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悦达起亚“原地踏步”深受四伤,不如背水一战“刮骨疗伤”

这次疫情或许给DYK(即东风悦达起亚,由三个合资方——东风、悦达、起亚,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来。)难得喘息机会。


市场暂停,有了时间审视和治疗在追赶中受伤的筋骨、躯干,甚至毛细血管。品牌负面评价过多,车主活跃度不够;经销商政策一刀切,核心经销商不稳固;品牌标签不清晰,逐渐远离主流消费群;车型天花板太低,换购和租赁车市场丢失……这些都是近年来品牌混乱生存中,在DYK身上拉开的条条伤口。


刮骨疗伤,需要过程,痛苦且漫长。“半年来,DYK做了很多改进,但困难依然很大,更何况是今年这种市场环境之下。”一位东风悦达起亚成都经销商负责人告诉《四三车库》。


1.用户之伤 负面多于活跃度


“回店率低,售后产出低,让车主为品牌发声、在网上说好话就更难了。”一家位于成都机场路的东风悦达起亚4S店总经理认为,目前最需要稳固的是客户群。


基于“客户第一”的方针,东风悦达起亚在2019年售后服务及用户体验提升方面,也有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东风悦达起亚开通了用来处理客户关心的销售问题、服务问题和技术问题的Call Center 24小时热线服务。同时要求经销商在24小时内必须解决客户投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东风悦达起亚在提升用户满意度方面已经开始行动了,但这本来就是品牌的对车主的本来就该有的啊。”这位店总激动的说。



“起亚车型性能稳定,油耗低配置高。”一位在这家4S店做车辆保养的车主,对自己的智跑颇为满意,“之前我参加他们店里的节油赛,我的车百公里油耗4.9升,拿了个奖,但这种活动太少了。”的确,在为销量、库存疲于奔命的经销商,很难腾得出时间和精力去做车主的深度维护和发掘。“我们想做车主维护,可没钱,车主更不可能花钱来参加,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这家店的店总介绍到,“更何况,这还涉及到传播,没有有效的传播,活动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如何激发用户的活跃度,让客户为品牌发声,进行口碑传播,这将是摆在DYK面前的新课题。


2.渠道之伤 核心经销商不稳固


“客户第一、经销商第二”,这是东风悦达起亚终端改革核心导向的原则。围绕这个原则,东风悦达起亚将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向经销商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援,持续改善经销商的盈利性,实现绝大部分经销商盈利的目标。


2019年东风悦达起亚大刀阔斧推进渠道革新,提升经销商活力。到2019年末,22家退网和休眠经销商强势回归。通过严格限制经销商跨区域销售,遏制经销商互相杀价,保护小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为了更加便捷地与经销商沟通,东风悦达起亚还开通了经销商专属热线。


这份诚意,经销商能够感受得到。但在成功稳定经销商队伍之后,还需要想办法让核心经销商更加稳固


“有客户进店,我们首先就问他们在不在成都上牌。不上成都牌照,对不起,我们不能卖。潜在客户就这样被推出去了。出门之后,他们也许被竞争对手留下,也许还会对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在另家位于成都东三环、入网近20年的该品牌4S店总经理告诉我们,在成都购买十万以内车型的消费者,很多户口都在外地,他们中又有一部分没在成都买社保,但他们买车是在成都使用。“不可能在成都选车,再回老家购买、上牌,然后开回成都使用,这样折腾。老实讲,我们的用户还没有这种品牌忠诚度。”


而另一家入网不到3年的新经销商则认为,除了严格跨区销售,奖励没有梯度、考核没有分级,全国一策不能体现真正的公平。

“好比拳击比赛,50公斤级和86公斤级的选手同场竞技一样。不能为了维护小经销商的利益,却凉了大经销商的心。”他认为类似丰田那样“一城一策”的区域差别目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不同体量经销商水平,进行分级,制定不同级别的考核、奖励、库存目标。这样既保护了小经销商,又对大经销商有所激励。保持竞争,兼顾公平。而对于跨区销售,则可以测算一个比例,给经销商几台跨区销售的额度,即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又能避免恶性杀价。



渠道的稳固,更与人的稳定息息相关。在经销商渠道稳定的同时,一线销售人员和管理层的稳定同样重要。“我们店还能存活,一线销售员工功不可没。”这两家4S店的总经理同时提到,如何留住这些优秀的销售人员

是他们近来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线销售人员是这个庞大销售体系中直接面对客户的的‘毛细血管’,在客户眼中销售人员就代表品牌。如果我们的销售带有不好的情绪去接待客户,客户收到的会是怎样负面的信息?经销商没有盈利,拿什么来稳定优秀的销售团队。靠情怀和人格魅力吗?


