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耍赖,倒地大哭到底要不要哄?

苏红育儿


您好,您可以看一下我今天发的视频,孩子3-5岁对你说”不“时,父母该如何应对?

孩子在这个时期属于人生当中第一个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思维逻辑,知道什么事情是我愿意的,什么是不愿意的,只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一个度,而且这样的“毛病”会愈演愈烈,因为有时候我们家长在忙事情的时候也许会为了让孩子在无理取闹时安静一点,就敷衍满足,还有就是老人也会满足他的需求,会助长这个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对孩子做到“四不要”去引导,一次两次三次去做,期间老人可能在你不在的情况下去满足,但是父母要坚持。

什么是四不要?

第一,不要打。第二,不要骂,第三,不教育。第四,不要走开。

看着他闹完以后,事后再去给他讲道理,期间安静的看他闹,因为他是闹给你看的,一直但他精疲力尽的时候给他擦干眼泪,问他,还闹吗?最后再告诉他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以后有什么事好好说,能够说服你,你或许可以考虑同意,这样以后即使他耍赖有无理的要求,会思考怎么才能让你同意,从而满足他,也可以提升他的逻辑思维,视频里我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回答没有那么清楚,你可以进主页看一下,[可爱],一定要坚持,这个办法一次两次肯定不会有明显效果的。



她说教育


宝宝耍赖,倒地大哭到底要不要哄?

对于宝宝耍赖要不要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养成倒地就哭的习惯肯定是不好的,很多的时候大人觉得孩子倒地就哭自己很没有面子,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所以只要是孩子使用这个绝招,一般的家长都是招架不住的,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请求都是会立马答应孩子的,但是孩子往往都是一个有老灵魂的小家伙们,一旦他们发现这招儿对大人比较有用,那么就一直使用,所以要破除孩子的这个理念,就是在孩子 苦恼的时候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冷处理。

孩子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奏效,指挥不了大人的话,他们就不会频繁的使用这样的招数,所以冷处理需要家长一步一步的修炼。

1、放下自己的面子

家长放下自己的面子,不要再孩子倒地哭的时候被他们要挟,只有有一两次自己真的拉下面子让他哭。不要管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毕竟孩子是自己的,丢面子一两次是为了以后孩子更好的发展,如果是这样的想法的话就让孩子倒地哭一两次,按下暂停键,不要去哄。


2、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

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孩子之所以倒地就哭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会采取这样不合理的方式,面对孩子的需求要合理的评估,自己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跑偏,不然自己陷入情绪的沼泽,处理问题就会不冷静,不客观了。

3、教会孩子正确寻求满足需求的方式

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有需求可以提出来,不要倒地哭,采取这种方式自己不会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合理的家长协商,说不定就家长会满足他们的需求,根据孩子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绘本故事或者选择合适的动画片等等对孩子来教育,搞事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怪兽!


亲子成长手册


可以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让他自己感觉这样做好还是不好。毕竟爱倒地耍赖的孩子往往听不进去道理,只有让他觉得如果所有人都像他这样做,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他才能明白自己的做法是否欠妥,并主观改正。


城市发展报告


孩子生气耍赖倒地大哭的情况很多,主要是孩子第一次这样耍赖达到了他的目的,才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这种情况不可以纵容,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很不好。

我的孩子也出现过,我是这样处理的:

孩子有一次跟着爷爷奶奶去超市要玩具,倒地撒泼哭闹,他爷爷给他买了,后来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游乐场玩的时候,他看到一个玩具枪,非要买,不买就哭,越劝哭的越凶,最后躺在地上不起来。我给老婆说了几句话,老婆去一边躲起来,我就坐在他旁边看着他,我也不说话,我老婆还拿个超塑料垫过来,我给孩子垫上,怕他着凉!我告诉他:好好哭,我在这陪你哭,哭完了告诉我!我就这样陪着他,哭一会用眼睛瞟我一眼,但是我就是坐在那看着他,哭了几分钟,我把水壶递给他,他不喝!接着哭!我就告诉他一句话,我说:我好像看到你班里的同学过去了,还看了你一眼。他还是哭,但是明显声音小很多,后来就变成了哼哼!我看时机到了,我就把他扶起来坐好,告诉他这样做不但得不到玩具,而且还会让别人笑话,爸爸妈妈也会被别人笑话,如果你真的想要那个玩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是不能用这种方式威胁父母。他问我怎么努力,我顺势就把他扶起来,让他自己把垫子还给人家!后来我给他制定了一个“一周完成任务表“,内容包含自己起床穿衣、洗漱、穿鞋等等。完成的很好,我带着他把枪买了。

当孩子出现耍赖倒地撒泼的情况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发脾气吼孩子,更不能当众打孩子,这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帮助。孩子哭闹撒泼是和你玩心理战,他知道父母会委曲求全答应他的要求。父母不打不骂,让孩子尽情的发泄,哭完以后要给孩子喝水。坚信一点,孩子是哭不坏的!如果父母碍于面子,可以将孩子带到没人的角落给与教育,千万不要当众教育孩子或者吼孩子,照顾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行不通而且还不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它心爱的玩具,这种方式即教育了孩子,也锻炼了孩子!


