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华为杀入自动驾驶领域后,特斯拉,比亚迪该怎么办?战还是降?

瓜太郎


谢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其实非常想说,大家要给华为一个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一味把华为捧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线上,当然华为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好的科技公司,可是现在的舆论倾向华为似乎有点被捧杀的可能,这并不是好事情。

请记住一句话,一家企业可以不完美、可以接受指责和批评,可是一旦一家企业看上去已经没有缺点了,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华为当然是优秀的

毫无疑问,华为是优秀的!

华为是全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厂商,排在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企业前面;华为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仅次于三星、苹果,高居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三。

华为还拿下了5G控制信道的专利标准,可以说在5G时代,华为是仅次于高通的第二重要的企业,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参与到通信领域核心技术标准制定当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跨步。

华为还在移动处理器方面做出了很多技术积累,华为海思拥有很多芯片技术积累,这一次美国商务部禁令,倒是把华为的备胎一下给逼出来转正了。海思麒麟处理器更是已经成为华为的主力处理器 ,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旗舰机型也都搭载着海思麒麟的处理器。从这几个意义上讲,华为毫无疑问你是强大的。

华为也不是万能的

可是,华为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并且我们跟国际大厂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华为要进入自动驾驶领域,难度更是难于上青天,自动驾驶可以点不比操作系统的研发轻松,你首先得是一家出色的汽车公司,其次你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深的技术积淀,这些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回想一下这些年特斯拉的老板钢铁侠马斯克,贾跃亭和他的法拉第汽车,都遇到了那些挑战,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投入更是巨大。

跟高通相比,华为依然只是5G领域的一个参与者而已i,高通依然把持着通信领域最基础、最重要、当然也是最值钱的专利,尽管华为已经拥有5G领域最多的专利积累,可是华为手里的专利远远没有高通手里的专利值钱。

跟苹果相比,苹果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都有着很深的行业积淀,不光是硬件设计能力,还有极强的软件生态能力。苹果公司拥有全行业最强的移动处理器、A系列处理器,苹果公司还拥有最成熟的移动终端生态iOS生态,苹果还拥有全世界最接近于完美的桌面操作系统解决方案macOS,毫无疑问华为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华为并不是万能的,并且跟国际大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之后,任正非老爷子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传递一些信息:华为对于芯片、操作系统方面均有充足的准备,华为的5G技术依然是全球比较领先的;另一方面华为也肯定了美国供应商对华为的帮助,同时也肯定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伟大,并且用自己家人用苹果手机的例子来说明爱华为不一定就要用华为。
老爷子举这个例子,其实也不光是老爷子的心胸和格局宽广,同时老爷子也不希望华为被捧得太高,这样不利于华为的发展,毕竟低调谦虚一直是老爷子给华为定下的基调,更重要的是老爷子知道一旦太过于完美,华为将变得越来越脆弱,经历困境的时候将摔得很疼很疼。越是看上去很完美的事情里面蕴含的危险就越越大。

本文为字节跳动签约作者EmacserVimer悟空问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转载、抄袭必究!

EmacserVimer


华为应该不会涉及整车制造,而是提供自动驾驶系统!以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博世、ZF、大陆,日本电装、爱信,加拿大麦格纳为例,汽车零部件利润率远超整车!

还有最主要的是,汽车整车研发制造的难度远超手机,最复杂的手机,零部件只有1000多个,而一般轿车约由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汽车,如F1赛车的零部件的数量有20000多个!

造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难度超乎想象,特斯拉2003年开始研发第一辆车,5年后的2008年遇到瓶颈,无法推进,最后还是在奔驰和丰田的帮助下,解决了零配件、技术、原材料、经验,才度过难关。

汽车有众多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悬挂系统、刹车系统,配气系统、润滑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等等,非常复杂,每个系统又有很多零部件,仅仅是一个座椅,从最细微的零部件试验到整个生产验证流程,到最终总成试验,要做一千多项的试验!设计标准长达几千页!在这几千页的设计标准当中,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试验的描述,都有其背后的含义,做试验的时候,哪怕一个小的疏忽都会造成产品的不可靠,从而导致车祸受伤的加重,或者召回的风险,丰田汽车一个非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标准,一千多页!汽车有一万多个零部件

汽车是多个系统集成的复杂产物,里面光是各种芯片就至少有一百颗!各种控制系统好多套,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根本无法生产一部合格的汽车!

