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日 本


1688年的黑船事件,美国准将佩里打开了日本的国门。随后,日本国内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1853年黑船事件


后来,日本派出了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多名政府高官组成的考察团队考察欧洲社会,寻求发展的方向。

当日本的考察者看到欧美社会的发展状况时,表现为:始惊(对于其发展状况感到惊奇)、次醉(他们完全地陶醉在其中了)、终狂(他们找到了日本的出路)。

明治维新考察团


使团在一年多后回国,在明治天皇的支持下进行明治维新,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个目标。但是实际掌权的大久保利通在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时,由于过分推行拿来主义,而引人的发了社会上一些不满,后来在清水谷被刺杀,接着伊藤博文就接过了他的权力,接着进行改革。

在此期间涩泽荣一获得机会去欧洲各国,见识到了许多的现代化的成果,在思想上观念上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回国后,他参与了明治政府的财政部门,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后来他弃官经商,他结合<>,提出的“义利合一”、“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的理论,创建了5000多家企业,成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在日本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


伊藤博文上台后,鉴于大久保利通时期“文明开化”政策时过度的崇尚西方文明,进而造成了本国文明的发展走上了绝路,还有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社会上兴起了“自由民权运动”,这就迫使伊藤博文在上台后,就在1889年抓紧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权力圣神不可侵犯,表面实行多党制,实际上是君主制,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文化是所谓的“洋葱文化”,就是说日本文化是无核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结合。

虽然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距离欧美国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日本必须去寻求一条捷径去赶超欧美国家。19世纪,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渝吉为日本指出了一条捷径:

“我国不可犹豫,与其坐等邻国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马关条约》签订


在1890年之前,日本是通过改革来促进其发展的,但是在1890年之后,就转换为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通过这一系列的战争的胜利,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土地、资源、以及海外市场,这些胜利使得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他们想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想独霸太平洋、印度洋,接着就是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侵略战争: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偷袭珍珠港;

但是,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长崎、广岛,日本霸权主义的美梦也就随之破灭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1日,在美军“苏密里”舰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日军投降


战后初期日本工业彻底瘫痪,美国每 天要向日本投入100万美元的资助,运来6000吨大米,尽量使少饿死人。

然而但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日本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为继美苏之后的第三大国而这正是明治维新的100周年。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明治维新时期百年发展的底子:科学技术、人才、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及软实力的保留。

【小结】

在当今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他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