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亡国之君还有翻盘的机会?要怎样才能翻?

杨广的翻盘机会最大,也最简单。

一、修运河、修长城,修东都、打吐谷浑,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时,他只要不打高句丽,就可以翻盘。

二、第一次打高句丽,死伤30多万隋军时,天下已经大乱,起义军遍地,他只要不第二次打高句丽,就可以翻盘。

三、第二次打高句丽,国内前宰相的儿子杨玄感和李密起义被镇压后,他只要不三征高句丽,就可以翻盘。

四、第三次打高句丽,回来后,只要不再次巡幸塞北,被突厥暴锤一顿,也可以翻盘。

五、被突厥暴锤之后,天下已经乱的,比马蜂窝还乱了,即便如此,杨广还有机会翻盘。为啥这样说呢?

我们看一下,当时,大隋王朝起义军的大概样子:

1、山东有王薄、卢明月、孟让、孙雅宣等人,各自有几万到10几万起义军不等。

2、河北有高士达、窦建德、格谦、张金称这几股势力比较大的起义军,所拥部众也是几万到十几万。

3、河南瓦岗寨翟让一家独大。

4、江淮地区有杜伏威、李子通等两股势力比较大的起义军。

5、关中与山西也有不少起义军。

但是,在公元615年年底到616年年初时,杨广出现了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1、因为山东的几股起义军,在隋将张须陀以及他手下两员虎将秦叔宝、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的暴锤下,死得死,逃得逃。

王薄、孟让逃到了江淮,孙雅宣逃到了河北。

山东基本被平定。

2、河北这几股起义军,在隋将杨义臣和他手下虎将苏定方(就是后来唐朝名将,灭了三个国家的那个苏定方)的暴击下,也是死得死,逃得逃。

高士达被杀,格谦被杀,张金称被杀,窦建德被打得只带了100多人,逃窜到一个小县城内。

河北基本被平定。

3、那些逃到江淮地区的起义军,也没好果子吃。又被王世充暴锤了一顿,又是死得死,逃得逃。

卢明月跑到南阳,没浪几天,被王世充杀了。

孟让和王薄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盱眙,又被王世充暴击,杀死几万人,俘虏十几万人。孟让仅带了10几个,北逃到了瓦岗寨,投降了李密。王薄则不知所踪,几年后才又跑出来,投降了宇文化及,后来投降了窦建德,后来又投降了唐朝,然后也浪几天,被仇人杀了。

4、江淮地区的另外两股势力,杜伏威、李子通。隋将陈棱仅带了8000隋军和其作战,但连战连胜。如果不出意外,杜伏威,危在旦夕。

5、李渊在山西,基本把起义军消灭干净。

6、屈突通在陕西,虽然没有把起义军消灭掉,但两边打得难舍难分,程胶着状。


所以,公元615年底到616年初,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风雨飘摇的大隋王朝,在经历了几年的战火之后,竟然奇迹般的燃起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河北比较稳定、山东比较稳定、山西比较稳定、四川比较稳定、江淮基本稳定、就陕西有点乱,河南比较乱而已。

当年,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上平定关中,然后再往东打,统一了天下。

刘秀从河北发家,一路向西,打下洛阳和西安,再挥兵南下,统一了天下。

曹操以河南为根据地,打下山东与河北,又平定关中,统一了中国北方。

后赵的石勒也是以河北为根据地,再一路向西打下洛阳、西安,统一了中国北方。

与这些人相比,此时杨广的基本盘简单好到了爆棚。

不仅全国实现了大部分稳定,手下还有如云名将:杨义臣、苏定方、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王世充、陈棱、屈突通、李渊、来护儿、宇文述等等。

而且,从后面的情况看,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对杨广忠心耿耿。

如果此刻他能幡然悔悟,学习他的榜样汉武帝,下个罪已诏,安定人心。再把死去的那一两千万人的土地拿出来,重新丈量一下,分给愿意被招安的百姓。

自己则老老实实待在西安,不再折腾。先把关中地区的义军按下去,再大军围剿瓦岗军,把北方捋顺了,再收拾南方的义军。大隋王朝还真有可能再兴旺个一二百年,杨广未尝不会像汉武帝那样,被千古传诵。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杨广却依然没有认清形势,又使劲折腾了一把,不仅让这一年的所有努力,全部前功尽弃,还为自己挖了个坟墓,并盖上了盖子。

公元616年7月,江都(扬州)的龙舟完工,送到了洛阳,杨广大为高兴,在亲信宇文述的劝说下,杨广下令第三次巡幸扬州。

右候卫大将军赵才劝说杨广:“如今百姓疲惫劳苦,国库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返回京师,以安天下百姓。”但杨广却大怒,将其交由法办。

宰相虞世基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多次劝说杨广,但他仍然不听。虞世基无奈之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既然你想变成亡国之君,那我就成全你吧。从此之后,竟然开始阿谀奉承起来。

自此,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劝。

但是,就在这危难之机,几个小人物站了出来,他们想用微不足道的血肉之躯,去为即将倒塌的大隋贡献一丁点力量。

建节尉(正六品)任宗,上书极力劝谏杨广不要南下,被活活打死于朝堂之上。

两天后,奉信郎(从九品)崔民象,跪在建国门,上表杨广不要南下,被杨广下令砍掉下巴,然后处死。

四天后,奉信郎(从九品)王爱仁,再次上书劝谏,又被杨广处死。

杨广抵达梁郡(河南商丘)时,一个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的小人物,又挺身而出,挡在了杨广的车前,磕头磕的满脸鲜血,大呼:“陛下再巡江都,将要失去天下啊!”

但是,杨广依然不听,将该人拉下去斩了,继续向鬼门关前行。

杨广南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杨广再次巡幸扬州之举,彻底失去了民心,以及官僚集团的支持。

2、杨广带着禁军南下后,导致张须陀兵力不足,仅一万余人,去和瓦岗寨十几万人死磕。

张须陀最终被李密设计包围,他为救被围将士,前后四次冲进包围圈,部下劝其逃离,但他却仰天长叹:“兵败如此,还有何面目再见天子?”

于是下马与敌军死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时年五十二岁。史书记载:“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他手下大将,秦叔宝、罗士信,走投无路之下,最后投降了瓦岗寨。

3、杨广到达江都后,杨义臣仍然捷报频频。但宰相虞世基却陷害忠良,劝说杨广:“鼠窃虽多,未足为虑。杨义臣如今拥兵自重,恐怕有变。”

杨广听信谗言,将杨义臣调入扬州,授礼部尚书,杨义臣不久病死。窦建德趁势再次崛起,河北各地纷纷归顺,苏定方也无奈归降,从此窦建德一发不可收拾。

河北的隋将罗艺也开始起兵反隋。

4、陈棱打杜伏威,连战连胜,杜伏威将危在旦夕。但是,当地百姓听说隋炀帝又要巡幸扬州,从此经过之后,便大力支持杜伏威。攻守之势迅速转变,陈棱大败而逃。

5、张须陀死后,李密带领瓦岗军围攻洛阳,隋炀帝又派王世充北上平叛,江淮地区无人镇守,再次陷入大乱。

6、而最关键的一条是,李渊父子,也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主角。

公元618年,杨广被心腹宇文化及杀于扬州,隋朝灭亡。

试问,有如此好的翻盘机会,从古至今,又有几个皇帝?