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历史上的两个女皇曾经如此相遇过

天授元年,67岁的武曌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皇位,建立了属于她自己的武周王朝。女皇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吾皇万岁的呼声响彻大殿、振聋发聩。此情此景,她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想象过,憧憬过、渴望过。但现在她却丝毫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内心反而有一点忐忑不安,有一点空虚低落。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她经历了太多,付出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多到开始怀疑这究竟值不值得。不值得又能怎样?事已至此,后悔是愚蠢的也是危险的。她早已没有了选择,命运让她只能稳稳的坐在皇位上,不论此后遇到任何险阻都要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命运又是何时让她对最高权力有了欲望?一定是有,在过去岁月中的某一刻,有一个人,有一件事让她从此萌生成为一代女皇的最初想法。武曌陷入了回忆,因为那天、那人、那事就藏在她记忆的最深去,从未离开过。


武则天

永徽元年三月,大地回春,这是武媚娘落发感业寺后第一个春天,那一年她14岁。整日盘膝而坐、诵经礼佛,对于正值妙龄的她,简直是一种煎熬,可作为先帝的女人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只是媚娘太年轻,不甘心此生与青灯古佛为伴。而她的不甘心并不是一味的,因为有个叫李治的男人正在给带来她希望。作为现今大唐的皇帝,这个男人是有能力带她离开这里的,只不过他现在需要一个决心,一个合适的机会。终归武媚娘是先帝的女人,伦理纲常面前,谈何容易。她现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每次与李治幽会的时机牢牢抓住他的心,剩下便是漫长的等待。


感业寺

一日清晨,她像往常一样清扫寺院。此时的寺院没有了秋天的落叶,也没有冬日的积雪,只有少许春风带来的浮尘,打扫起来用不得多少气力。媚娘机械的挥动着扫把,思绪早已飞到了未央宫中。近日来,她的情绪低落,宫中已经许久没有消息,李治也有几个月没来看她,看来这个春天并不是她的春天。

不远处的官道上传来一阵纷乱的马蹄声,打断了媚娘的万千思绪,听声音要至少有十几骑。她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鲜衣怒马的少年正向着感业寺的方向疾驰而来。她知道,那是从长安前来踏青游春的纨绔子弟们。也许这个漫长的冬天亏欠了他们太多的青春,他们在这一片绿意盎然中肆无忌惮的欢呼着、狂笑着。此情此景让媚娘想起了在宫中的那些随王伴驾​的日子,想起了那匹桀骜不驯的狮子骢。


武媚娘与狮子骢

一行人在感业寺门前不远的树荫中下了马,拴好缰绳,向寺院走来。他们始终嬉笑、喧哗不止。直到他们走进武媚娘的时候,才突然安静了下来,安静并不是意识到自己的行径与这清修之地格格不入,安静是因为他们被眼前这个小尼姑的美貌给惊呆了。武媚娘虽然已落发为尼许久、早已不施粉黛,却依旧秀色可餐,美艳绝伦,尤其是她那一双媚眼,摄人魂魄。这帮顽劣少年怎么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如此尤物,一时惊为天人。


武媚娘落发感业寺

而此时的媚娘见以日上三竿,不敢再耽搁时间,加快了打扫的速度,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就在她低头专心打扫之时,见地面上有一圈人影向自己慢慢靠近,她大吃一惊,猛然抬起球头才发现,刚才那一帮纨绔子弟正的向自己围拢过来,每个人都不怀好意的盯着自己。为首的一个高个子,更是一脸淫笑的对媚娘说:“小娘子怎么称呼?年方几何?家住哪里呀?”媚娘知道他是明知故问,但见那人一张橘皮长脸正向自己凑了过来,心中不由得​一阵恶心,赶紧后退两步,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后,回答道:“我乃感业寺的出家人,法号明空”。那橘皮脸听完,一脸坏笑说:“如此标致的小娘子出家岂不可惜?你今日陪我们兄弟一起游玩,改日我帮你还俗如何?”一行人听罢哈哈大笑,并一边随声应和一边纷纷伸手去拽媚娘的胳膊。媚娘并不是个软弱的女子,但此时身身陷重围还是有些惊慌失措。


