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是一个伪概念,宋朝碰到这个历史拐点,才被导致“吊打”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而历史书上也是对它有着“积贫积弱”的字样。以这样的眼光仔细来看宋朝的话,那么宋朝就简直是“满目疮痍”,“弱不扶风”了。



1,中央集权不完整

各地割据的情况很多,农民起义,蛮夷霸占鳞次栉比,甚至国中之国也有;但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将宋朝完全说的这么凄惨,在所有的朝代中,总体上宋王朝在中上游水准。

2,领域并不够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口号意味明显,实则犹如空谈,宋王朝亦是如此。但宋朝的版图并未多大这是事实,而在更别提在元人直接占据大半个欧洲的情况下了。



3,主动性不够

很少主动攻击占领其他的国家,就算是虽为强盛的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南宋更是安于一隅,还自顾自的乐。

4,打仗多议和

动辄战败便开始委屈求全,以议和结束。几乎每年一次的封狼居胥……这个简直让人没话说。

5,不讨账

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在他面前就是虚无,徽钦二帝还在北方做俘虏不说,还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岳飞刚写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就被处斩,而且这还是“宋朝第一名将”的待遇……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甘于现状

一边交着岁币,一边称着叔伯,即是如此,也不醒悟悔改。甚至还造就了另一个著名的“儿皇帝”赵构……一个泱泱大国向一个少数民族小国称臣,用今天的话就是真是那啥的狗了!

懦弱无能、毫无进取心、甘于忍受祸患耻辱、还错杀良将、动不动就像一个弹丸小国求和进贡……看到这些,真的是也难怪人们要唱衰宋朝了,不唱衰才怪呢!

但是,这还并不是全部,其实宋朝也很富裕。



首先是长城以南地域的繁荣,进入宋朝后,因为千余年的科技积累和气候好转,宋朝粮食产量陡增。这里面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功不可没,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宋朝人有吃不完的谷物。

在古代有了充足的粮食,就会有两个最重要的结果,首先就是社会安定,宋朝的兵变和农民起义是最少的时期,大家都吃的饱,为什么要造反。

第二个就是有更多人的从农田里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农民不仅可以养活封建地主,还能养活更多的商人、手工业者、科技工作者。



所以宋朝的科技发达,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又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还出现了夜市,宋朝是第一个能吃到宵夜的朝代。

而且宋朝和清朝一样,有庞大的关税可以作为充填国库,陆上丝绸之路走不通就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宋朝的经济水平在鼎盛时期GDP占据了当时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整个宋朝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差一点就能进入资本主义。




这样的一个朝代虽然重文抑武,但是雄厚的财力,完全能养得起百万雄师。

事实上,宋朝的军事实力一点也不弱。只是人家不想打仗,不想扩展到一毛不拔的草原隔壁,小国更富不是没有道理。

宋朝掌握的长江、黄河流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耕地。所以檀渊之盟这种放下面子用钱换和平的条约成就了宋朝的富裕,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和谐相处的典范。

宋朝的军队也有强大的骑兵,雁门关大捷,徐河大胜和唐河的大胜都是经典的草原战争。



宋朝生不逢时

宋朝倒霉就倒霉在在长城以北的地方也开始了蓬勃发展,而且燕云十六州还不在自己手里,也就是说宋朝的国境线根本到不了长城。

西夏、大辽、金国、到后来的蒙古帝国,这些国家在汉唐时期都在蛰伏,进入千禧年后,一股脑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每个国家都拥有强大的骑兵军团。

而且这些国家和之前相比有个明显的区别,他们都进入了长城以南,获得了肥沃的土地,所以可以长期支持军队作战,实力已经不是之前的匈奴可以对比。

西汉面对匈奴的时候对方是首领,而宋朝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对方可都是皇帝。这些政权的历史任务就是南下获取更多的耕地。所以宋朝三百多年,一直要抵抗这些政权的袭扰,碰上历史的拐点,宋朝被吊打也就不奇怪了,换做是谁来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