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tanyou1


正所谓是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你别猜,因为他们生性多疑,性格不定,你永远猜不准的。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正是如此。他在称王之后依然不放心,时不时出去暗访(跟乾隆皇帝的微服私访不太一样),做起他的老本行――乞丐,来打听打听朝廷外界的真实情况,以查探一下他的大臣们是否安分为民,还有查看一下五湖四海之间是否太平。



为什么他要扮演乞丐呢?

笔者猜测他知道“自古丐帮消息满天下”,深谙其道,加上本人原本就是乞讨为生,只要自己稍加小心,别人自然是发现不了其中奥秘,故而他混进去丐帮里一探究竟。加上丐帮里的人整天乞讨为生,跟很多人都没有利益上的纠纷与争夺,他们纯粹是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类似方式谋生,坐赢或者躺赢,根本就不需要说一些违心的、不真实的话来妖言惑众或者损害他人。

这个皇帝也是个干脆利落的人,想好了计划他就去行动了,神龙见首不见尾般地消失在他的诸位大臣们的视野里。大家也不好胡乱说什么,只能静静等待他的消息。结果一段时间以后,朱元璋回来了。他一回来就大动肝火地斩杀了几位大臣(有的人传言说是下令杀了七位大臣,而有的版本则说是五位大臣,这个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朱元璋为何回来后就诛杀这些大臣?

版本一,因为朱元璋在外得知,这些大臣全都蔑视皇权,所以朱元璋一气之下便就将其全都杀了。 这个版本的可信度并不是那么高。

版本二,朱元璋自幼家贫,受尽了艰辛,更是因为需要向朝廷交缴纳沉重的赋税,他们一家人还要饿着肚子干活,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正因为如此,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全家人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他们家中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根本就没钱给死者买棺材。于是乎,朱元璋忍痛找了几件破衣服把他们包裹好,最后把他们安葬了。朱元璋从那时候开始就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惩治贪官污吏,不再让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

而这次暗访,就让他知道了这些大臣的劣事败迹,他不免大为触动,下了杀人之心,同时也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警惕别的大臣们小心做人,两袖清风做事,一心一意为民做事,谋福利。

据传,朱元璋在丐帮里混进去,了解打听了不少贪官污吏的信息,紧接着他到各地各级的机关办事处,表明身份要查看朝中大员的违规行为。果不其然,丐帮中人所言甚是,他查证到的事实与他们所说的几乎一模一样。



于是乎,朱元璋便拿着一堆官员的犯罪证据回到朝廷上:刑部郎中、员外郎私收贿赂,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礼部侍郎章祥、员外郎辛钦,私吞赏赐给公主的婚礼银两;都察院御史刘志仁自然也在其中。证据确凿,其他人也无从抵抗,只能被朱元璋下令斩杀。除此之外,朱元璋手里还包括61个给事中的贪污受贿行为。他下令把这些人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回来。如此一来,大臣们和小官吏们都不敢轻易犯事了。


瀚海说史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皇帝,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天灾加上沉重的赋税,一家人经常饿肚子,他从小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甚至外出讨饭,父母及大哥相继去世后,为了活命他来到一家寺庙出家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寺庙也难以为继了,刚满17岁的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其实就是干起了老本行--要饭。

丐帮的生活就是人员复杂,消息来源广,一入丐帮,便知天下事,他从乞讨人员的口中得知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深得民心,朱元璋也很想加入,正好他的老乡汤和也在郭子兴的军中,于是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随后朱元璋带领军队打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长江下游的张士诚,逼降了浙江的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然后率军25万北进中原,消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让他刻骨铭心,因此他希望自己能贴近百姓的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治理国家,所以朱元璋下令归耕垦荒,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减免他们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铁腕治贪,但早上杀了一个,晚上又来了一批,怎么贪官越治越多,而且都是些级别低的小贪,重量级的贪官少之又少。

朱元璋一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表示怀疑,可又没有证据,贪官的脸上也没有记号,可贪官不出,他一日不安,他思来想去,决定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群众他才能得到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朱元璋乔装打扮穿上破衣烂衫,别说还挺像乞丐的,他有这方面的经历嘛,在几个秘密侍卫陪同下,朱元璋很快就融入到乞丐的行列中。

