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历史一书生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元朝有的只是暴虐,“宽仁”不过是高级黑,或者是朱元璋治理天下实施苛政的舆论战罢了。

元朝几户共用一把菜刀是宽吗?还有,大家知道连坐制度不是开始于元朝,但是连坐保甲在元朝得到了创新。汉人十户为一保,保长是内定的,只能是蒙古人干保长。保里头的财产和女人归保长支配。谁家娶媳妇,初夜权是保长的。汉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偷偷把投胎婴儿摔死。周作人先生在《谈龙集》中《初夜权》篇的序言中对此有详尽的描述。

元法规定,汉人杀了蒙古人要偿命的。反过来,蒙古人杀了汉人,给点赔偿就行了,而且赔偿最多不能高于一头牛的价值,人命只值一头牛的“仁”从何说起呢?

由此看来,朱元璋说的元朝宽仁,还真的让人费解。

如果说深究元朝失去天下的原因的话,首先是蒙古人采取了敌视汉人的政策,实行登记管理,把蒙古人定位一等人,汉人在色目人之下。没有让蒙古人很快融入汉族人的文化生活是元朝统治者的一大败笔。

其次就是废除科举制,人才选拔靠血统论。世袭才是选官员的唯一途径,只有蒙古人可以顺理成章当官,而所谓“推举“只是遮羞布,根本不能公平和公正。汉人要想通过功名来报效国家,光宗耀祖简直比登天都难。一个有志向的汉人,没有正常渠道上进,只能自暴自弃或铤而走险。

这点满族人做得就好多了,康熙皇帝尊孔,精通汉文化,甚至声称自己是汉人。重用汉人中的文人学士,吸引汉族人才进京做官。从祖大寿,洪承畴,袁崇焕到李鸿章,左宗棠和曾国藩,无不为清朝的打天下左天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还有一点是元朝的懒政败了家。元朝失去天下,没有“仁“之说。如果说“宽”的话,倒是有一点,那就是元朝的游牧民族习惯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对于管理天下没有兴趣,更没有研究商鞅先生的愚民和御民之术,胡服骑射,夜夜笙歌让他们乐此不疲。

元朝没有有效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法令不出大都。财政收入被层层截留,不能上缴到国库,国库空虚,官员富得流油,百姓饥寒交迫,民怨沸腾。基层政府官员都是被流氓恶棍和家族集团把持。家法代替国法,私法代替公法。冤假错案频出,人民伸冤无门,多少人比窦娥还冤。而那么多年,从未见元朝统治者有一次扫黑除恶。

元朝还“宽”在上层建筑的重大失误。在对汉人欺压剥削的同时,意识形态却相对宽了多。好多上进无门的汉族文人,通过文学作品映射元朝统治,煽动不满情绪,却没有人管管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元朝的权威和形象,挑起汉蒙矛盾,动摇了元朝统治根基。

总的来说,宽也好,严也罢,仁才是基本国策。国家安定,国富民强才是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宽严都不能长治久安。要不然眉山的歪脖子树也不会成为朱由检的归宿,洪武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