牵着蚂蚁逛街


宝宝耍赖,倒地大哭……(后面一万字)这场景很多家长们会经历,面对滚地又嚎嚎大哭的宝宝,该怎么办呢?

首先,请家长们自行判断宝宝嚎嚎大哭的原因,搞清楚宝宝为何而哭。我们的宝宝的诉求点在哪里?如果这个诉求点只是短暂随意性的,也仅仅是因为好奇,那可以选择和宝宝谈条件,如果能听得懂大人的话,可以先对宝宝提要求,然后再延迟满足。

其次,如果不能满足宝宝或者觉得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在宝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适量让宝宝哭一会儿,不要急于哄劝宝宝,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可能在假哭,现在宝宝可聪明了,他们很会来这一套。当家长不理的时候,有些宝宝会收敛,有些宝宝则还会继续犟。有必要可以等等看看看。

第三,这个问题,可能是宝宝观察到的结果,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宝宝也在日常中尝到了甜甜的滋味,比较容易用他的眼泪获取他所需的。本人不建议长时间让宝宝哭,家长要适可而止,这个改变要时间,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改变的,在生活中日常教导吧。

最后,所有的回答都只是仅供参考,每个人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不同,家长们对孩子一定要多些耐心才是。



媚雨传说


以前我家宝宝不知道不高兴躺地上耍赖,但自从住了一次院,看到别的小朋友这么干以后,就开始了。

起初,他跟他奶奶耍赖打滚,老人心疼孙子次次都直接抱起来,宝宝屡试不爽。

后来我在家休息,宝宝一不高兴耍赖躺地上了,我就跟他说“你躺着吧,妈妈要出去玩了。”然后就假装离开。当然,过程中你要确保孩子不会受伤,碰着头之类的。然后他一看我离开了,立马不哭爬起来了,什么事都没有了。

试了几次后,他奶奶也慢慢学着不理他,孩子又逐渐把这个坏习惯改掉了。

育儿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跟宝宝斗智斗勇哦[大笑]



北极的雨1987


首先我们经常会把孩子哭闹看成是正常现象,也经常用那句“他还是个孩子”来替宝宝们开脱。而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孩子出现这个哭闹的事情是什么?每次因为同一个原因哭闹,经常哭闹,习惯性哭闹,那就是个问题,和家长,父母监护人就有关系了。

恰恰是因为孩子,所以他很多东西都是在试探中学习,现在多数家庭都是6个长辈甚至更多人围着一个孩子,所以不用人说,也不用谁特意告诉,孩子自己就会因为这个环境感受到十足的“小皇帝”氛围。

孩子很多时候达不到目的或者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去用哭闹解决,因为他还没学会或者还没被引导用其它方式处理。

这时候就是大人去根据环境,原因处理了,他是非要用这种行为让你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还是只是发泄一下他没有得到满足的情绪?

如果是前者,我建议家长控制好自己坚持原则,可以的就是可以的,不行的也不能因为哭闹将就,很多时候就是第一次没处理好,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下次就知道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也会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

而如果是第二种,我们应该知道哭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发泄方式,不好的情绪积压起来也会对性格产生影响,所以只是简单的发泄的话我们可以不用太紧张,也可以不用急于用去哄了。

那么一定会说,怎么去判断呢?

第一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的接触会对他有一定的了解,最普遍的就是他没玩够,没得到想要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家长们都知道不能随意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他是最容易“朝令夕改”的。这个时候就是不能满足,你可能当时觉得很丢人,尤其在很多人的公共场合。但孩子总要成长的,所以第一次处理好了,就会减少时候哭闹的次数。这就是规则(我和宝宝都有一些我们都会遵守的规则)。你总不想这样的场景以后反复出现吧。

第二,如果是纯属发泄情绪,比如磕碰,比如打架,比如真的很喜欢,没有得到很伤心(而不是不管怎样你不满足我我就哭闹)。

无论哪种孩子都不会一直哭,他也累,但是他边哭你边和他说话(不论是吓止还是安慰)他都是听不进去的。所以他一哭你就去立马制止,立马去哄,不见得有效果。说到底这都是日复一日我们和孩子接触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滴造成的,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天生就会和孩子相处,也不可能马上对孩子了如指掌,所以你平时和他的接触会让孩子倒地大哭这个行为找到答案。

