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为美”是谣言吗?

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环肥燕瘦”的杨玉环,被视为唐代”“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绝世佳人。从唐代一些画作,陶俑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以胖为美”的审美痕迹。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现在人不少人形成了“以胖子为美”的认识,于是有站出来大声疾呼唐代的“以胖为美”是一种谣言。这种认识的确片面,小编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看待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胖”的程度。

网络图

首先要了解唐朝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有意思的是,只有盛唐时期才是”以胖为美”,其他三个时期还是以清瘦为美。

其次是要了解盛唐的对”胖“的审美,是指的富态丰腴、雍容华贵,而不是臃肿。从唐朝流传下来的画作中,也看出其中的女性腰肢、脖颈修长,手腕纤细,腰肢柔软,没有一个体态臃肿的。

网络图

那很多人就有疑问了,那盛唐的人为什么会”以胖为美“?

首先是统治阶级的血统及审美。李氏皇室是来源汉化了的鲜卑人,从血统上来说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鲜卑民族早期的游牧生活需要坚实的身体支持。于是统治阶级对于雍容华贵、富态丰腴的女子的欣赏,进而影响到民间百姓的审美。

网络图

其次盛唐时期国家富饶,人民丰衣足食。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有条件吃的饱、睡的香,思想压力自然就小,于是”心宽体胖“。当时人们的饮食多少也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游牧民族多吃肉、喝羊奶。之前的汉人主要是面食,后加入那么多的蛋白质摄入,想不胖都难。

网络图

再次是佛教在盛唐时期的盛行。早期唐朝是崇尚道教,从武则天执政期开始大力推崇佛教,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佛教中的菩萨形象形态柔美、富态丰腴,对当时的唐代百姓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网络图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对女性的束缚也逐渐少了很多。盛唐时期女子的装束可谓大胆和性感,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看出唐代对女性的审美。画中的女子体态丰腴,脸庞圆润,头上插着牡丹花,穿着透明的薄纱外衣,内衣半露,姿态生动,显得华丽大方。

网络图

又有人要疑问了宋朝时期比唐朝还要物质丰富,为什么没有出现”以胖为美“的审美呢?这还是要结合时代的背景来说,宋朝时期政治较为动荡,不断受到外族的侵略,民众人心惶惶,自然“茶不思,饭不香”,不容易发胖。

网络图

应该说唐朝“以胖为美”是有根据的,不是后人臆想出来的结果。这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示范作用、宗教的发展的影响、以及国泰民安的富足生活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结果,是别的时代难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