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13万,自主SUV,喜欢大空间!哈弗F7

国产紧凑级SUV,正走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相比轿车,它们高头大马般驾驶体验总让人心仪。而在近期,各家自主品牌都发布了它们旗下的重磅车款。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一探究竟。

荣威RX5 MAX

外形层面,RX5 MAX车头采用了中网大灯一体式设计,矩阵式LED大灯组与前中网巧妙融合,从而构成一个极富整体感的视觉重心。配合富有动感的前包围与下方银色饰板,成功塑造出一种大气得接近霸气的第一印象。


车侧则未曾采用当下风行的悬浮式车顶,强调挺拔的双腰线设计搭配横贯车顶的金属饰条,为整车支撑出一股威猛外扩的整体气场。



车尾A字形尾灯无论是设计风格,或是转向灯的点亮形式,都能明显看出对某灯厂的借鉴,但整体效果毫无违和与拼凑,配搭上横贯金属饰条与品牌英文徽记与双隐藏式排气,为整台车烫下一个档次且精致的句点。

基于同级优势明显的车宽与强调舒展的风格,RX5 MAX的前排具备一种扑面而来的宽适,左右贯穿式空调出风口很好地拉长了整套内饰的视觉宽度。



富有弧度的中控台线条与车门饰板造型巧妙融合,从而为驾驶者提供相当不错的乘坐安心感与审美体验。电子档把与按键驻车的应用,也在视觉与实际使用层面,构筑出风味鲜明的科技。



材质层面,RX5 MAX中控台上部及中部均为软性材质包裹,并点缀有假缝线修饰,整体传达出一些档次感。驾驶者最常抓握的方向盘三点/九点位置,也用上了打孔处理,从而增大手掌与方向盘间摩擦力,让驾驶更为轻松、安全。

储物空间层面,RX5 MAX也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中央扶手箱容积较大,并有空调出风口内设其中,从而让车主在冬天、夏天喝上一杯较为可口的饮料。



车内门板上的储物格数量足够且空间规整。排挡座旁也预留好体积得宜的杯架与手机槽,足够容纳下星爸爸家的各种杯形与手机界各种“PRO”。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电子档把的应用,设计师在排挡下方镂空出一个足以容纳“无人航拍器”的特大号储物空间,并贴心预留好USB充电接口与12V电源,从而为驾乘人员提供不错的方便。

车机系统层面,荣威RX5 MAX搭配一套由12.3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14.3英寸2.5D四曲面大屏共同构成的智能座舱系统。系统内建一套斑马3.0车机系统,除了耳熟能详的“声控多媒体”、“声控车窗”等功能,更配备有“SKY EYE天眼系统”、“AR实景导航”、“车信”等多项科技功能。



用户通过上汽荣威APP注册Face ID,然后通过 SKYEYE天眼系统自动识别,即可智能解锁车辆。当车主坐上驾驶位时,内建的SKY EYE天眼系统就会主动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用户轻踩刹车即可启动车辆。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识别不同用户,主动将座椅、后视镜等调节到各驾驶者的惯用位置。



相比MARVEL X更为先进的AR-Driving实景驾驶辅助2.0系统,能够将前方实况实景投射于驾驶者前方的12.3寸全液晶仪表上,并通过箭头标识与距离数显为我提供直观的路径指引,从而避免复杂路况下误入歧途的可能。

车信系统可通过语音共享实时位置,从而为“接人场景”提供不错的方便,所采用的语音交互形式,也很好规避了驾驶情境中安全隐患。



全新融入的闪念助手功能,则能够设定闹钟及待办事项提醒,带来更具温度的使用体验。

基于领先同级的车身宽度,RX5 MAX前排视野开扬,乘坐舒展,座椅宽大柔软且具备一些包裹感,能够让我较为放松地驾驶这台“尚算庞然”的荣威。进入后排落座后,我能感到这款车隐约具备的“跨级感”。基于优势鲜明的车身尺寸,它的整体空间相比起日常认知的紧凑级五座SUV都要大上那么一些,已有些接近昂科威、冠道等中型大五座SUV的表现。腿部空间自然舒展,甚至足够支持得了“二郎腿”这样的风骚操作。相对平坦的后排地板配合全系标配的后排出风口,足以带来调性舒适的乘坐感受。



动力层面,我试驾的300TGI车型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73马力的1.5T直喷增压发动机,匹配一台传统6AT自动变速箱。该款发动机能在1750转时爆发最大扭矩,虽在全行业不算十分优秀,但立足价位级别,也并无不妥之处。6AT变速箱整体姿态圆滑,应付起此类SUV车款最常出没的城市路段,的确具备一种先天性的如鱼得水。