尤其是电动汽车,都是新车型,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从头设计、试验、改进,整车量产前还要做各种高寒、高海拔耐久性、可靠性测试,热带雨林耐候性测试等等,工程浩大,需要巨额投入研发!不是一般公司能够承受得了的!特斯拉亏损了很多年,特斯拉也是无法解决零部件问题,后来在奔驰和丰田的帮助下才度过难关,现在也依然不温不火,特斯拉的生产线还是丰田淘汰下来的二手货

汽车制造面临四大慢点:

1,资金压力极大

2,专业技术极高

3,供应链管理很难

4,设计标准难度相当高,你不能够随便抄袭别人的设计,零部件没有好的设计,你的车就无法量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400多家嚷嚷着要生产电动汽车的外行企业,什么游侠、车和家、乐视、格力、小鹏、奇点、前途、泰克鲁斯腾风、蔚来等等,现在根本没有一家成功的,即使是特斯拉,也依然年年亏损

现在电动汽车很热,我再多说几句,

我今天把话搁这里,电动汽车离我们还非常遥远!所有插电的假混动和纯电动汽车都是垃圾!综合使用成本远高于燃油车!不但不会省一分钱,还会产生两倍于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绝不会成功!

厂家告诉你的续航里程都是有前提的:新车、不能开空调、不能爬坡、车速100以下,不能坐满人、要匀速行驶!最大续航里程就像汽车的节油大赛一样,正常使用中是很难达到的!所有插电式的所谓新能源汽车都是垃圾!目前对付城市拥堵最省钱、最可靠的车就是一踩刹车就发电、3毛多一公里的丰田轻混卡罗拉、轻混雷凌,没有之一!

比亚迪充满60度电开空调也就跑两百公里左右,每公里6毛左右电钱!(充电桩充电综合费用2元一度),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高科技,1881年,法国工程师就发明了电动汽车!汽车天才费迪南德保时捷在1896年就把电动机塞进了汽车轮毂里,发明了电动轮毂!但为何还没有普及?1电池污染全世界都头疼!青海现在大规模开采做电池的稀土,严重破坏环境,2根本就不环保,只是把污染转移到发电厂那里了,中国百分之七十的电是烧煤炭发的。3充电很不方便。4续航里程年年缩短,车身特别重,操控差。5一到冬天就别想充满电!

6开车时如果开空调,电量下降得特别快!很多人开电动车不敢轻易开空调。7电池性能每年都衰减不少!越来越充不满电,8二手车非常不保值!五六年之后就是废铁价!95万的特斯拉五年后只能卖十几万!特斯拉每年都在巨额亏损!9电池保养好寿命也就七年左右,七年后续航里程大幅缩短,换电池就是天价!贵过二手车钱!10新车价太贵!比如四万块钱的比亚迪F3,加一组电池电机就变成1.7几吨的比亚迪秦了,然后卖你18到25万!即使国家补贴完也要15万!11,即使在质保期内,电动车也只对第一任车主质保,12,除非自己的车库自己建充电桩,能享受5毛钱左右的电价,否则,充电电价普遍都在2元左右一度

目前国内公共充电桩都是由不同单位在运营管理和收费的,充电费一般是由基本电费和服务费组成的,基本电费约1元左右,服务费根据各地物价局批准范围不同,大部分服务费都是限制在1元以内,较多是每度电收取服务费0.8元,也就是总价约为1.8元-2.0元之间。还不排除后期有可能会加养路费!2018年6月11号开始,纯电续航低于150公里,国家一分钱不补!因为知道这玩意就是骗人的垃圾!省油钱吗?电动车等于是把你以后最少开十年车省的油钱加在车价里先卖给你了!想想看,七年后换电池就是天价!开不到十年,省得油钱怎么回来?老款雅阁,凯美瑞低配才十五万多!15万能买到丰田混动雷凌和混动卡罗拉、马自达CX-4、吉利博瑞等等,秦不论是底盘扎实程度、变速箱、发动机、隔音降噪、安全性、低故障率、品牌溢价能力、保值率都远远无法和这些车相提并论!国家为了保护自主品牌汽车,梦想能够借电动车弯道超车,不会给予每公里三毛多钱的丰田混动与其他电动车同样的上牌政策,否则本土电动车企会死得很惨!

