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之治后的天宝危机,浅析唐朝逐渐衰弱的原因

前言:

开元二十九年,玄宗统治的后期,志得意满的玄宗在思想上开始对政事有所倦怠,本以为自己统治的大唐会万年永存,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并不知道一个大大的危险正在向他逼近。宠幸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这些注定会让繁盛的唐朝衰弱,割据势力日益增长。

玄宗个人对唐朝的衰弱也有着不可摆脱的原因。从宠幸道教信任一切道教学说,任用奸佞之臣,集三千宠爱的杨贵妃干政,日夜沉迷酒色的玄宗听信李林甫等人的建议,大兴冤狱,其实这是一场阴谋的开始。玄宗早年的励精图治局面一去不复返,歌舞升平,挥霍浪费无度,引发了潜在的社会危机。

李林甫和杨国忠执政的二十余年,时刻在争夺皇上的宠幸,两人明争暗斗,造成了政治局面一片混乱的景象,同时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唐朝此时面临的是内忧外患的局面,安禄山策划谋反如约而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

这让本来就开始走下坡路的唐朝处于危机之中,安史之乱长达七年之久,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一定的迫害。无辜的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没有赢得百姓支持的唐朝接下来的走向就是衰亡,极盛而衰的道理应用在唐朝就是一个实例。

玄宗画像

玄宗崇尚道教,寻找长生不老之秘诀

玄宗崇尚道教不是没有理由的,李氏对道教的尊崇难以想象。一是因为李氏统治者为了提高皇室门第,将道教鼻祖老子作为李氏皇室的远祖。二是因为玄宗在产出太平公主势力的时候,道教的一些人给玄宗很大的帮助。

玄宗将儒学作为治国的基本思想,又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和自己的勤俭节约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家的治理还是是有一定好处的。后期玄宗掌权的时候,对于政事出现了厌烦心里,所以贪图享乐也成为了一大弊端。这时候玄宗信仰仙道,开始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尊崇张果,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从此玄宗在皇宫里开始迷恋神仙方术,竟然还学起了隐形术,这时候的玄宗俨然一位道教皇帝。

张果画像

各位大臣知道玄宗的这一爱好之后,各显神通。天宝元年,田同秀为了赢得皇上的宠幸,编造出梦见玄元皇帝之言,玄元皇帝就是老子。此时的玄宗深信不疑,竟然提升田同秀为朝散大夫。此后的众多奸臣纷纷开始向田同秀效仿,为的就是升官加封。

听到很多人都说国运昌盛,加上玄元皇帝的谣言,玄宗身处飘飘然之境。第二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国运强盛之说灰飞烟灭,即使安史之乱爆发,也没有阻挡玄宗对于追求长生不老,仍然对于升仙深信不疑。

纵观玄宗的一生,前期治国理念是儒学,后期沉迷道家学说的长生不老,最终导致荒废国事,唐朝也是从治国安民的理想状态走向了衰微。

玄宗服丹药图

专宠杨贵妃,唐朝没落的先声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玄宗对她念念不忘,杨贵妃的出现让玄宗喜出望外,玄宗开始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天宝四载,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娘娘,也就是杨贵妃。此后两人形影不离,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能看出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幸。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

杨贵妃画像

从此杨家人地位上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就是杨贵妃一家人。杨贵妃一家伺候不再低调,极度追求奢华,为所欲为。在古代像玄宗一样无节制的宠爱杨贵妃十分罕见,对于杨贵妃的宠幸,实则是培育了一个权贵集团,败坏社会风气。对于杨贵妃的专宠的利害,在《唐史演义》中记载:

“且有杨妃之专宠,而国忠因得入相,有国忠之专权,而禄山因此速乱,追原祸始,皆自玄宗恋色之一端误之。天下事之最难割爱者,莫如色,为色所迷,虽有善断之主,亦归无断,甚矣哉色之为害也!”

加上玄宗对于杨贵妃的远方亲戚杨国的深信不疑,加深了政治上的黑暗腐败,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对杨贵妃的过度宠幸导致荒淫误国,即使杨贵妃没有干涉政权的行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玄宗的失政有一定的影响。

安史之乱油画

李林甫和高力士权侵朝野

人称“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上任宰相,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得到玄宗的宠幸,所以很多的有才华的人都死于李林甫手里。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手握重权之后,开始颠倒黑白,欺蒙玄宗,唐朝的政治更加的黑暗。

李林甫先后大兴冤狱,流放韦坚,杀死杜有邻,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为了独得玄宗的宠幸,想要改变入朝为相的惯例。建议文人做将军,玄宗认为很有道理,采纳了李林甫的建议,从此想要进入唐朝为将,必须是文人。这样的政策为安禄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安禄山握有兵权,为安禄山策反创造了条件,这是和李林甫的专权分不开的。

高力士权侵朝野,但是高力士为人谨慎,尽职效忠,深受玄宗宠幸,但是后期的高力士一改作风。天宝七载,高力士被任命为大将军,高力士从此大权在握,和以后的骄横擅权形成了对比,因此对玄宗时期的朝政腐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林甫剧照

结束语:

此时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项制度执行不力,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如约而至。玄宗长时间不理朝政,纵使局面再变化也无力控制风雨飘摇的政治局面。

唐朝后期朝政混乱的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玄宗,自己的沉迷堕落,用人不利,都是造成唐朝内政混乱的原因。安禄山的策反,也是由于看到了玄宗的昏庸无能,才决定策反,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中,赐死杨贵妃,杨国忠被杀,打击了统治阶级。对于玄宗的用人,在《旧唐书》中记载:。

“上乃务清净,事薰修,留连轩后之文,舞咏伯阳之说,虽稍移于勤倦,亦未至于怠荒。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已还,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得行其伪。厉阶之作,匪降自天,谋之不臧,前功并弃。惜哉!”赞曰:“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可见亲近小人,远离贤臣对于一个朝代多么重要,正是用人不利,加速了唐朝走向灭亡的速度。

参考文献:

《长恨歌》

《唐史演义》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