这个问题,和父母本身是有关系的,哭闹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问题,就像我们总会听到老师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这样的话,画出什么样的画卷,变成什么样,哄不哄孩子不在这一刻,这一时,而是以后怎么能减少或者不再发生这样的情况。

和孩子相遇也可以说是为人父母的一场修行,不管之前怎样,从意识到开始修好每一天与他一起的时光,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不负光阴。



蜗牛育儿记


大家好,我是胖媳妇小何,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就跟大家说说自身经历!

宝宝最近脾气越来越大,有一点不合他心意的马上就倒地大哭,我就呐闷了,原来也不是这样的啊,可是今天我算是知道了,原来一切都是婆婆言行不一造成的!

作为一个妈妈,我了解过作为长辈“言行一致”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所以一直以来我对宝宝都是,不能给的东西坚决不给,哪怕大哭,我都是让他一个人哭一会,等一会再去哄,让他知道哭是没有用的。我的这种想法,全家都很认同,可是婆婆却是说到做不到,嘴上说着不给,一听到宝宝哭马上就给他,还美名其曰不哭的小孩才好看……[鄙视] 我家宝宝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带,宝宝小的时候每天夜醒五六次,每次都大哭不止,然后婆婆就以为宝宝怎么样的,有段时间老是跑上来看,奇葩的是,让她带又不带,宝宝看她走了又哭,每次都要哄个半天…… 昨天晚上又是这样,宝宝半夜被热醒了,迷迷糊糊的哭,我正抱着哄呢,婆婆又噔噔噔跑上来,宝宝一看到她又要她抱,没办法就让她抱下去了。说实话,我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婆婆说听到孩子哭了,不上来看看不太好。我就不明白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不让你带,是你自己不要带的,现在又这样[升起]……记得前段时间,她说帮我带孩子睡觉,结果没带两天,又是抱怨没办法做事了,又说她带孩子就该我做饭了……各种难听的话都出来了,差点闹的我要跟宝爸离婚!


昨天晚上,宝宝一开始在楼下玩,9点的时候,她把宝宝送上来睡觉,因为我当时正在收拾东西,就耽误点时间,她就在楼上帮我看会儿孩子,快到9点半的时候,我说你去睡觉把,她就走了。结果被宝宝看到了,跟着就哭,放赖,倒地不起,我没理他,想着让他哭一会再哄,板板他的脾气。没想到,婆婆马上就开了门,把孩子抱起来跟我说“你以为我走了吧,其实我就躲在门后,就听着他哭没哭,你哄没哄呢”然后就把孩子抱走了。。 我一下就明白了,瞬间感觉心里堵的慌。婆婆每天都要说宝宝脾气很大,说我带的不好,原来说了半天宝宝的脾气是因为她才愈演愈烈!我忍着火下去抱孩子,跟她说,不要孩子一哭就抱,这样脾气会越来越大的。可是婆婆又是那句老话,“宝宝就要每天开开心心的,哭对嗓子不好,长大以后不好看”[喷] 这还是那个在我面前说着,这都是你惯的,只要宝宝一耍赖皮就打的婆婆吗?原来她说的话只是针对我啊……



不管怎么样吧,现在原因我是知道了,相信改掉宝宝的坏脾气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从今往后,只有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了! 以此为诫


胖媳妇小何


转自网络:

当我们面对那个一言不合就倒地耍赖的小人儿,经常会显得束手无措,哄也不行,骂也不好,到底该如何处理好他的情绪,再和他讲道理呢?

小孩子就像电影里的外星生物,动不动就沟通无力,一言不合还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在家里打滚还算是给面子的,每当孩子当街奔溃,路人投来的目光已经很让当妈的尴尬了,这时候再开吼两嗓子感觉更丢人。

下面隆重介绍:三步对抗耍赖法

1

Stabilize your emotions

稳住自己的情绪,顶住压力

人都是有情绪的,孩子有,我们也有。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了,妈妈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别重要。就像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妈妈有疑问:我们又不是和孩子打架,存在两个巴掌吗?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的“父母效能训练(PET)”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PET传授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归属权”技巧。

假如宝贝想吃烤肠,你同意了,孩子情绪很好,你也很好——无问题;

假如宝贝想吃烤肠,但被拒绝,产生不满情绪开始哭闹——孩子拥有问题;