以上就是为什么很多城市免指标给电动车上牌,但是销量依然很小的原因所在!最后提醒有关领导,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为零!比如冶金,这玩意配方和比例人家都是保密的,你必须从头一遍又一遍的试错,基础工业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买别人东西回来组装成不了强国!中国太注重应用,而不注重基础材料、工艺的研发,导致关键的装备、材料、零部件只能高价买别人的,我们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而且欧美工业强国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还动不动就卡我们脖子!现在是该重新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大匠皮具厂


我觉得很多人还是被媒体带节奏了,华为对于汽车其实说了很明确,自己不会进军汽车制造领域,但是华为会为汽车领域提供服务,也就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今年也已经成立了相关部门。

1、智能汽车是未来大趋势:

随着5G技术的铺开,车联网和无人驾驶上的一些关键技术一定能得到突破,智能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就如同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而这就是华为这类芯片和服务商的机会。

华为作为5G技术的领导者,显然是能看到这方面的发展大趋势以及具体的应用层面。因此现在进军汽车领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全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实在是太正确不过了。

这其实和华为当年为运营商提供全套的通信设备服务是类似的,其在通信领域拥有完整设备制造能力,能提供端到端的完整方案,现在等于是将这种模式应用到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部分主机厂商如果能力强,有资金有技术,大可以自己搞一套智能汽车方案,但是并非所有厂商都有这个能力,无法对车联网等相关通信技术吃透,那么选择华为的现成方案只最合适不过了,有全套现成的方案厂商要省事不少。

2、华为资源的整合实力:

个人认为华为在这方面的优势其实是强于很多车企的,通信技术全球领先,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也有自己的云服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跨平台支持汽车),这一切资源整合起来后可以成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车企。而很多车企对于这些方面显然是不够的,并没有类似的技术累积,除了自动驾驶这块很多车企有投入外,其他相关的技术并不具备。想要研发吃透是很消耗资源的,是需要大投入的。

所以,未来汽车领域基本上应该就存在两种形态,类似华为这样芯片制造商和云服务商提供全套的智能化服务,实现车联网的汽车系统软硬件协同,打造出智能汽车。另一种就是车企自己通过强大技术实力,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打造出自己完全自主的智能汽车。

总结:因此,对于华为来说,隔行如隔山是不成立的,华为依旧是做的自己最擅长的服务,整合自己产业线上的资源,利用自己的先进通讯技术,为汽车制造厂商提供全放的解决方案,走的其实和厂商合作互赢的模式。

而对于特斯拉这种已经有多年技术累积的车企来说,也一样可以发展出自己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来。至于比亚迪,我就不知道了!




Lscssh科技官


目前来看,华为确实有点被过度宣传或者说过度神话的意思,自动驾驶是何其困难的事情,不是说华为的研发牛逼就一定能够在自动驾驶上比其他行业巨头做的还要出色,这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东西。



其实已经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的,就是苹果也在做无人驾驶,问题是做了一两年,其实还是困难重重,甚至团队屡次被曝解散,又从特斯拉挖来高管主导苹果的这项技术,可以看出,有的东西不是你投入人员投入巨资就能够产出比较好的效果。

对于特斯拉来说,目前无人驾驶已经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要不是因为在国外出了事故同时法律法规对无人驾驶监管又比较严,其实特斯拉早都可能通过ota的方式向所有特斯拉汽车推送无人驾驶的软件层面。



与此同时谷歌,苹果,包括国内的百度以及比亚迪等等都是有先发优势的,也就是说这个方面肯定在积累上面,要比华为优秀太多。

所以华为要进入这个市场,首先所要做的其实是追赶差距,或者说如何首先突破瓶颈能够在产出上面达到同一梯队,然后再谈所谓的突破,所以就目前来看的话,华为还没有完全宣布正式或者说大批量的进入这个市场,而是说和第三方合作从侧面进入汽车领域。



我们从来不怀疑华为的研发能力,但也要尊重市场的规律。无人驾驶或者说自动驾驶确实是难度相当大的,不要把这个想得太简单,机器需要喂养多少数据才能够有更智能化的判断。


互联网的放大镜


华为如果进去电动汽车领域,对特斯拉比亚迪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华为的品牌知名度高,并且引领了世界尖端科技的潮流,全世界很多人都对华为的动向很关注,如果华为进去电子汽车行业,前期对电子汽车行业肯定是利好,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带动更多的人想了解电子汽车这个产品,而率先布局并且技术成熟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无疑前期也会吸引很多流量

隔行如隔山,华为通讯做得好不代表汽车也能做得好,笔记本电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是平板电脑),汽车行业的技术含量太高了,要做的准备工作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即使华为克服所有困难造出来汽车,也未必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对手,相反,如果华为在正面竞争中产品表现不如竞争对手,反而会促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

中国没有华为万万不能,但华为绝不是万能的


雯莱汽车音响


对手都来了,除了战还有别的选项吗?都是大佬,为啥就不战而降呢?自动驾驶领域市场大、技术要求全面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杀手锏,这几家恰恰都是高手,可以一战,甚至可以共同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选项更好服务,不是很好吗?


科技动力


华为系统加地图导航5G+北斗自动驾駛!已经在武汉测试过了。


致富经历


京东以前是卖光盘的,你能想像到今天京是这个样子吗?


郎会山人


这里最麻烦的就是BY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