朱元璋就同其他的乞丐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朱元璋得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查出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受贿,故意拖着案件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他还以权谋私,肆意妄为,害死了一名少女,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么大的事乞丐都知道,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径直去了几个大的行政机关,亲自探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刑部官员收受贿赂隐瞒刑犯谎报死亡,礼部官员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敢逾制(也就是僭越犯上),加上最恶劣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5个朝中一品大员,另外还有61个给事中也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原来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么多的蛀虫,自己杀了那么多的贪官,依然还有人敢贪污受贿,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感震怒,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事中发配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返回中原。经过此次事件,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




遗产君


一、

像朱元璋这样有能力强国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在朝堂之上想方设法的替百姓解忧,而手下的官吏确在底下偷偷的压榨百姓。

再加上朱元璋以前也总是受到元朝政府的压榨,这就使得他更讨厌那些贪官了。

朱元璋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有了“微服私访”这一出好戏。



那为什么朱元璋不用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而是假扮成乞丐呢?这里就和朱元璋以前的经历挂钩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没有出道前,他不仅当过和尚,还做过乞丐。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做过乞丐,所以朱元璋非常清楚乞丐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多强。

于是呢,朱元璋便开始行动了。

二、

朱元璋这不去不知道,一去还真是吓了一跳。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敢在法律这么严明的明朝做那么可恶的事。



当时朱元璋在乞丐口里了解到了一个名为刘志仁的官员,说刘志仁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收到钱财,总是故意拖延所办之案,只要哪一方给的钱多,哪一方便胜诉。

朱元璋还听说刘志仁曾经就以这样的方式,害死过一个姑娘。

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自然是十分生气。于是他便回宫彻底调查此时,经调查之后,果然发现刘志仁一直在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于是,朱元璋直接给刘志仁下了一条重罪——逾越祖制。

逾越祖制就是指越过了先前所定的制度,此罪可大可小,全凭官吏的心情,那这个罪名如果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来,肯定就是大罪了。

最后,朱元璋给刘志仁等人定了死刑,并当街问斩。



三、

所以说,朱元璋此次“微服私访”是有原因的,是带着反贪的目的的。

当然,明朝在朱元璋这次的大调察下,发现的贪官可不仅仅只有刘志仁一人,据资料记载,他彻查了其他的60余人,都曾贪污受贿过。

这六十几人按情况受刑,轻则发配边境,重则小命不保。

也是在此之后,明朝初期的清廉之风才会开始盛行。


千古君


朱元璋出街暗访,这样的事情很多,不过这次与平时最特别之处在于一次性杀了5位一品大臣,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为何朱元璋要这么做呢?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分析。

一、朱元璋生平主要事迹

要分析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从而才能更加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只有搞清楚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你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分析出他做一件事情的真实原因。

朱元璋原本出身贫寒,甚至最穷困的时候当过乞丐要过饭,他深知处于社会底层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多么糟糕,所以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百姓生活比较关心。

后来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参加红巾军起义,也是因为元朝末期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众多百姓受不了压迫揭竿而起。朱元璋深刻明白人民群众对国家根基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后来他当皇帝后处理很多事情的初心。

后来朱元璋逐渐壮大之后,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兄弟就是淮西一起出去的兄弟伙,大家从零开始创业,最后取得大明江山,也算是做成一个较大较成功的上市IP,这时候对整个国家的管理,才是朱元璋最在乎的事情,为了管理好国家,他甚至可以将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原始股东解决掉,何况是其余人员?

二、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

分析完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我们继续回归主题,问题中所说的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应该指的是洪武十九年那次出街暗访。

当时朱元璋也是因为淮南地区发生灾情,于是想去民间了解一下真实情况,从而微服私访,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真实身份同时还要达到深入社会最底层的目的,朱元璋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分寒酸的平民百姓,应该没有乞丐那么严重,只是稍微寒酸一些而已。


朱元璋去到发生灾难的淮安,想看看如今自己统治的国家整体水平如何,一路上挨近南京的地方,因为距离天子较近,还算一切不错,整体水平让朱元璋基本满意。

但是朱元璋抵达淮安之后,却发现这里充斥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朱元璋继续深入群众,有人开始悄悄跟朱元璋诉苦,说自己的父亲被官府的人强制征税打死,姐姐长得好看一点也被他们玷污。

