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刘瑾、王振……这本书带你深入了解明朝大太监...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太监”在古代史书中多称为“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这一词汇传入人们的耳朵里,多认为是贬义之词,我想原因多是受了一些武侠小说及影视剧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东汉、唐、明三朝,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究其原因来看,三朝却有不同:东汉中期以后,多由幼主临朝,政权多落入外戚之手。皇帝成年后,不甘于外戚专权局面,便依靠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可以说东汉的宦官干政是由于与外戚的斗争;而唐代的宦官干政是由于掌握兵权,甚至可以诛杀皇帝朝官;明代的宦官干政则是由于明朝政治体制导致的,这不禁值得我们思考。


早在民国时期,前辈学者丁易便写下了《明代特务政治》一书,对宦官干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书是揭露国民党特务统治,借古讽今,所以多强调其负面内容。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界焕然一新,对明代宦官的研究又开始热起来,对其评价也从全面否定到强调有正面意义的转变,如冷东《被阉割的守护神:宦官与中国政治》,到利用新出土宦官墓志铭作研究的齐畅《宫内、朝廷与边疆:社会史视野下的明代宦官研究》,多元视角全面理解明代宦官制度的细节,较多新见的胡丹《明代宦官制度研究》等,另外还有海内外学者许多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可谓是层出不穷。


郑云鹏先生结合当下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自己又回归原典,利用大量原始资料,写下《明朝大太监》一书,由岳麓书社出版,值得品味。读之可谓是论从史出,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不失趣味。


△ 岳麓书社《明朝大太监》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从洪武到崇祯时期的宦官都有书写,难得可贵的是,作者还书写了南明的宦官。关于“南明”这一小朝廷,如果没有认真的读过相关著作和历史读物,一些群众是不甚了解的,作者通过宦官这一侧面简洁又明朗的展现了“南明”小朝廷在风雨飘摇时局中的所作所为。


作者抛出洪武皇帝的治国理念及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指出了明代宦官干政是洪武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并认为“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为子虚乌有,属于后世文人聊以自慰的故事,这与以往网络中明史读物或普及知识中认为洪武时期严禁干政和永乐时期开始干政有所不同。


接着,作者从永乐皇帝信任宦官,郑和下西洋、宦官与外交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朝廷利用宦官的积极一面,可谓此时是宦官干政“大放异彩”的时代,到了仁宣时期,宦官干政已被制度化,成为制衡内阁文官势力的手段,社会上竟形成了百姓争当宦官、自宫之风的流行。


接着,作者着重书写了各朝有名的大宦官,如正统朝王振与土木之变,曹吉祥夺门之变,成化朝汪直与西厂、正德朝刘瑾、万历朝冯保与内阁斗争、崔文升与红丸案、“九千岁”魏忠贤及阉党、崇祯朝宦官众生相等。这些是历史的细节而又与当时国家大事发生联系,也是明代宦官干政中浓墨重彩之处,作者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有述有论,夹叙夹议,对一些政治事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对一些历史的疑案也举例陈说,如关于王振之死,曹化淳开门献降等,均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最后,作者还描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宦官,如嘉靖朝的宦官麦福、隆庆朝的宦官李芳等,这些人虽不及魏忠贤、刘瑾等有名,但细节也不应被忽视,他们在明中期的政局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作者核心观点认为宦官干政是明朝政体特点决定的,并不是宦官自身的问题,这些也澄清了我们对宦官干政的一些误区。


本书为大家呈现了明朝大太监的群像,有的是野心膨胀、有的蝇营狗苟、有的助纣为虐,当然也深刻地描绘了对国家有积极意义的宦官,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作用也值得一读,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明朝政局,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值得大家思考和继续讨论,可以说是一本值得品读的明代史佳作。



书 影






《明朝大太监》


作 者:郑云鹏 著

定 价:¥49.00


从大历史的角度带你读透明朝宦官政治


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一部明代宦官简史,深度解析大太监的沉浮人生。作为通俗读物,本书利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架起了学术通往普通读者的桥梁。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流畅的叙事、独特的视角,呈现了完整而生动的明代宦官众生相。本书参考了大量新材料,澄清了不少之前人们对宦官的误解,非常值得阅读。

本书封面插图,由漫画《花样公公》的作者,漫画家“悠拉悠”执笔。

本书由著名明史学者南炳文、方志远教授作序推荐。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