就我的实际驾驶体验来说,这是一套调得非常“城市向”的动力总成。油门初段积极灵敏,油门踏板无需多深踩踏,便能将动力调动得十分活跃,应付起城市中需要“毫秒级反应”的抢道撕逼,可称一辆响当当的“钮钴禄.荣威”。红绿灯起步时,也能很自然地把速度带起来,绝不会招致后方车辆的“滴滴”。



但也基于1.5T的先天排量,我所试驾的这款排量1.5T的300TGI车款在面对80Km/h以上的中段再加速时,也确实能够感到一些些力有不逮。

坚实但不运动,舒适却不浮虚。这是当年绝大多数城市SUV对于驾驶这件事的理解,也是RX5 MAX关乎动态驾驶的拿捏。荣威的工程师倾向于将路面颠簸足够全面地过滤。从而营造一种富有隔绝感的驾驶体验。

就我的实际驾驶体验来说,RX5 MAX转向手感轻盈,配合不算庞大的方向盘尺寸,开起来几乎毫无上手难度。悬挂整体基调偏向舒适,动作轻柔,但也在后半段保留有一些韧性,能够足够周全地过滤掉路面大部分起伏颠簸,配合整体柔软的座椅填充物,最终传递到驾驶者身上的颠簸,已非常隐约朦胧。

哈弗F7

外形层面,F7是一款颇为“大气”的哈弗,就第一印象来说,这款车周身充斥着一股关乎力量的炫耀。颇具杀气的六边形中网配搭线条犀利的大灯组,显露出较为强悍的视觉冲击。车侧造型方面,F7虽未采用全然时尚的溜背造型,但上扬式整体窗线与小尾翼的组合,也传达出一些运动味道。车尾风格相对和缓,但贯穿式金属饰条,也拉伸出颇为“广博”的视觉宽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推荐车款,全系次低配——“1.5T 两驱i酷”采用的是一套卤素大灯。


内饰层面,相比VS7的艰苦朴素,哈弗F7的车内无疑弥漫着一股穷奢极欲的豪奢。首先,整套内饰颇为壮丽的环抱式廓形与错落有致的层次分布,能够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你对它的好感。其次,材质层面,这套内饰也延续着哈弗品牌标志性的“舍得下本”。中控台上部、中部均运用有手感细腻的软质包裹,下方电子挡板及形制类似“某迪”的中央控制旋钮布局,也冲撞出这套相当不错的现代风味。



车机系统层面,推荐车款——“1.5T 两驱i酷”搭载一款9英寸触控屏,内建蓝牙通话、道路救援呼叫、原厂手机映射等功能。并支持语音控制天窗、导航、电话、空调及多媒体系统。屏幕UI分辨率尚算不错,但立足2020年视角,UI界面的整体形制,看着不太够很强的精致感。



乘坐空间层面,作为一款面向家庭用户的紧凑级SUV,F7采用了完全偏向舒适性的风格基调。首先,F7的座椅形制颇为“尼桑”,整体形制宽大柔软,能相当周全地包裹住车内乘员的身体,并且座椅填充物用得非常多,而这种填充物本身也有着非常柔软的材质,这就保证了类似“影院VIP厅沙发”的强下陷感。推荐车款——“1.5T 两驱i酷”所配备的红黑配色织物/皮质混搭座椅,也在视觉层面传达着相对鲜明的运动风与高档感。



同时,推荐车款所配备的后排空调出风口与近乎全平的后排地板,也为满载出行,创造出相当程度方便。尾箱层面,F7也有着足称硕大的整体容积,支持4/6放倒的后排椅背,也为大件物品装运,提供了相当程度方便,并且相对较低的地台高度,也有利于大件物品的搬上搬下。

作为长期高举“国民SUV”旗帜的哈弗品牌,F7在动态层面,也倒向了毫无做作,彻彻底底的纯粹舒适风格。动力层面,推荐车款——“1.5T 两驱i酷”搭载一款最大功率169马力的1.5T直喷增压发动机,匹配长城自主研发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而就实际动力表现来说,这台发动机1400转就能到达最大扭矩的特性,使这款发动机的动力足够容易拿取,城区较低速度行驶,就能感到一些隐隐的呼之欲出,虽只是1.5T这样一个较小排量,但较低车速时给到驾驶者的驾驶信心,却是那种十分的丰厚。其次,基于直喷增压技术的应用,这套动力的后段爆发,也一改老哈弗歧管喷射发动机(就是装配在老款H6上的那款)那种冷淡无趣,而变得足够泼辣且懂得迎合,动力输出积极、平顺且高效,高速公路时的中段提速,也具备一些的后劲,但基于1.5T这样的排量,这种后劲只能说让你开着不心虚,但也尚未达到“酣畅”的地步。