渠道的稳固,还在于“圈地占位”。在品牌4S店没有覆盖到的核心城市周边郊区、四五线城市等空白市场,也应该想办法让品牌尽可能多的露出,让这个品牌在三四五线的核心汽车商圈不缺席。“这种露出,不是说到郊县乡村去刷墙,去集市摆摊子。而是鼓励各4S店到暂时还没有起亚4S店覆盖的区域开不带售后的城市展厅。”这家新店的总经理说到,“不能主动放弃这块市场啊,更何况这块市场还算是起亚现在比较精准、有竞争力的市场。我们店开业不到3年,但销量进入全川前三,区域的覆盖和占位是重要原因。”


3.营销之伤 品牌标签不清晰


在很长一段时间,随着起亚销量的下滑,网络上也充斥着起亚相关的各种负面信息。这让关注起亚车型的潜在消费者很容易打退堂鼓。“负面信息不应对,不解释,不处理,消费者本来有点兴趣的,到网上搜索车型评价,一看这样,肯定就被吓跑了啊。”机场路这家4S店店总说到,“当品牌力下去后,很难让用户感受到,或者愿意去感受你的产品力。


从彼得·希瑞尔为起亚车型带来标志性的家族设计到2016年达到65万辆的销量巅峰,起亚车型赢得了大量80后认可。曾经,“年轻”、“运动”、“时尚”、“科技”是东风悦达起亚最明显的标签。



十年前,我们的车主主要是80后;现在,我们的车主依然是80后。他们买的同样都是十万左右的车型。”经销商店总说到,“发现了什么?一方面年轻人正在远离我们,另一方面中年人买我们的依然是十万左右的入门级车型。我们被年轻人抛弃了,我们被有消费力的中年人抛弃了。主流市场就这样抛弃了我们,甚至连招呼都不打。”


品牌标签越来越模糊,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弱。


东风悦达起亚已经开始行动,2019年下半年开始,通过一系列跨界品牌事件,推动品牌年轻化和时尚化。同时,东风悦达起亚明确2020年将遵循现代起亚总部提出的“China First,Global Presence,Innovation”三大核心品牌方向指引,通过“市场再定位”的战略,推动品牌差异化战略。但是现在的90后、95后年轻人关注的是什么品牌,车型?“现在的90后,大多数是家里的独身子女,他们是品牌和互联网沁润的一代,他们的父母大多数赶上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首款车很少考虑10万以内的。”这家位于机场路的店总说到,“我把这一年我们用户的资料整理了一遍,发现有

超过60%的用户最高学历是高中,本科生不过10%。可以说起亚的用户画像是最不好做的。”


4.产品之伤 车型天花板太低


东风悦达起亚有着足够丰富的产品线: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车型多达16款,其中6款为轿车,6款为SUV,3款为新能源汽车。但主力车型依然是十万左右,其中智跑、K3、焕驰三款中低端车型就占据总销量的6成以上,鲜有能卖到20万以上的车型



这也让十年前那群购买起亚车型的80后车主,在换购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放弃继续选择起亚车型,即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可起亚的品质。“2015年东风悦达起亚K5换代失败,导致销量大幅下滑。到了2019年,其月均销量甚至不足200辆。中端以上价位的主力车型缺位,这让我们将升级换购的用户拱手相让。”这家开店近20年4S店的店总说到,“如果无法突破产品天花板,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品牌的复苏。这一次,我们将希望寄托在今年即将上市的全新一代K5上。但当年K5卖15万多的时候雅阁卖20多万。现在雅阁都卖到15万了,K5卖什么价?”


中高端市场无法突破,低端市场却在2019年初K3的换代切换中主动放弃。“与这块市场的竞争对手悦动和荣威i6相比,新款K3没有价格优势,补位车型福瑞迪没有产品优势,这导致我们彻底失去了租赁车行业这个大客户。2018年租赁车市场占我们全年销量的30%,而同城另一家店,租赁车市场占他年销量的一半。而2019年这块市场的产出几乎是0。”这位经销商店总补充到,“

高不成低不就,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四三说

用客户口碑来影响潜在观望客户;用一线销售来留住自然到店客户;用建直营店来扩大市场份额;用年轻化和产品耐用性吸引新一代年轻人。这是东风悦达起亚尽力在做的。


如今,看似天时、地利都不占的东风悦达起亚,唯有抓住“人和”(车主和经销商),造“地利”(产品结构和品牌覆盖),待“天时”(市场时机和消费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