是成功的,相比于曾经无敌的蒙古人,他们更懂得学习汉族文化,融入汉族,以屠刀开路,以明孝陵前康熙的三跪九叩跟进,萝卜加大棒统治了中华大地近300年。但这一切的背后,却又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是汉民族沉重的灾难,是汉人血性丧失的罪魁祸首。

血腥屠杀

自崇祯12年起,清军先后进行赵州屠杀2.5万人,畿南之屠5000人,潼关之屠7000人,扬州十日80万人(仅仅僧人收敛的尸体),嘉定三屠10万人,昆山之屠数万人,嘉兴之屠约50万人,江阴八十一日,江阴战死及屠杀总计17于万人,江阴全城仅53人得以保全。常熟之屠不计其数,入川屠蜀,蜀人伤亡殆尽,千百不存一二。而后,南昌屠杀5万人,金华屠杀20万人,湘潭屠城,存活不足百人,汾州屠杀40万,大同被杀的仅剩5个囚犯,广州,潮州相继被屠杀总计20万人。

入关初期的满人,高举着屠刀,强逼汉人剃发易服,在这样血腥屠杀下,汉唐风骨,大明铁血,几乎被屠杀殆尽,人人成了奴才,再不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再不见盛世大唐傲视八方的豪迈,2000年来汉民族傲视东方的气魄在一次次屠杀下,彻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屠杀

文人最苦的时代

如果说宋朝是文人最幸福的时代,那么清朝,就是文人最苦的时代。

有清一代,文字狱贯穿250年左右,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惩处之残酷,均空前绝后。在康雍乾盛世,文字狱更是发展到顶峰。越是明君,对文字狱越是热衷,这源于满清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来自骨子里的不自信,在前期血腥屠杀后,又通过文化摧残,思想控制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比较著名的文字狱有:康熙时期的明史案,黄培诗案,南山案,朱方旦案;雍正时期的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案,乾隆时期的王锡侯《字贯》案、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古稀罪”案等。

文字狱的泛滥让儒家的文人风骨丧失殆尽,文人不赶言,官员不敢谏,互相揭发之风盛行,造成了全社会的恐慌,使得清朝文化发展停滞不前,唯一的巨著《红楼梦》还被篡改阉割。乾隆最得意的《四库全书》,则是对整个文化领域的灭绝垄断,所有不利于其统治的书籍全部被毁,收录的均是有利于其统治的书籍,后世文人只能抱着这样的书,傻傻的啃八股文,国家怎能进步尼。

清风不识字

闭关锁国

海禁自明朝开始陆续出现,清朝从康熙时代起,彻底关上国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关上的那扇门,不仅仅是出海经商的大门,更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大门。

很多人不会想到,我们的乾隆皇帝和美国的国父华盛顿是一个时代的人,然后当华盛顿喊出《独立宣言》,带领美利坚走上崛起之路时,我们的乾隆正在大明湖畔和夏雨荷雨中漫步。当西方世界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催动下飞速发展时,我们却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无法自拔,从乾隆中叶开始,领先了西方世界2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彻底被西方世界所反超,等待我们的,是屈辱的近代史。

是非功过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中华民族又重新傲立于世界东方,国庆阅兵上的“东风快递”,歼20飞机,大海中航行的庞大舰队,让我们无比自傲,这盛世,已经空前,却不会绝后。我们回头看看那存在了300年的大清帝国,为他曾经的金戈铁马热血沸腾,也为他身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犯的错误把栏杆拍遍。历史的精彩正在于此,有些事惊艳了时光,有些事染红了古今,我们站在现代人的上帝视角,没有资格评判那个时代的是非功过。唯有,记住那些人,那些事,从中去学习经验,牢记历史,做好当下。

感谢大清帝国留下了广阔的疆域,牢记曾经的屈辱和无奈,抬起头,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