其实诉苦这种事情,与熟人倾诉可能会被人把自己当做祥林嫂,只有与陌生人倾诉,才有那种倾诉完的痛快感觉,并且陌生人会感同身受安慰你,让你感到被人在乎。

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深入群众的普通人朱元璋交流,朱元璋也是充满耐心,恰似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一边劝大家要想开一点,安慰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边又在内心感到五味杂陈。


这种感觉也许不难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几十年创建的基业,眼看着蛀虫满满,眼看着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自己最厌恶的事情,可想而知那种绝望与愤怒,何况朱元璋当年自己刚开始起步征战的时候也在淮南地区待过,触景生情,让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思考方向都发生转变。

朱元璋担心的是国家江山社稷,要是有一群蛀虫存在,自己的大明天下迟早要完蛋,于是朱元璋慢慢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人群,将人们所说的事情记在心里,派随从锦衣卫去一一核实。

经过锦衣卫紧锣密鼓的排查,发现淮安的官府果然问题百出,这里刚来了两个京城下来的御史,分别是刘志仁和周世良,朱元璋一听到这两人名字,就火冒三丈,这两人不就是自己派来淮安监督贪污腐败的么?怎么反而同流合污了?

为了将事情彻底查清楚,朱元璋回到京城专门叫锦衣卫以及自己眼线去彻查,动静不大,担心打草惊蛇,经过几番彻查之后,发现此次淮安事件,居然牵连到涉案人员60多位,还有5位是京城的一品大员。


这么一来,朱元璋更是心态崩溃,自己泱泱大国,原本以为已经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安康,没想到一查却是这番模样,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敢包容庇护,让底下官员做出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朱元璋必须对此次事件进行严惩,于是朱元璋将60多位涉案人员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去边疆地区,背后保护伞的5位一品大员,更是绝不姑息,一律斩首,让天下百姓看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决心,也让人们明白自己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从未改变。

自从朱元璋这次严惩之后,大明朝的天下维持了一段时间太平,官场贪污情况也得到一定缓解,充分说明这次行动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

三、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

上边已经将朱元璋办案的整个过程详细描述,下边我们结合案例继续分析一下朱元璋杀掉五位一品大员以及那些涉案人员的真实原因。

1、杀一儆百

这个是最明显的,遇到这种事情,杀一儆百,让其余人员看到害怕,从而收敛自己,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当时那些官员有很多的罪名按照当时法律而言罪不至死,为何朱元璋又要那么残忍呢?


2、触景生情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情的感触就会不一样,比如如果你从小养尊处优,遇到有人抱怨自己生活多么不如意,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烦,而不会有那这种感同身受之感。

但是换一个身份,要是你从小就被人欺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当这个人跟你抱怨生活不易时,你的脑回路首先就会浮现出自己当初那些悲惨生活,从而对面前这个人十分同情,对那些欺负他的人痛恨至极。

每个人生长环境的不同,注定形成不一样的思考问题角度,从而站的立场就会不一样,要是朱元璋从小是个富二代,也许他遇到这件事情就会按照法律来解决,因为他体会不了普通人民那种绝望,然而朱元璋刚好是普通甚至是最糟糕的贫穷出身,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必须严惩不贷,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3、思考深度

普通人看到这个问题,仅仅会停留在问题表面,觉得就是一件普通的贪污事件,可是对于朱元璋这种统治阶级而言,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贪污,还有整个政府系统的瘫痪,甚至他可以想到自己国家的衰颓,要是国家长久这样下去,自己的江山何在,自己的皇位何在呢?



所以原本普通的贪污事件,瞬间升级成为一种对朱元璋皇位产生影响威胁的事件,面对这种威胁,哪个皇帝不是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掉呢?只要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统统不能放过,这就是朱元璋一次性杀死那么多人的原因。

结语

当你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内心想法之后,再去判断这个人做一件事情或者想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与目的,就会简单很多,换言之,想要深入分析一个人,必须去了解他的生活才行,要不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朱元璋残忍暴力!


