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地下的罪恶铁证,海拉尔日军要塞数万中国劳工的血泪史

历史不是拿来宣扬仇恨的,但也不能为了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而去拒绝那些真实发生过,曾经改变过我们的社会和民生的事实。

今天我们来关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内蒙古的那些往事,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陷得比较早,跟山西一样,日寇在这里也开采了很多资源,修建了很多工事,而为日寇干活的苦力自然也都是来自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或者是战俘们。这些人的生活也是惨不忍睹的,饿死,病死,被折磨致死的人随处都是,海拉尔要塞残害劳工惨案就这是其中之一。

海拉尔要寨是从1934年春开始动工,至1944年8月基本完成。它是由日寇野村少将指挥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为防御苏军、蒙军进攻而建成的。

日寇海拉尔工事是用中国劳工的血肉之躯筑成的。在海拉尔北山、敖山下和伊敏河北岩,有一个埋葬着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的"万人坑"。它正是日寇残杀中国人的铁证。

矿工张玉甫是河北滦县人,当年逃荒闯关东,在郑家屯被"招工"骗入虎口。这一批400名劳工,被押解到了海拉尔的北山。山上布满了长排的工棚,再就是数不清的铁丝网和岗楼。他们每天被逼为日寇修筑军事地洞。无论是打洋灰、挖洞子、挑沟,都是重活。三米多深的壕沟,一锹锹把土扔到上边,干上一天,两臂就别想再抬起来。

可是在皮鞭和棍捧的威逼下,劳工们还得咬着牙拼命干。饥饿、劳累、疾病、事故以及日军官兵、监工们的洋刀和皮鞭,随时都会夺去劳工们的生命。一个年轻的劳工已经连续打了好几天洋灰,这时他直起腰来,用手擦了把汗,喘了口气,不料被监工发现。监工气冲冲地走过来,一把夺下他的铁锹,当头一砍,这个可怜的不知姓名的劳工晃了几下身子,倒下去,再也没爬起来。

杀死人却一点不后悔,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监工接着说:"谁要磨洋工,谁就跟他一样。来人!把他拖走。"不大工夫,这个监工在另一个地方用洋镐又打死了一个劳工。

在工地上,劳工们早饭吃的都是高粱米稀粥,午饭是又酸又硬的混合面窝头,不管饱不饱,一律给四个。每天三顿咸盐豆,喝的是生水,许多人闹肚子,连拉三天就不像人样了。住的一排席棚子足有半里长,每间二米左右,对面两层铺,共住16人,躺下就不能翻身。

工棚阴暗、潮湿,得疥疮、寒腿的人,不计其数。一个工棚住400多人,为了看守方便和防止逃跑,只在中间留一个小门。在晚上有人大小便时,非等凑够四个人,拿着四个牌子,一齐出去,再一起回来。逃跑一个那三个人负责。他到北山后没发过一件衣服。比他来的早的劳工说,冬天只给过一套像麻袋一样的更生布衣,根本抵不住零下40℃的严寒。无奈,只好把洋灰袋用绳子绑在身上、腿上。每年冬天冻死的人无法计算。打死、病死、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劳工的命运,不论迟早,最后只有一条道,死!

据当地的一些老年人讲,海拉尔要塞是中国劳工用生命筑成的,同时也是中国劳工的人间地狱。

海拉尔要塞的地下军事工事一天天延伸,埋葬劳工尸骨的“万人坑”白骨也一天天增多。然而,更令人发指的是,到1937年工程结束时,为了保密,日寇竟将中国劳工分期分批地集体枪杀,甚至把数名劳工肩胛骨穿在一起活埋……

1945年8月9日午夜过后,苏军36集团军对日寇作战的“满洲战役”全面打响。12日,苏军对固守海拉尔要塞的近7000名日军进行攻击。至16日,共俘虏3827人,击毙3000余人,彻底摧毁了这个地下魔窟。苏联红军在攻占海拉尔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海拉尔东郊小孤山上,有24座苏军烈士合葬墓,安葬着约1130名苏军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