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日本全稱是啥?說出來你別不信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的全稱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了,這一名稱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了,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一名稱才正式出現。當下的中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的多民族國家。

可問題是,這“中國”一詞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換句話說,什麼叫做“中國”呢?這究竟是如何定義的呢?

清朝疆域

“中國”一詞的來源

“中國”這個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比的熟悉了,而我們也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習以為常,並常常感到驕傲和自豪。現在我們閱讀史書的時候,也不會對“中國”這個詞的含義產生疑問。但其實在歷史上,“中國”這一概念曾被多次反覆爭論。什麼是“中國”?“中國”是如何界定的?等等這些問題在歷史上的爭論一直都存在。

比如在晚清民國時期,革命者們就曾爭論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究竟是一個繼承清朝領土的多民族國家,還是一個僅僅包括在長城以南地區的漢人國度?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如果選擇前者,那麼等於你就承認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即清朝的統治跟前面的明朝和再往前的漢、宋的統治都是一樣的,都是遵循歷史規律而已。但如果選擇後者,那麼就等於是承認中國僅僅是長城以南地區的漢人國度,那麼長城以外的地區則不為中國所屬。

而在筆者看來,當然是選擇前者,因為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經過長期以來的發展,無論是明朝這樣的漢人王朝也好,還是清朝這樣的草原征服型王朝也罷,都是在我中國大地上誕生起來的王朝。當然,這也就說明了,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明朝疆域

雖然在歷朝歷代對中國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但若考慮到王朝的存在性質,實際上也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中國”這一詞最早就出現在西周的一件名為“何尊”的青銅器上,其原文有四字,即“宅茲中國”,其含義其實就是指周成王繼承周武王的遺志,在中原地區建造東都雒邑的故事。簡言之,就是居住在“中國”(中原)。

如果按照這樣來看的話,在當時的中國所限制的範圍就是中原地區了。不過這一地區在隨著歷代王朝的更替演變,其範圍就遠遠不止於此了。隨著像清朝這樣的草原征服型王朝的到來,“中國”的範圍就大了,同時包括了長城南北地區。而明朝為了維繫所謂的“漢人王朝”統治,因此也只能處在長城以南地區了。

雖然明王朝前幾任的君主曾經打到草原,但卻始終無法施行管理,首先來說兩者的統治邏輯並不一樣,一邊是農耕,一邊是遊牧,如果派漢人官員和士兵前來此地駐紮管理的話,那麼這些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必然發生改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明王朝奉行的“漢人王朝”又是否能成立呢?

因此我們也能從中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在古代的時候,那些“純漢人王朝”是不能同時統一長城南北地區的,而往往只有“草原征服型王朝”才可以做到。

在我們瞭解完“中國”大致的來源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們的鄰國“日本”,這一名稱是從何而來的,現在的全稱又是什麼?

“日本”這一名稱的來源

關於“日本”的稱呼,在不同的時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我國東漢時期,日本就被東漢開國皇帝,即漢光武帝劉秀賜封為“倭國”。所謂“倭”,有矮小之意,是劉秀根據當時日本使臣的外貌形象所賜的名字。當然了,在當時這一詞並無貶義。

在隋朝的時候,日本漸漸意識到這一詞的含義,覺得不妥,於是便想改名,但是隋朝的皇帝並沒有同意。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被賜號為“日本”。

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的國力也逐漸增強,特別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國力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於是日本便開始稱自己為“大日本”、“大日本國”和“日本帝國”。

在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日本則首次稱自己為“大日本帝國”。1936年之後,這一稱呼則正式成為了日本的國號。不過在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其稱號從原來的“大日本帝國”變成了“日本國”。

時至今日,這一稱謂仍在使用!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參考文獻:《隋唐史》、《宅茲中國》、《樞紐》;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