嗔痴历史观


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能够拥护你,是因为你能了解大众的贫苦,做事情能为百姓着想。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很多人都说他是个暴君,但我认为他是个明君。

朱元璋早年家里面很穷,穷到只能靠要饭来糊口。就算是后来飞黄腾达,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要饭的日子。但是自从做了皇帝,他发现自己耳朵似乎是“聋了”。

这里的聋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聋,而是他看到奏折上面所写内容,全部都是国泰民安的景象。朱元璋他也不傻,他做过乞丐,知道百姓有多穷。

不可能仅仅在他做了几年皇帝就能把日子过好,当然他也知道,这是因为下面的官吏不敢报告真实情况导致的。因此朱元璋也经常乔装打扮成平民,去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

而这一天朱元璋扮成了乞丐,因为乞丐经常四处流窜,消息最发达。想当年朱元璋做乞丐的时候,就结下了不少的朋友。后来打仗的时候,甚至还用过他们做情报。

这次朱元璋混到乞丐队伍里面去,听到周围乞丐都在讨论一个人——都察院御史刘志仁。这个人他有印象,前不久的时候,淮安发生一起案件,把他派过去专门处理这件事情。

难道他又惹什么幺蛾子了吗?于是朱元璋几经打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确实过去查案子了,但是本来一件非常清楚的事情小案子,他却一直拖着不判决。

有什么难处吗?其实也并非如此。他这是在等别人给他贿赂,谁给的钱多他就判谁赢。而且心还非常黑,可谓是吃了原告吃被告。不仅勒索两家人的财产,还诱惑良家妇女。

朱元璋知道事情之后大为生气,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贪污腐败。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派过去审案子的,岂不是就是代表了自己的名声。

于是他表明身份,要亲自处理这些案子。一番调查之后,发现都察院御史刘志仁果然存在贪污腐败的事情。而且这一查不要紧,查出来了一群人(并非是题目说的5个人)。

都察院御史刘志仁虽然官职也不小,但是这么肆无忌惮的贪污,说明上面有人。最后因为这件案件,牵扯出来了60多名给事中。该判刑的判刑,该处理的处理,刘志仁最后也被杀了。

可以说在明朝时期,对于贪污腐败的惩罚力度最大。朱元璋曾经颁布律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比如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恃功骄纵,在村里面横行乡里,被朱元璋罚去守墓。朱元璋的驸马爷欧阳伦,由于靠着权力之便走私茶叶牟取暴利,结果被朱元璋五马分尸。

朱元璋对家里人都这么狠,对其他的贪官污吏更不用多说。

比如说洪武15年,一名户部官员勾结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结果整个衙门的长官全部处死。

洪武16年,刑部尚书收了犯人10000白银,给他找了一个替死鬼。最后将近20多人牵扯其中,全被朱元璋杀了。

洪武18年,朱元璋准备修缮宫廷,工部尚书虚报人数中饱私囊,牵扯进去有十几人被杀。

基本上在朱元璋手下干事,什么都可以犯,千万不能贪污腐败。而我们所说刘志仁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洪武18年。


史之策


这一刻大家脑袋里是不是会蹦出很多疑问,比如说,有的人会想朱元璋不是一个好皇帝吗?他推翻了元朝,结束了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日子,而且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他怎么会出街暗访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呢?当然也有人会想,朱元璋冷血无情,居然连杀五位重要的大臣。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要杀他们呢?

俗话说的好“百因必有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吧。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机会当上了皇帝。

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的穷,小时候还为地主家去放牛,少年时期的朱元璋去寺庙当和尚就是因生活所迫,最终在郭子兴的带领下于25岁参加红巾军起义,由于他的出色表现,曾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他率兵攻占集庆路,把它改为应天府,各路农民起义军都被朱元璋打败收编之后,他在应天府称帝,改国号大明,年号定为洪武。最终以结束蒙元的统治而告终,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的混乱,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

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希望自己可以了解百姓的生活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治理国家。

所以他在洪武十九年的时候,他决定微服出巡,了解一下老百姓对他的看法同时也看看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开始乔装打扮,打算出来一个微服私访,当然为了安全,也带了几个秘密侍卫保护自身安危。

