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fengdxt


经济危机时,之所以把牛奶倒掉,不给穷人,是因为这样做对资本家才更有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成本角度

资本家们都是会做生意的人,会做生意的人,账都算的比较细,不做亏本的买卖是基本原则。如果把牛奶贡献给穷人,首先得知道哪一类人才是穷人,这决定了其能否获得牛奶的权利;其次,这些穷人都在什么地方?具体数量有多少?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牛奶?牛奶如何给这些穷人?由谁给?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去完成,但牛奶本身就是资本家贡献给穷人的,这样做不仅不赚钱,还在亏钱。相反的,如果把牛奶直接倒掉,只需要找一个可以倾倒牛奶的地方,统一把牛奶拉到指点位置倒掉就可以了,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二、从思维习惯的角度

穷人和资本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待问题的考虑方式不同。穷人今天得到牛奶,明天也不用愁,时间一长,便会形成一种依赖的心理,这种依赖会让穷人养成理所当然的心态。既然有人贡献,那又何必努力得到。如此一来,穷人就会变懒,不愿意工作劳动,没有劳动力,工厂就没有工人,工人没有了,工厂也没办法生产。资本家靠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收益,没有了剥削对象,也就没有了利润来源。而资本家从开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利用别人满足自己资本欲望,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把牛奶倒掉才更有利。

三、从经营管理的角度

牛奶直接倒掉能在组织内部形成对资本家强势的印象,让工人觉得资本家很有实力,严肃管理,承担得起损失,从而巩固自身的威信,更能服众。倘若牛奶被贡献给穷人,表面上会给资本家留下仁慈的正面形象,但实际上会让组织放松警惕,管理不严。工人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却被贡献给毫无付出的穷人,形成不公平的思想,激化内部矛盾。从而影响员工后期工作的积极性,阻碍生产效率的提升。

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波及,资本家会想尽办法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所以结合上述分析,把牛奶倒掉,在当时才是资本家正确的选择。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佑来说事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相信你会这样问也是因为当年在政治课本上见到的那个插图吧,咱们应该是同一代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尝试站在这个资本家的角度去分析,把牛奶倒掉,和把牛奶分给穷人,两件事情对比之下,我分别能够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1.把牛奶倒掉,我失去了我的一部份牛奶,这件事情传开后,我会被周围的穷人们认为没有同情心。而我得到的则是让牛奶保持市场价格不崩溃的结果,可以将我没有倒掉的那一部份变现;另外我周围的农场主知道我的做法之后,会明白,或我会让他们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牛奶价格体系,他们会尊重我,效仿我,这让我在农场主圈子内声望提升,并且大家都倒掉部份牛奶,对抑制牛奶涨价会有更好的效果。

2.把牛奶分给穷人,我得到了穷人们的感激,赢得了慈善的名声,如果以后面临劳动力短缺时,会有更多人愿意来我的农场工作。但是现在经济这么不好,劳动力原本就过剩,这似乎对我的帮助并不大。而我失去的,则是因为将牛奶免费送出,加速牛奶价格的崩溃,我所有的产出都将变得一文不值,我甚至将没有钱去购买饲料继续维持农场,我会破产,我周围的农场主们也不会帮我,因为我带头将牛奶送给穷人导致价格的崩溃,他们会恨我,甚至也会因此而跟我一样破产。

所以,现在答案似乎很简单了,我该怎么选择呢?

资本从来都是从利益的角度去做选择的,否则他本身就会消亡。


麦霸老吴


资本主义不像社会主义,资本家是以经济利益第一位。发生经济危机时,牛奶卖不出去,如果资本家免费送给穷人,会更加影响到销路。穷人因为有免费的牛奶可以领取,谁还花钱去买?而且加工牛奶也需要钱,需要成本。所以资本家干脆倒掉,减低损失,度过难关。就像农场主在经济危机时杀掉大批小牛一样,因为牛卖不出去,还要浪费饲料,为了减轻损失,只好杀掉大批小牛



股市连长刘书豪


故事说的是在上个世纪,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宁可把自己的产品毁坏扔掉,也不免费发放给穷人物尽其用。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奶事件!从农场主角度来说,这些举动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无奈之举!

首先,牛奶是有保值时期的,放久了会变质。而处理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直接倒掉。为什么不能免费送呢?免费送需要安排人工和运输工具,这也就要产生更多的成本费用,造成更大损失!

其次,资本家追求的是最大的利益。免费送是需要道德成本的,接受免费送的人们会不会感恩呢?还有对拿钱买的顾客是不是不公平呢?能免费领的为什么还要花钱买呢?以后的生意可能没法做了吧!这也是道德博弈!

最三,其实倒牛奶目的是为了引起轰动效应,只不过当时的报道为了凸显资本家的自私与贪婪,才会选取这种特例来做大量的报道,蒙骗了人们的眼睛,造成了感觉都在倒牛奶的错觉。大多数农场主其实都会选择把牛奶做成其他可以长久储存的奶制品,比如奶粉、奶酪之类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理性思维,不能被带着节奏跑!


榭蒋


这是一道很经典的宏观经济学问题首先要强调两个概念:1 市场经济的滞后性 2 交易成本

市场经济的滞后性

这个很容易理解,举个栗子:今年的猪肉价格很贵,小王纷纷看到这个商机决定饲养生猪。而生猪饲养需要时间,姑且算一切顺利,小王半年后出栏了一大批生猪。等到找市场去买时发现在这半年时间,有一大批小张小李也瞅准商机饲养了一批生猪。现在市场上生猪供不应求,价格暴跌。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小王既然没办法为何不送给穷人呢?这里就要用到第二个概念: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大家要注意,在高度分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猪场是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生猪从猪场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运输,屠宰,检疫,加工贩卖。即使小王想送给穷人,他也需要运输。运费也需要钱。而小王如果不及时处理这批生猪,每天还需要场地饲料各项支出。所以小王选择把生猪屠宰掩埋。而不知情的群众却打骂资本主义险恶。殊不知这已经是小王能选择的最优解了。

市场既然如此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宏观调控

市场有滞后性就需要政府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在小王准备投产的时候及时通知。这就需要政府有强大的公信力(不然谁会相信你是不是不让我养猪让你七大姑八大姨养?)如果已经有很多资本投产,又需要政府在生猪供不应求时投入大笔资本储备买入,这就需要政府有雄厚的财政基础。





森林里的科普小大人


调节市场供需,也是市场经济的死穴。

一定周期后就会出现这种市场调节,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缺失,所以任何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必须的,否则生产资源的配置完全依靠市场,会出现很多问题

我们的农产品也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生产环节,种植环节缺乏系统性引导,什么挣钱做大家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收割成本高于市场销售价,自然东西烂掉也无人收割!


第一桶金教室


这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并不是说资本有多无情。因为商品生产出来是为了获得利润的,如果把生产的商品因为卖不出去而免费赠送的话,人们就更不会买你的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你卖不出去就送,就都不买,等你卖不出去,本来想买你产品的都不会买,这符合消费者的最大利益原则。


我笑看风云过


为什么一系列问题都围绕穷人? 要看你是不是免费给了,如果免费给,穷人是贪婪的人,只会越来越过分,如果你要收费,他们嫌价格贵,不买,那你出的本金就流走了。不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了穷人的心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