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杏贞

  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小名兰儿,满洲镶蓝旗,出生于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道光二十二年签订《南京条约》后赔偿时,发现库银亏空,令所有司职人等赔付,当时任户部员外郎的吉朗阿(兰儿的曾祖父)遗下银两亏空,任刑部山东司郎中的景瑞(兰儿的祖父)在道光二十七年,因没能按时退赔其父吉朗阿在户部任职时的亏空银两而被革职,而兰儿的父亲名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八品文官,所以叶赫家是个没落的八旗。

慈禧

咸丰二年二月,十七岁的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当时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仅十五岁,为人勤俭,对人宽厚,与咸丰帝能相敬如宾。懿贵人叶赫那拉氏颇能取悦咸丰帝,咸丰四年二月晋封懿嫔。咸丰六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晋封懿贵妃。

  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

咸丰

   咸丰十年春,第二次鸦片战争暴发,英法攻占天津,进犯北京。咸丰帝带着皇后皇子贵妃仓皇逃亡热河,命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重下谕:立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并用顾命八大臣辅政。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懿贵妃掌管),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权力互相制约。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六岁的载淳即位,皇后钮祜禄氏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并尊为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尊为懿皇贵太妃,之后又以皇帝生母的身份,被尊为皇太后。钮祜禄氏居上首为东,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叶赫那拉氏居下首为西,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慈禧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垂帘,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的理由反对。两宫皇太后召见八大臣,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音大到吓得小皇帝尿了裤子。

同治

  小皇帝载淳和两宫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宫,从承德启程返京师。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就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从小道赶回北京。慈禧和慈安联合在京的六王爷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宣布在承德预先由七王爷醇郡王(慈禧的妹夫)奕譞准备的谕旨,宣布肃顺、载垣等罪状,逮捕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恭亲王奕訢被封为议政王,从此,27岁的慈禧与25岁的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废八大臣所定“祺祥年号”改年号“同治”。同治初期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两宫太后为17岁的同治议婚,慈安太后看中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慈禧太后看中凤秀之女富蔡氏。同治帝本人喜欢阿鲁特氏,便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蔡氏为慧妃。阿鲁特氏是蒙古正蓝旗人,婚后与同治感情甚密,相敬如宾,而被封为慧妃的凤秀之女常被冷落。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皇后每天都得向两宫太后请安,慈禧常对皇后横加指责,事事找茬。

  慈禧对同治帝冷落慧妃亲近皇后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对于慈禧的话,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

  同治十二年一月,载淳清政后仍难摆脱慈禧干政,慈禧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下旨开工,然而当时财政紧缺,修复耗资甚巨,之后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七月十八日奕訢、奕譞、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要求停工,同治与奕訢争辨过程中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訢又提到同治化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一事,同治帝矢口否认,奕訢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同治无话可说。二十九日,圆明园工程停止。三十日同治写了一道朱谕,革掉恭亲王奕訢一切职务。次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第三日又下朱谕,革去惇王奕誴、醇王奕譞、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劻、军机大臣奕訢、文祥、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诏命同治帝:“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同治又恢复了奕訢的亲王衔,奕誴、奕譞的官职也得以恢复。

  同治十三年十月,同治患天花,十二月,同治帝崩,享年十九岁。但同治的死因另有说法是他因寻秦楼楚馆染梅毒不治而亡。同治无子,按常理应该为皇帝选继皇子继承皇位,这样本该选溥字辈的。亲王大臣廷议时,慈安认为多事之秋该选个年长的,提出立恭亲王之子载徵为帝,恭亲王担心慈禧猜疑,提出自己次子已过继给别人,现膝下只有一子,请立溥伦(道光一脉溥字辈唯一可选的)为帝,选溥字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该是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慈禧以溥伦(父亲是过继到道光长子名下的)是旁支,选了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和七王爷醇亲王的次子载湉为帝,其实当时七王爷长子早夭,七王爷也是独子,可是这位载湉通过了廷议。当时醇亲王因主张驱逐洋人而辞官,所以没有参加廷议,当接到懿旨其子被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载湉登基,改元光绪。由于皇帝年仅四岁,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听政,此时慈禧已占绝对优势,人多效之。

  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淫威下,寡居的皇后阿鲁特氏整日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光绪即位,阿鲁特氏被著封为嘉顺皇后,既不是太后,也不是皇后,处于皇嫂这种尴尬地位,阿鲁特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光绪七年三月慈禧生病,初九慈安偶染微疴,十崩逝于钟粹宫。有说慈禧不是生病,而是和荣禄有了身孕,小产后调养,被慈安撞破,慈禧大谈二十年来二人情如姐妹等等打动慈安,慈安拿出咸丰临终秘诏(大意是咸丰对慈安并不放心,但慈禧是储君生母,日后必定母以子贵加封太后,如果慈禧有不对,慈安可以此手书除之),慈安令慈禧看过后当着慈禧的面烧为灰烬,慈禧表面感动,却记恨在心,次日便毒杀慈安。

  光绪十三年,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然而朝中大事必须得到慈禧批示才能裁决,实际慈禧仍然把持着朝政。为了继续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即隆裕皇后),使光绪帝亲政后仍然形同傀儡,因此光绪疏远皇后,宠爱珍妃。

左瑾妃 中慈禧太后 右隆裕皇后

  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对日态度上,慈禧主和,光绪帝极力主战,中日甲午战争暴发,光绪得到拥护,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攻下旅顺、威海,在旅顺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抢劫和强奸,遇难者超过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据说十月二十八光绪帝在给慈禧请安时,慈禧铁青着脸,不理睬他,光绪帝竟在地上跪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慈禧恶狠狠地说:“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来管。不能让她们破坏家法,干预朝政。下去吧!”根据清宫档案记载,证实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即扒去衣服打。次日珍妃与姐姐瑾妃因“卖官鬻爵”降为贵人。

左光绪 右珍妃

  光绪帝痛定思痛,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随后宣告光绪退位,自己训政,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光绪,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随着赔款增加,人民不堪重负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慈禧听信毓贤之言义和团能"枪炮不伤"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刚毅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沿途到处杀洋人,烧教堂,拆电线,各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但未获回应。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八国联军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圆明园再次被放火烧毁。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支持变法的珍妃力主皇帝应留京抗战,慈禧临行前令人将她推入井中溺死,后被留守宫内的太监捞出,葬于西直门外。慈禧为了钳制社会舆论,宣称珍妃因随扈不及,殉难宫中,并追封其为恪顺皇贵妃。

  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慈禧自西安回銮后,于十月二十日撤去溥儁被大阿哥称号。光绪帝的皇位保住了,但仍居瀛台,形同废帝。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清政府宣布中立,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病重,二十一日,久病的光绪帝驾崩(有说是慈禧担心死后光绪亲政报复,因此命李连英毒死光绪),皇帝无嗣自然要从皇帝的兄弟中择子嗣位。

  醇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所生,大哥:载瀚,两岁卒。光绪排老二,三弟:未命名,出生第二天就死了。四弟:载洸,五岁卒。侧福晋刘佳氏所生。五弟:载沣长子溥仪雀屏中选。六弟:载洵,过继给瑞郡王奕志为嗣。七弟:载涛,一开始过继给贝子奕谟为嗣,后改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慈禧谕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未正三刻(下午5:45),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