朱元璋来到路边,他想自己应该从社会的最底层了解,于是他打扮成了一个要饭的乞丐坐下,周围的其他乞丐见他面生,都以为他是新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对新来的这个“伙伴”感到好奇,便和他慢慢聊天。

通过聊天朱元璋发现,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审判案件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多捞点银子而把案子一拖再拖,甚至还强抢过民女,这些事情都传到了乞丐的耳朵里。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非常的生气,于是紧接着就去了好几个衙门,直接亮明了身份。

然后要求亲自调查朝中大臣的各种贪污的证据,一段时间之后朱元璋确实收获了好多并且手中掌握了好几位大臣贪赃枉法的证据,比如说,刑部侍郎最甚,私收贿赂而且隐瞒刑犯最终谎报死亡;也包括礼部侍郎私自贪污公共财产;当然还有这位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罪行也是如此。

对于他们所犯的罪朱元璋也是毫不留情,他认为在朝廷中身居要位居然还知法犯法简直就是罪无可恕的,所以将这五个人直接判处了死刑。

为了能更多的了解朝中大臣的违法乱纪行为,他成立相关的部门,命令他们严格调查官员,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那么多贪污受贿的官员,朱元璋这段时间摸排走访,一共掌握60多位官员的作案证据,属实意外,甚至还有5个朝中一品要员。

朱元璋特别生气,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官员发配到了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回中原。

经过这次事件后,朝中的官员再也不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而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就成为了一位勤政廉明的好皇帝了。

综合朱元璋连杀五个大臣的经历来看,在封建王朝的通知下,皇帝的意志主宰了官员的命运,但是像朱元璋这样从小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来说,他能为了更好的保护百姓的利益,杀了官员来看,他还是一位好皇帝。


大国布衣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关于朱元璋乔扮乞丐出宫,回宫后斩杀大臣的典故,其实并非道听途说,只不过斩杀的大臣是7人,而不是5人,同时也并非朱元璋亲自下今斩杀,而是刑部的官员揣度老朱的心思之后下的狠手!



这个中缘由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话说朱元璋一路千辛万苦,终于登顶九五之后,心中忧心异常,他深知大明这艘大船想要安稳的传承下去,就一定要深入民间,真实的聆听民间的声音。于是在洪武四年7月的一天,朱元璋连夜接见刘伯温商讨一次秘密的计划。



根据史书记载那晚刘伯温从皇宫出来之后,就三天没有上朝,奇怪的是朱元璋也三天没有上朝,传言是皇帝身体抱恙暂时停止朝政事务。

但其实朱元璋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他只是和刘伯温一起乔装打扮成乞丐到民间巡视去了,仅仅三天的时间就从群众的嘴里揪出了七民贪官,其中刑部官员两名,户部官员两名,大理侍官一名和其余两位官员。这几位官员的罪名都离不开同一条,那就是逾制,也就是说他们仗着自己身居高位,就在民间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不难。民众敢怒不敢言!



这个事正好被装作乞丐的朱元璋给抓了个正着,朱元璋将此七人交给刑部,让刑部自行处理。

因为七个官员中有刑部本来的两民官员,刑部就给朱元璋拟定的罚俸半年的处罚,朱元璋没有批示就把奏折丢了回来,刑部大佬一看就知道皇帝很不满意。

于是刑部大佬为了试探朱元璋是否真的有杀意,就以自己的名义上书大骂这7个罪臣,说他们罪大恶极,应该立刻处死。这回朱元璋看了奏折以后没有驳回,反而把折子留了下来。刑部一看立马明白了老朱的心思,立马就把七人当街问斩了。



典故就是这个样子的,可以看的出来老朱虽然是半路出家当的皇帝,但是对于帝王心术却把握的如火纯青,本来他自己一句话就能直接办的事,他却要如此迂回一下,即达到了目的,又震慑了百官,还试探了一下刑部,可谓是一石三鸟!


