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被抄没家产的贪官的财产,皇帝和贪官均露出难看的吃相

这件事情是历史上的确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发生在天朝上国,号称盛世的乾隆时期,还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大家知道雍正皇帝爱抄大臣的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那个曾经大富大贵的家就是被雍正皇帝给抄了的。乾隆皇帝和他爹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雍正皇帝抄大臣的家是因为青海有战争,自己需要钱财支持年羹尧大将军。而乾隆皇帝抄大臣的家是因为爱财,动机明显不纯。

乾隆46年(公元1781年),甘肃人苏四十三发动回族起义,清廷派兵进剿,时任甘肃布政使(相当于省长)的王廷赞主动表示自己愿意捐出白银四万两,以资兵饷。乾隆皇帝并没有被这件看似积极的表象迷惑住,他的第一反应是一愣,要知道他是一个细心之人,刚当皇帝(24岁)时连几十两银子的小事他就做了一篇文章,让内务府官员灰头土脸的。现在乾隆皇帝(70岁)古稀之年,他想到的是,甘肃省是一个穷省唉,官员年收入那么低,你一个布政使怎么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于是他一边布置战争,一边派人密查王廷赞的家产来源,一查不打紧,查出一个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大白天下,两任布政使,王廷赞和他的前任王亶望,前后两任省级高官,均被正法。为了不让甘肃省行政陷入瘫痪,乾隆皇帝不得不放弃了开始了问责甘肃全省官员的计划,他画下杠杠,贪污两万两以上死罪。就这样也有五十六名官员被处死,包括总督勒尔谨,两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等等,另外革职,流放,畏罪自杀数十人。这件大案的始作俑者是已入贤良祠的于敏中(人已经死过了),他的牌位被从贤良祠中撤除,他死得及时,否则也难逃一刀。

乾隆皇帝派徐辉祖抄没了王亶望的财产。这些贪官的财产按说是充公的,但是乾隆皇帝要求把所有的东西打包送到京城去,自己要亲自查看。原来乾隆皇帝非常爱玉,爱得执着又贪婪,举个例子吧,他经常自己蹲库房里自己淘宝,挑选出来的古玉就让太监们清洗干净,以备他以后细细把玩。还有一次,新疆发现一个两吨重的玉石,乾隆皇帝心说,这个宝贝,我得得着,发布命令运到京城,结果玉石运到半路,乾隆皇帝就驾崩了。但他喜欢玉石是毋庸置疑的。

乾隆皇帝一方面心情郁闷,气愤填膺,一方面还有一个隐秘的期待,原来在1780年自己七十大寿时,王亶望曾经送了一份厚礼,几乎每件都精妙绝伦,其中一对玉瓶和一座玉山子玉料很好,造型别致,不过皇帝收礼有成例,不能全部收讫,必须退回一部分,以示自己不贪心,自有分寸,皇帝把这两样东西退还了王亶望,退回之后,皇帝有些后悔,心中牵挂不已,现在好了,可以通过抄家把这个人的奇珍异宝都搜罗过来,但是闽浙总督陈辉祖查抄过来的各种宝贝,那两件玉器居然并不在列,抄家册上列出的东西实物并没有,看来是有人胆大包天,把王亶望的宝贝调了包,这还了得?气急败坏的乾隆皇帝立刻派心腹阿桂和福长安去查谁这么利欲熏心?

调查报告显示,不是办事人员无知无畏,而是闽浙总督陈辉祖见财起意,平日欺瞒皇上这样的大罪做得多了,调包时就大大咧咧,连抄家底册都忘了修改。终于被细心的皇帝发现。

陈辉祖难逃此劫,不过皇帝和大臣为了争夺一个贪官王亶望的财产,一个急赤白脸,一个形同鼠窃,吃相是相当的难看。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如果不是乾隆皇帝过于细心,陈辉祖又过于粗心,王廷赞又过于表现自己,甘肃冒赈案就不会败露,总督大员欺君罔上的罪行也不会大白于天下。

这样的帝国,这样的天朝,什么事情都得靠皇帝细心,还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