而双离合变速箱曾被诟病的顿挫情况,也被十分优化得较为完善,日常驾驶感觉不到明显异样,但距离民用双离合巅峰的大众,还有一些肉眼可见的差距。但可能基于“平顺压倒一切”的调校逻辑,这款式双离合在急加速过程中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它的换挡速度不算快,能够感到一些动力未曾衔接的空档。



操控性层面,这款车的悬挂行程颇长,这样它就算在应付减速带、较大坑洼等路况时,也能颇为淡定地化解,仅会产生那种柔和的上下起伏。避震动作较为“粘滞”,能够将震动十分柔和得处理,就算较快速度通过连续坑洼时,也不会产生那种硬朗的咚咚。配合同价位中相当不错的NVH水准,这款车整体舒适性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一线合资品牌,F7推荐车款所采用的1.5T发动机的嗓音不算很有质感,高速行驶时,能够感到一些声音维度的松散与嘈杂。

转向层面,哈弗F7也采取了最讨好中国消费者的那种风格,方向盘上刻意营造了一些重量感,从而实现俗话所说的那种“这车开着稳”。同时这套转向也保留了不算小的旷量,车头对方向盘动作的反应,不算愚钝,但也丝毫不贼,整体风格淡定、稳定,足够容易驾驶。

博越PRO

作为一款“PRO”车型,全新博越POR在现款博越基础上,实现了内外饰质感、驾乘品质的整体跃升。但也鲜明遗存着现款博越“残留的躯壳”。


外形层面,原沃尔沃设计总监“彼得霍布理”手笔,的确赋予了博越PRO自主品牌中相当高的完成度。整体调性在北欧精致基础上,诠释了中国消费者看重的敦实。吉利家族式水波纹设计,整体笑面和善、彬彬有礼。在中式礼序与欧风硬朗之间,拿捏对了一个优渥的平衡。



具体来说,博越PRO整体风格精致大气,车侧线条则有着强调“德味”的玲珑浮凸、漆水锃亮,外凸式轮拱加持出足称优渥的野性。车门飞扬式装饰线条,也展示出棱角分明、足称利落的运动。车尾处上下呼应的一体横贯饰条与车顶小尾翼的配搭,更显露出这款车精致年轻的产品调性。



内饰层面,相比现款博越,博越PRO则有了翻天覆地般变化。整体质感与精致度均有了翻天覆地般变化。中控大屏及内建的GKUI人机交互系统具备足称分明的科技感。



GKUI人机交互系统,支持音乐、导航、手机映射等多项功能,整体屏幕界面的美观与精致程度,相比现款博越也有着相对大幅的精进,UI系统对手指点按的反馈,也足够高效,整体使用感受与2000元级安卓手机,已大差不差。



空间乘坐层面,博越PRO的座椅布局,能够明显感到它对旗下北欧子品牌的学习借鉴,椅形足够贴合人体,填充物材质也有的更强的恰到好处。该软的足够软,该硬的足够硬,既能够在相对激烈驾乘中给予驾驶者足够周全的包裹,也能通过自身椅面的柔软,配合取向舒适的底盘悬挂,将传递到驾驶者身体的震动足够周全地消弭。

动力层面,推荐车款1.5TD车款搭载一款同源领克的1.5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爱信6AT自动变速箱。全新换用的爱信6AT变速箱,相比现款车型所搭载双林DSI变速箱,无论动力梳理或是传动效率,都明显高出许多。换挡之间的缝隙,会小了那么许多。动力与踏板之间的关联,也要紧密线性上那么一些。相比排量更大的1.8T+6AT动力,整体动力有着更为明显的“跃跃欲试感”。



操控层面,全新博越PRO较为恰当地拿捏住一款“PRO款紧凑级SUV”的理所应当,底盘安稳得近乎稠密,配合优渥水准的隔音降噪,整体舒适性甚至略有超出一款10-15万元级SUV的理所应当。相比前款明显轻量化之后的底盘架构,也能在相对激烈驾驶中,为驾驶者带来利落不拖沓的操控身手。但相比同价位轿车,囿于SUV与生俱来的较高重心,它也确实无法做到怎样的矫健飘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