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三次大规模战略轰炸,"空中战争"特点鲜明

在二战的各大战场上,均曾实施过多次战略轰炸行动,其中具有"空中战争"性质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有三次,即1940年至1941年德国对英国的战略轰炸、1940年至1945年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1944年至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其中,德国对英国的轰炸虽然以失败告终,却对英国构成了极大威胁;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取得了很大成功,触动了德国战争机器的要害,显著地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而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与战争结局的关系尤为密切,被西方学术界称为"对日空中战争"。

二战中,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资料图

第一次:1940年至1941年德国对英国的战略轰炸

1940年7月至1941年5月的德国对英国战略轰炸,也被称为不列颠之战。在空战中,德国空军集中兵力对英空军的机场、补给设施、雷达站、飞机制造厂和英国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目的是夺取英伦三岛的制空权,为陆、海军登陆作战创造条件。

在德空军的猛烈攻击下,英空军元气大伤。但英国集中力量加快战斗机生产;征招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波兰等国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把战斗机中队部署到海峡附近,以便更迅速地拦截德飞机;在战术上采用大机群进行空战,充分发挥战斗机的性能优势,如安排"飓风"式战斗机对付德轰炸机,"喷火"式战斗机对付德战斗机,从而使战况逐渐好转。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资料图

1940年9月15日,德空军200架轰炸机在600架战斗机掩护下空袭伦敦,遭到英空军300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的拦截。英空军击落德轰炸机56架,自己损失26架,大大挫败了德空军的锐气。这一天成为不列颠之战的转折点,被英国空军称为"不列颠之战日"。16日和17日,英空军轰炸了法国、比利时各港口的德军登陆船只,炸毁了登陆船只总数的12%。

此后,英空军开始使用新研制的"阿斯匹林"无线电欺骗干扰系统,使德机根据英军欺骗信号修正航向,将炸弹投在无人的旷野或海洋河湖中,从而保护了重要的工业城市。10月,德空军出动飞机9911架次,共投下炸弹8790吨、燃烧弹323吨。此后,德空军对英国的空袭逐渐转入低潮。德空军在11月初将昼间轰炸改为夜间轰炸,重点打击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以破坏英国经济。由于怀疑无线电通讯密码被破译,德空军决定通过轰炸考文垂进行验证,而英国为保守秘密,决定牺牲考文垂。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来源网络

1940年11月4日夜,德空军449架轰炸机对英国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进行的大规模轰炸中,投下500吨炸弹、30吨燃烧弹,使该市5万多栋房屋被毁,死554人,重伤864人,12家飞机零件工厂遭到严重破坏,飞机产量减少20%。此后,德空军相继空袭了伯明翰等地,给英国城市造成一定损失。但由于冬季天气恶劣,德国空军缺乏大威力的炸弹,兵力不够,轰炸目标不集中,夜间空袭效果并不很好。而12月底,英空军研制出能干扰德空军无线电导航、盲目轰炸系统的"海星"电子欺骗系统,赢得了电磁战的胜利。1941年1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英国本土的准备工作全部停止。此后,德空军的出动次数明显减少。到5月21日,德空军大部分飞机为入侵苏联而调往东方,对英国长达9个月的战略轰炸最终结束。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空军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弹6万多吨,损失1733架飞机和6000名飞行员。英国14.7万人伤亡,100万栋房屋被炸毁,损失995架飞机和450名飞行员。

“喷火”式战斗机,还原图

小结: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独立空中战争。英国依靠空军赢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德空军由于没能夺取制空权而首次遭到失败,希特勒从空中征服英国的企图被粉碎,战争进程被改变。

第二次:1940年至1945年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为了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和民心士气,从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美两国共同实施了为期5年的大规模的对德战略轰炸行动。1940年到1942年,英国空军单独对德国进行了战略轰炸。从1943年开始,英、美空军联合轰炸德国,通过面积轰炸和精确轰炸,集中打击德国的飞机、坦克、石油工业,以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英、美两国以摧毁德国城市为目标,先后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空中战役,即鲁尔战役、汉堡战役和柏林战役。

不列颠空战,资料图

在汉堡战役中,英国空军共出动轰炸机3095架次,投弹9000余吨,不仅创造了一次投弹2500吨的记录,还创下了每分钟46吨的投弹密度记录。英、美两国不断加强和扩大其战略空军,将科技发展的大量新成果用于改进轰炸武器装备,并根据实战需要多次对轰炸战术进行调整。在历时5年的大轰炸中,英、美共出动飞机444万架次,进行了44.4万次轰炸,总投弹量270万吨,其中德国境内为136万吨,占总投弹量的50.37%。

英、美共损失飞机4万架,德国损失飞机5.7万架。战略轰炸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德国战时经济全面崩溃。根据西德统计局1956年公布的数字,德国在轰炸中有57万人丧生,88.5万人受伤,全国20%的房屋被毁,无家可归者达750万人。英、美空军也在轰炸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统计,仅美军就损失16085架飞机和13.4万名空勤人员。

二战中,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资料图

小结: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是二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进攻作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发挥了巨大作用。战略轰炸展示了空中力量的巨大威力,并为独立使用空军达成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次:1944年至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美国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始于1942年4月对东京等地的空袭。持续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则是从1944年6月开始的。与对德战略轰炸有所不同的是,美军在对日战略轰炸的中后期,大量使用燃烧弹对城市进行面积轰炸,这种"火攻"战术的破坏性极大,因此轰炸时间虽短,效果却非常明显。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资料图

1945年3月9日夜,美军首次"火攻"东京。334架轰炸机在东京市区投下1665吨燃烧弹,使市中心烈焰冲天,犹如白昼,40平方公里左右的市区烧成废墟,建筑物被毁近1/40据日方统计,有83793人丧身火海,100万人无家可归。美军计划轰炸的22个工业目标在大火中全部焚毁,"火攻"取得完全成功。"火攻"东京之后,美军又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重要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燃烧弹攻击。从3月9日至6月15日,美军共对日本主要城市进行了17次大规模空袭,出动飞机6960架次,投掷燃烧弹41592吨,烧毁264平方公里城区。至8月,日本52个城市被全面破坏,6个城市受到部分破坏。

美军在对日战略轰炸过程中,共轰炸了98座大中城市,投弹16万吨。根据战后日本内务省的调查,轰炸造成24万人死亡,31万人受伤,房屋全毁244万栋,半毁11万栋,800万人无家可归。日本军事工业遭受严重破坏,航空工厂被毁面积达60%,其他军工厂分别达到40-90%。美国对日本战略轰炸造成日本经济的彻底崩溃和民众的极大恐慌,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与战争结局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被西方学术界称为"对日空中战争"。

“胖子”原子弹,资料图

日本拒绝答复《波茨坦宣言》后,美国为了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对日本实施了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美军B-29飞机于8时15分在广岛上空1万米高度投下原子弹。爆炸使市中心12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死亡和失踪71379人。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日本统计死亡人数为7.48万人、伤6万人。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的使用,标志着核时代的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胖子原子弹爆炸画面,资料图

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大规模机械化空战的巅峰。空中力量大规模使用;制空权决定着制海权和制陆权,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战场,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空中力量不再是仅仅配合陆、海军作战的无足轻重的"小兄弟",而是从配角变成主角并全程使用,开始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力量,等等。这些都进一步改变了战争的时空观,也凸显了空中战场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