弹指千年


明朝洪武十九年,江苏淮安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颗粒无收。

朱元璋的手上,却有几份举报淮安官员上下勾结,贪污私扣赈灾钱粮的折子。

出身贫贱的朱元璋平生最恨的莫过于贪官污吏,自上位以来,为了监督天下各级官员,还专门设立了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职位,来协助自己防范官员的腐败之风。

即便如此,官员贪污腐败之事依然层出不穷,铁腕治贪固然雷厉风行,最终的结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这让朱元璋震怒之下,对监察部门的清廉以及办事能力有了怀疑。

于是,他不动声色之下,特命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周士良前往淮安查办此案。而与此同时,他自己化身为乞丐,只带了几名亲信随从,也悄然赶到了淮安微服私访。

两位御史一到淮安,就摆出了一副铁面无私的架式,先是拒绝了当地官员准备好的接风酒宴,然后派人立马封存了衙门里的所有帐目,连夜安排人员查对比较,搜查线索。

在这样的操作之下,当地官员的问题自然也就无处遁形,一一浮现出来。就在世人都以为这两位御史必将会以雷霆手段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于法时,一切又变得平静下来,到了最后,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上报到朝廷,淮安官员贪污一事竟成了子虚乌有。

朱元璋接到奏报之后,不禁大怒。毕竟淮安官员贪污腐败之事在淮安当地闹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谁人不晓,自己化身乞丐穿行于市井之间,早己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如今刘志仁、周士良的奏报上来,就说明这些监察官员的御史们本身并不干净,己深陷贪腐之中。

这当然不是嫉恶如仇的朱元璋可以容忍的。在金钱关系面前,这些官员竟然敢相互勾结在一起,包庇纵容,欺瞒自己。这由不得朱元璋不大开杀戒。

于是,在他的亲自主持之下,彻查淮安官员贪腐一案。由此牵出了一大批涉嫌贪腐的官员,甚至还有五位官居三品以上的朝廷要员。

对于他们,朱元璋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杀。他就是要用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来告诉所有的贪官污吏,如果你真要把钱看得比命还重,那我一定如你所愿。

杀就完了!!!


煮茶道史


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连年的天灾导致朱元璋家破人亡。不得已,少年时的朱元璋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甚至沿街乞讨过,生活可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随着农民军的起义,朱元璋人生有了转折,加入郭子兴起义军后,朱元璋凭借勇敢的作风、灵活的头脑和肚子里不多的墨水,一路平步青云,最后驱逐元蒙,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一干势力,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草根逆袭的经典传奇。


在称帝后,朱元璋曾做过一件事,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特殊的微服私访

这江山是打下来了,可在自己管制下的江山到底是何样?真的如朝臣所说的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可没有那么容易相信这些臣子们的话,“咱得亲自去看看”,这就是朱元璋心里所想!

不过明目张胆的出去了解肯定是什么都了解不到的,这个朱元璋清楚。皇帝视察你想啊,下面透个气准备下,哪处不是街道整洁,歌舞升平一片繁荣之景呢?所以啊,这个事还得偷偷的进行。

要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乔装成穷苦的乞丐是最好不过了。乞丐是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对每个地方的所见所闻可以说最最清楚不过,因为要颠沛流离,走街串巷讨口饭吃嘛。从最底层穷苦人嘴里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毕竟有饭吃谁都不会乞讨。没饭吃,自然有原因。

于是朱元璋带了几个亲信乔装打扮一番化妆成乞丐就溜出宫门。朱元璋虽说生性多疑,诛杀功臣也是在历史上的黑点,不过穷苦人出生的朱元璋对百姓还是比较好的,多次减免赋税,鼓励和改革农商。当了皇帝以后,对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可以说深恶痛绝,绝对零容忍,不姑息,贪污60两就达到死刑标准。而作为一国之主,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节俭皇帝。


体察民情,龙颜震怒

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出去没多久,在和一些乞丐的攀谈中,朱元璋真的有了收获,督察院御史刘志仁撞在了朱元璋枪口。

根据朱元璋的了解,这个御史刘志仁,在职位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聚敛钱财,为非作歹。在处理案件时,以送的钱多钱少作为案件的评判标准,颠倒黑白,并且还强占民女,致使一民女不堪其辱上吊自杀,民间可谓议论纷纷。但有苦难言,所谓官官相护,受害者谁也不敢告,大家只能是在私下议论一下。