假如宝贝被拒绝后大哭大闹,你想尽快制止她却不成功,你生气发火——你们双方就都有了问题。

就是说,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只是孩子拥有问题,我们解开这个结就好。但如果家长也有了情绪,那就是产生了矛盾,真正升级为一场亲子冲突了。

尤其在公共场所更让人难堪,妈妈很容易为了速战速决、摆脱丢脸的处境而点燃情绪。

到底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脸皮厚一点。谁爱看谁看,爱怎么想怎么想,你在一个陌生路人眼中的形象,并没有比你和女儿的亲子关系来得重要。

想通这一点,就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按部就班来疏通孩子的情绪。

2

Don't rush to take action

不急于采取行动

哭一会儿没关系

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就是实际行动了。首先,不要着急制止孩子哭闹、耍赖的行为。即使我们大喊着“别哭啦!”、“你别闹了!”、“赶快给我起来!”,孩子也听不进去。你想啊,小家伙这会儿的哭声多大啊?她的脑海中只能回响着自己的声音啊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陷入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目标设定,根本没心思听你的话,更不会照做。与其马上采取行动,让他觉得“使出这招我妈有反应了,管用啊!”进而变本加厉,不如就让他哭两声。

不过,哭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不闻不问。第一步永远是共情,“共情”是为人父母的基础。一个家长做父母的能力,说到底是他/她追溯童年的能力。

首先就是要让她明白哭、耍赖是不解决问题的。

接着,清楚地告诉孩子我要做什么。

然后就站在她旁边安静等着,让她明白,哭对妈妈不管用,不是能帮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期间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示安慰,例如拉拉手、抱一下,让她感受到妈妈的拒绝并不代表不爱她了。

3

Seize the momen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创造暂停缓和情绪

抓住时机有效沟通

暂停时,如果孩子接受沟通,我们就可以说明理由。

当然,天下没有容易摆平的小孩儿,尤其是正在耍赖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会拒绝听我们说什么,甚至敞开嗓子,掀起新一轮“血雨腥风”。

试试用其他方法制造暂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有游戏性质的,可以缓解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能从高峰回归到平稳,一切就好办多了。

上面几步看起来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能经历“哭闹——沟通——哭闹——再沟通”的好几轮反复。

每一轮反复都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自己的努力一再白费,“怎么说都不管用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嘴皮子都磨破了”…心烦意乱之下,爸爸妈妈很容易发脾气。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拿出耐心来。我在观察老公、反思自己的时候发现,有时候我们按捺不住脾气,是因为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彼此的差别,而是在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给你讲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不听?”、“也太不懂事了吧?”、“公共场合能这样吗?”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法都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若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准则,不是强人所难吗?

和娃沟通的过程中,这些坑必须绕过

除了上面说过的三个步骤之外,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绕过这些“坑”,以免前功尽弃。

坚持你的原则和底线

已经说好的原则和底线,一定要坚守。在和孩子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孩子一直哭闹、耍赖、满地打滚就让步。

不要用奖励的方式达到目的

许多家长会在育儿中采用奖赏的方式,譬如“你听话这样做,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XXX”、“你现在别哭啦,一会儿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但其实奖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

孩子出现情绪崩溃、大哭大闹、耍赖,往往是因为愿望不能达成,产生了强烈挫败感,但不知道如何纾解。

教孩子如何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借助一些情绪管理绘本,或者教孩子感觉脾气爆发时先深呼吸、冷静一会儿再说话,等等。

注意: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很漫长,不要急功近利,以为对孩子讲一遍就有用了。毕竟在情绪管理上,我们很多成年人都依旧在进修呢!

过激行为要纠正,但不能以暴制暴

有的孩子在耍赖、发脾气时,可能会有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打人、咬人,甚至一些大孩子还会骂人。这些行为当然都是应该纠正的,但无论何时不要“以暴制暴”。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不擅长疏导情绪的表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引导情绪的正确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有人说,但光讲道理没用啊,孩子根本不听啊!——可这不是很正常嘛?不可能我们对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奏效一辈子啊。

家长采取打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是因为讲理没用,而是因为嫌太慢,总想速战速决。但孩子的成长可没有快进键啊。我们总想着快,伤的会是孩子的心。

其实,远离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并不难。只要能真正理解:

“三步对抗耍赖法”的核心思路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两点,就能避免激烈情绪的碰撞,远离甚至体罚的错误育儿方式。因为要快乐育儿,必须心中时刻有爱。而这,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该有的天性吗?

未来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可爱的嘤嘤酱


不要哄,这是孩子在试探大人的底线,一定要冷处理,别搭理他,如果心软,孩子会得寸进尺,以后就会发生,只要不如意就会一哭二闹,孩子的任性的坏毛病就是这样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