她扔掉手中的扫把,转身向寺内跑去,并大声呼救。怎奈,没跑几步便被宽大的僧袍绊住了脚,摔倒在地。众人见她狼狈的样子,更加兴奋疯狂,冲上生拉硬拽的要把媚娘掳走。就在此时,忽闻寺前的台阶上有人厉声大喝:“ 大胆狂徒,竟敢在佛门清地,调戏出家之人 ”。众人一惊,抬头向此人看去,见一个比丘尼,二十岁上下,手持齐眉短棍,站在台阶上怒目圆睁,狠狠地盯着他们。橘皮脸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要坏自己的好事,心中好不痛快,怒道:“来着何人?“那比丘尼回道:“我乃云游僧人,法号慧觉。”橘皮脸听罢,恶狠狠道:“小尼姑,我劝你乖乖回去念你的经,莫要多管闲事,如若不听,休怪小爷们对你不客气。”谁知,他话说刚完,只见慧觉双脚一用力,一跃而起,手中的短棍在空中使出了一招飞龙探海,短棍直奔橘皮脸的面门而去,此招快如流星,就听“哎呀”一声,橘皮脸抱头倒地,疼的在地上来回翻滚。随后,慧觉稳稳的落在媚娘的身前,并随手将他扶起。余者看出眼前这慧觉尼姑身手不凡,便相互使了个眼色,想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将其制服。就在他们一拥而上之际,慧觉把手中短棍一横,一招横扫千军如卷席,将那帮纨绔子弟被扫到了大半,顷刻间,地上一片痛苦哀嚎之声。剩余的人见此情景,哪里还敢造次,扶起地上的伤者慌忙逃窜。


陈硕贞

见那帮纨绔子弟走远,媚娘忙屈身向慧觉道谢。慧觉这才细细端详被自己救下的这位小尼姑,她见媚娘天生丽质、言语不凡,很是喜欢。媚娘也见她武艺高超、一身正气甚是敬佩,两人初见便互有好感、心意相投,很快便熟络起来。渐渐的成为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并在私下里以姐妹相称、感情甚笃。

在交谈中媚娘得知,慧觉俗名陈硕真,睦洲田庄里人。早年丧夫,后遇高人传授其武功并入佛门修摩尼教。陈硕真此时也对媚娘的遭遇略知一二,很是同情。就这样姐妹二人在这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的世界中,相依为伴,日子自然不像此前那般寂寞了。

时光如梭,永徽二年的一天傍晚,媚娘来到陈硕真的禅房。陈硕真见她满面喜色,便猜到了一二,她问道:“妹妹此时来找我,是否有喜事要告知姐姐?”

媚娘先是一惊,随即点了点头道:“什么事都瞒过姐姐的慧眼,我今日来是要和姐姐辞别的,皇上已经下旨,召我明日回长安”。说罢娇羞的低下头,一只手抚摸着刚刚蓄起的头发。

陈硕真一听也是满心欢喜道:“恭喜妹妹终于如愿以偿,做姐姐的真替你高兴。”

媚娘略有不舍的看了一眼陈硕真,问道:“不知姐姐此后有何打算?”

陈硕真沉吟了一会儿说:“与妹妹明日一别,此生或许再难相见,我也就不瞒妹妹了。过些时日我也要离开这感业寺去图大事。”

媚娘问道:“是何大事呀?”

陈明真道:“两年之后,东南将有战事,那便是姐姐所为。”

“姐姐难道想要造反不成?”媚娘大吃一惊道。

陈硕真点点头道:“正是!”

媚娘忙劝:“姐姐此举万万不可呀,一旦举兵失败,谋反之罪那是要株连九族、死无全尸的。再说,就算成事,姐姐难道还能君临天下,当皇帝不成。”

“为何不可,女人为何不能做皇上?”这句话让媚娘心头一震,陈硕真这石破天惊的想法让她始料未及。

陈硕真又说:“妹妹此去进宫服侍皇上,一切顺利的话最终也不过是后宫之主,到头来自己的命运还是在皇帝的手中,任人摆布。可如果有朝一日成为女皇,那又是一番怎样景象,我们女人为何不能全力一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呐?”

媚娘见陈硕真次意已决也不在劝,便说:“妹妹年幼,姐姐的话还不甚其解,只是希望姐姐能逢凶化吉,平安就好,妹妹进宫之后自当为姐姐保守秘密就是了。”

​“妹妹此去,宫中凶险不亚于疆场,还望妹妹好自珍重”。说罢,二人相拥而泣,挥泪话别。


陈硕贞反唐

两年之后陈硕真果真在老家睦洲起兵造反,并自封“文佳皇帝”,攻城略地,实力日渐壮大。朝廷震惊,急调大军平叛,几番交手,起义军不敌唐军,连战连败,不久便被唐军剿灭,陈硕真也惨死刑场。媚娘得知姐姐惨死的消息之后悲痛不已,而陈硕真的称帝之举也深深的触动了她,此后媚娘的心中便多了一个女皇梦。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