这还得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都敢为非作歹。朱元璋大为震怒,随后起身回宫。回宫后立即招相关部门彻查,要求把牵涉之人一个不露的揪出来。这不查不要紧,一查之后居然牵扯出的人达到数十人。朱元璋一看,更为恼火,从大员下手,一下就拿掉包括刑部2个,户部4个和大理寺1个在内的7个一品大员,交由刑部定罪。

为何他不直接定罪呢?这也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他也是想借机看下朝中上上下下是否都相互包庇。该定什么罪,让他们自己商量。因为在当时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毕竟在文武百官看来,为了这种小案子牵扯那么多大员,有点小题大做的味道。

既然皇帝都发话叫查办了,那肯定是要办的,是革职发配,还是官降三级,还是砍头,这下难倒刑部这些人了,毕竟可都是大员,加上朝中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处理不好,搞不好自己都得掉脑袋。

于是刑部多次上书想询问朱元璋的意思,但是朱元璋本就是有目的,直接让人把他们挡了,刑部吃了闭门羹。

这很明显啊,皇帝是有意在推脱。当时的刑部尚书王慧迪也算是个有胆识,有头脑的人,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得嘞,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大家都不好过了,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管他什么大员不大员,依法照办,于是7人全部定罪――斩。


随后刑部把定罪的奏折交由朱元璋裁定,没想到朱元璋大笔一挥通过。这本来就是他所要看到的,如果王慧迪不判这七个大员死刑,搞不好他真的得掉脑袋,朱元璋要的就是他依法办事,国家制定的律法岂能儿戏!

就这样七个人全部被当街砍了头。不仅仅如此,其他牵涉此案的60多人也是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朱元璋此举,一举震慑了朝廷上上下下大小官员,至此很长一段时间,清廉之风盛行。      


壹点论史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后世留下了暴君的名气,但说实话,作为一个皇帝,朱元璋绝对是合格的,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砍掉过十五万左右的贪官,这些贪官职位有高有低,为了惩戒贪官,朱元璋甚至定下了但凡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就要砍头的规矩。

朱元璋幼年的时候,家境贫寒,而贫穷的一大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元朝政府的不作为,养了大批贪官污吏,这些蛀虫肆意啃咬着底层百姓,导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年长以后,朱元璋外出游历,做过和尚,做过乞丐,深知底层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朱元璋对贪官的态度是零容忍。

洪武年间,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案子。

朱元璋反贪手段严苛,为了避免下属阳奉阴违,朱元璋偶尔会扮作乞丐,在手下侍卫的陪同下深入民间,与其他乞丐沟通交流,了解民情。

一次扮作乞丐了解民情的时候,朱元璋听说了这样一件案子。

朱元璋曾经派遣督察院御史刘志仁去往淮安查一件案子,案子并不麻烦,朱元璋也没在案子上放什么心思,但已经调察才发现,原来这件案子还没有结案,究其原因,朱元璋才发现,原来是刘志仁故意拖着不结案的,之所以不结案,为的就是能够在案子的甲乙两方敲诈勒索,看最后哪边给的好处多,结案的时候便宣判哪边胜诉。

要知道,官吏可以只手遮天,可以官官相护,而百姓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在深入调查以后,朱元璋发现,刘志仁不仅在这件案子中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更是强抢民女,背着人命,各级官员对于刘志仁,也是敢怒不敢言,而高级官员,更是护着刘志仁,隐瞒刘志仁的作为。

若是在一个腐败的朝代,刘志仁这样的人或许能够过得很潇洒,但刘志仁却遇到了朱元璋,回京以后,朱元璋不止彻查了刘志仁的案子,更是彻查了朝中数个行政机关,此后,直接间接搜出来不少贪官污吏。

回京以后的朱元璋,杀掉的不仅仅是五名贪官污吏,更有数十个职位略低一点的官员也被治罪,一时间,朝中的贪官污吏人人自危。

朱元璋一生多次反腐,打击贪官污吏,成效也很明显,虽然朱元璋确实是砍过不少功臣,但这些功臣也不全都是无辜被杀,许多也都是因为贪污腐败,徇私枉法被杀。

到后来的时候,朱元璋干脆直接规定,但凡是被百姓认为有罪的官员,可以直接抓起来送往上级定罪,而因为朱元璋的这一系列措施,死在洪武年间的贪官污吏也达到了恐怖的十五万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